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银行业“出海”提速

2011-11-12 16:34| 发布者: 00net| 查看: 22| 评论: 0

摘要:   编者的话/ “现金为王”的市场轨则里,中国银行业丰裕的现金和外汇资产,竞争力年夜为晋升。日前,国际政经界的年夜佬们来华斡旋,呼吁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然而亚洲金融危机记忆犹新,也为国内银行“走出去”敲 ...

  编者的话/ “现金为王”的市场轨则里,中国银行业丰裕的现金和外汇资产,竞争力年夜为晋升。日前,国际政经界的年夜佬们来华斡旋,呼吁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然而亚洲金融危机记忆犹新,也为国内银行“走出去”敲响了警钟。此刻是走出去的好机缘吗?中国银行业该若何迎接海外投资时代的到来?8~9日,业界人士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纷纷献计献策。

举荐阅读

  深陷欧债危机而申请破产呵护的曼氏资产或成为中资银行的海外猎物?尽管此动静尚无官方证实,显而易见的却是中资银行的国际邦畿正在逆势而起。

  “加上今朝期待监管机构最终审批项目,工商银行的海外机构将可以笼盖40个摆布的国家和地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透露。另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体味,近期某国有银行已在对欧洲一些银行资产进行并购考绩。

  原中国人平易近银行行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接管记者察访时暗示,“外汇储蓄、社保基金以及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规模都将会继续扩年夜。”

  势在必行

  跟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银行海外拓展的紧迫性也一日千里。

  “如不美观银行自身没有实现国际化,没有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金融处事和打到手段,不仅不成能有用地处事海外客户,也会损失踪年夜量日益国际化的本土客户。”杨凯生暗示,加速跨国银行培植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顺应经济金融全球成长的一个必然选择。

  这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尾,5家年夜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年夜洋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

  可是与中国的“商业年夜国”对比,交通银行首席经计揭捉?家连平认为当前中国还只能算作“金融小国”。

  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也认为中国银行全球化的轨范与企业走出去的轨范不够吻合,投资金额和扩张速度都相对不足。尽管今朝中国银行海外资产已经占有中国银行颐魅整体海外资产的80%,可是岳毅认为资产占比和利润进献与国际银行对比具有很年夜的差距。而今年岁首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暗示,该行正在追求并购海外银行,但尚未确定具体方针。

  金融危机以及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或许给中资银行的并购供给了更多的选择。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2011年美国破产银行总数已达近90家;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多家银行面临评级下调,甚至破产分拆的困局。

  工商银行已经睁开步履,据其年报显示,金融危机后,该行已经在美国、阿根廷、亚太等多个国家和地域进行资产收购。

  “出海”风险

  然而,好机缘并不必然就意味着好机缘。有专家在接管记者察访时就指出,此刻欧债危机的影响水平不甚坦荡爽朗,深陷其中的金融机构到底有若干好多有毒资产和欠债尚难认定,海外并购不能贸然推进;如不美观被并购方为年夜型机构更是如斯,除非有国家主权做担保,否则任何一家银行都难以承受如斯年夜的风险,“弄欠好自己也被拖下水”。

  可是,是不是更少开放就能避免风险?戴相龙认为,面临国际危机,仍要进一步扩年夜对外开放。

  而另一方面,沿袭固有成长模式,依靠单一存贷利差来获取利润的中资银行若何顺应国际金融的“游戏轨则”也是待解的难题。“综合处事差,盈利仍是依靠中国央行给以较年夜的存贷利差。”戴相龙指出在这样的惯有模式之下,中国银行业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

  对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一些投资机构也暗示出了质疑:工行在曩昔五年内破耗95亿美元收购到?净有任何市场份额的银行,却只带来3.5%的利润增添,被一些证券公司求全训斥为“成本华侈”。

  “到今朝为止工商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利润在全行的总资产、总利润占比只有5%的份额。”杨凯生暗示,工商银行国际化成长的水平仍然是有限的。

  不外在杨凯生看来,国际化计谋是一个持久经营的过程,最终是要构建全球金融处事链。是以,“在海外并购中会综合考虑各境外机构的地缘优势、派司规模和资本。”

  “中资银行不能为"走出去"而走出去,仅仅知足于境外设立机构,以及营业规模纯挚扩年夜,而是要经由过程"走出去"直接介入国际竞争,在客户营销、收集结构、品牌培植等方面实现协同,提高竞争能力。”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强调。

  吴敬琏:“三力”助企业国际化

  曾经是追赶者的中国企颐魅正在成为各行业的领跑者。在出海声潮中,若何连结焦点竞争力?政府的监管之手应若何助推?

  就以上问题,闻名经计揭捉?家吴敬琏接管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察访。

  《中国经营报》:此刻国际上但愿中国援手欧债危机,出海的企业应若何连结竞争力?

  吴敬琏:焦点问题就是要改变经济成长体例。在我们作为追赶者的时辰,经济成长首要靠投入的增添。作为世界经济的首要竞争者之一,我们的经济增添不能再靠成本、资本的投入。改变经济成长体例已成为“十二五”的焦点使命,要改变经济成长体例,焦点问题就是要提高效率。

  《中国经营报》:政府在鼓舞激励企业走出去中应该做哪些政策调整?

