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除了做题,课堂还能焕发怎样的生机

2013-7-3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3| 评论: 0

摘要: 田运隆校长 石家庄一中学生踊跃为嶂石岩中学捐款 “七环节教学法”:即学习目标——必须明示给学生;课题概述——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讲授与分析——重在解决学生的“盲点”;合作学习——重在“共享”;当堂训练 ...

田运隆校长

石家庄一中学生踊跃为嶂石岩中学捐款

“七环节教学法”:即学习目标——必须明示给学生;课题概述——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讲授与分析——重在解决学生的“盲点”;合作学习——重在“共享”;当堂训练——目的是掌握与巩固;课堂小结——要“回扣”学习目标;作业设计——是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宗旨与本源。如果生命教育的理念没有体现在课堂,那还只是一句口号。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多彩的生命教育应该体现于学校课程之中。

石家庄一中成立有学校课程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学分认定委员会、综合实践课程委员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和教师综合评价委员会,课改方案由这六个委员会共同制定。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他们构建的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体系和校本研修体系,处处体现着对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尊重;“七环节”教学模式重在鼓励生命个体与团队共同成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同一把标尺,时刻引导着教学的方向。

在校长田运隆看来,中学生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这绝不意味着把学生当作学习机器,做题机器,考试机器。那些实行“监狱式管理”的学校,那些将“过度教学”当作应试教育法宝的学校,也许能够取得高考的高分,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结构性缺陷”,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将来走向社会以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很低。

“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使个体生命力量得到充实、生命价值得到彰显,生命质量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天及明天成长储蓄能量。”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教育,是活动化还是课程化?

我认为,生命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生命教育也应该体现于学校课程之中。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教育理念的表征,是学校特色的标志,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了解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内行们通过该校的课程表就可以知晓其概貌。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是关于人的灵性的教育。

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掌握多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绝不意味着把他们当作学习机器、做题机器、考试机器。那些实行“监狱式管理”的学校,那些将“过度教学”当作应试教育法宝的学校,也许能够取得高考的高分,但是可以预言,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当他们进入大学亦或将来走向社会以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值得怀疑,这个论断,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证实。所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并警惕,究其深刻原因,就在于对课程文化缺乏应有的价值判断。

课程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学校文化的标志。无论是实施素质教育战略,还是新课程改革,不管学校是如何理解和宣传的,只要通过学校课程设置,只要研究学校的课程表,就能够了解真正的“落地”情况。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方案设计了八大学习领域,就是为了通过课程设计,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选修模块的设计,彰显了对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尊重。鼓励学校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更是凸显生命教育的“教育资源地域与学校特点”,支持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传统、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学校特色等,开发那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与生命的校本课程,助力于学生健康的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宗旨与本源。

每一个学生,通过接受学校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使个体的生命力量得到充实,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得到彰显,使个体生命质量得到提升,并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以及后续发展中,感受到学校教育为其人生幸福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本不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却受到许多人毫无理智的宣扬和追捧。事实上,无数的案例证明,一些孩子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跌倒在了生命历程的半途之中,跌倒在了青春年华阶段性赛跑的终点线前,许多花季般年龄出现的罪错,甚至激扬的生命之花尚未完全绽放就已经消失了,究其原因,肯定是在其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如果这种缺陷是学校教育的不健全造成的,那就更值得教育者深刻反思与警醒。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石家庄一中校长 田运隆)

课堂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场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要求,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石家庄一中结合科研课题,推行富有特色的“七环节教学法”,即学习目标——必须明示给学生;课题概述——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讲授与分析——重在解决学生的“盲点”;合作学习——重在“共享”;当堂训练——目的是掌握与巩固;课堂小结——要“回扣”学习目标;作业设计——是教学实效性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给学生以必要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思考,组织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形式,使其收获发现的快乐,从而体现其生命的价值。

田运隆校长介绍说,多年的实践证明,“七环节”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行为。教师在运用“七环节”教学模式时,注意整合课程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让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七环节”教学模式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模式可仿,有利于规范其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七环节”教学模式也使中年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形成了研究讨论的模式基础,有利于专业水平的再提高。通过推行教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充分彰显出生命活力,落实了新课程理念,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鲜活的课堂上得以实现。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过分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无疑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压抑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没有个性,学生没有特色,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田运隆认为,教学管理要有规而无定规,有法而无定法,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既有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出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构想的一般思路,又允许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各班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教案写法也不强求统一;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既有共性的要求,又允许在发展性评价中有灵活的做法。

有了这样开放的教育理念,就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允许争论、不强求一律的教学环境。

有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就有了教师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及风格。

有了这样的教学风格,教师就会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多媒体中有资源,课堂操作有成效。

有了这些,课堂就有了生机和活力!

生命课程体系拓展师生视野

“我们根据生命教育理念,从三个维度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一是从学校承载的历史责任角度研发校本课程,如《寻访历史遗迹,感悟燕赵文化》、《热土风流》等;二是从生命教育角度研发的校本课程,如《体悟生命》、《生涯规划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等;三是为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如《中学生天文》、《管乐的实践与探索》等。”田运隆说。

学校目前已开发的校本课程分必选和选修两部分。必选部分为《校园文化教育》和《体悟生命》,选修部分共开设25门校本课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精品校本选修课程,他们专门制定了一套课程开发程序: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开发校本课程→编写课程开设计划→填写审评书→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批准→学生网上选课→编定走班教学教室→校本课程开课实施。学校在全校教师申报的30门校本课程中,确定了25门校本课程。随着课程的不断完善,学校又推出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如《茶与中国茶文化》、《热土风流——燕赵先贤选讲》、《透过神话看历史》。这些被省教科所评为优秀校本课程。

不以考分论英雄,多元评价争高下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以考分论英雄,还是在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上论高低,这其中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石家庄一中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改过去单一的数字化考核办法,重建了一套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考评体系。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偏重于教师的个性化特点。

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常规工作及教学成绩评定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纳入考评范围。每学期还要进行一次学生信息反馈调查。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而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生命教育是关注和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而不不仅仅是关注那些成绩突出的尖子生。所以,他们特别要求教师要关注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的过程性成长。

该校过程性教学业绩评