  吴敬琏:曩昔采纳一些呵护性的法子,如低汇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都是针对企业作为追赶者脚色所必需采纳的,可是当脚色转换往后,如不美观不在这方面作出调整,那么企业就没有压力,低附加值的粗放加工就不会削减,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物就不会增添。

  而且,要使得立异者对社会的进献和他获得的回报相匹配,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小,激励强度就越年夜。如不美观企业立异老是得不到回报,会扼杀更多企业立异动力(310328,基金吧),将是最年夜的风险。

  《中国经营报》: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什么?

  吴敬琏: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不能靠按捺市场竞争的法子去辅佐企业。好比说新的手艺发现:一是研发成本很高,二是研发成功后很轻易被别人操作。所以政府以什么样的体例来进行撑持和津贴,需要当真研究。如不美观损害了市场的公允性,就会起到相反的效不美观。

  企业必然要意识到自己的脚色改变,自动介入世界规模内的竞争,在压力、动力和能力的敦促下进行自动立异,提高自身的焦点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

  戴相龙:国际化将成金融更始重点

  欧债危机下的中国金融机构纺暌钩纷歧:有的银行“顺势”终止了与欧洲银行的相关生意,也有的银行“逆势”出海,阴霾当前,中国金融国际化该何去何年夜?饱受质疑的国际货泉系统又该若何实现再平衡?

  就上述问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原中国人平易近银行行长戴相邻人管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察访。

  《中国经营报》:你若何看待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

  戴相龙:中国多家银行已成为世界上市公司的前闻名,已经有前提扩年夜对外投资。当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还需坚持科学的风险不美观。

  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将是此后更始的重点。今朝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规模已经很年夜,下一步是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处事水安然安祥竞争能力,成立跨国金融集团,提高综合处事能力,中国金融机构不能仅仅依靠贷款,而要介入国际金融的各类生意中去。

  《中国经营报》:未来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会发生哪些转变?

  戴相龙:不管是企业投资,仍是外汇、社保基金或者是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规模城市继续扩年夜。

  今朝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已达9000亿元,其中20%可以投资境外,但因为今朝只能投资股票、债券,所以投资比仅达到7%。我们向财政部等主管部门提出了申请,把投资规模年夜股票债券扩年夜到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空间就会更年夜,这也合适国家的政策标的目的。

  《中国经营报》:若何看未来国际货泉系统更始?

  戴相龙:此刻没有前提,也没有需要进行单一非主权货泉等更始,而是要实施循序渐进的、可操作的方案:首先就是继续阐雅缦憷元浸染,可是需要美国把财政赤字、商业赤字降低到和欧元区以及金砖国家相当的水平;另一个是撑持欧元的不变,而且成立集中的、有约束力的财政轨制;再就是撑持金砖国家使其本币可以自由兑换,让人平易近币成为国际储蓄货泉之一。

  那么经由10~15年会形成一个“以美元为主、欧元、人平易近币等货泉组成的多元国际货泉系统,而且汇率能够协调,这对全球经济的不变是有利的,也是现实可行的”。

  霍学文:银行出海焦点在“人才”

  在业内助士看来,银行业要“出海”,最为主要的一点是解决人才问题。然而,若何填补人才缺失踪?吸引金融人才的关头是什么?

  就以上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察访了北京市成长和更始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北京市金融处事工作率领小组办公室主任霍学文。

  《中国经营报》:若何填补金融人才的缺失踪?

  霍学文吉士才的成长,是一个立体化的结构。如不美观用坐标来暗示,应该是三个轴,纵轴是分歧的监管人才,如不美观没有高条理的计谋人才、经营人才、营业人才,或者说监管人才,就没有法子把我国的金融业打造得更强年夜。

  今朝,良多国际金融机构已经由营业驱动转向了计谋驱动:把成本经由过程董事会、成天职配委员会设置装备摆设到每一个行业。好比成本市场浊氚掺必需设置装备摆设到每一盖氚掺员的桌子上。因为,没有发现的风险才长短险,他们很是注重全员培训,而且是以风险节制为驱动。这样整个营业成长有了一个依归。

  《中国经营报》:我们留不住高端金融人才,原因何在?

  霍学文:首先,高端人才的税收问题没有解决。好比,北京的金融业为全市税收进献率的40%,但如不美观吸引一个国际金融人才进来,要交45%的税,所以一些外资银行在北京雇的人不愿意在北京拿工资,而愿意在喷香港拿工资,对于监犯机构很难打点。

  其次,我们对国际金融人才收支境的打点有待提高,183天之后必需回去。此外,我们对于国际金融人才后世入学问题和一系列人本化的处事还需液增强。

  《中国经营报》:在金融机构的培训中应注重什么呢?

  霍学文:在人才培训上我们应出格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即使你再能赚钱,但文化、小我行为与整个银行相矛盾,也会被剔除。是以,宁可不要利润,也要完整的文化系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2:23 , Processed in 0.0426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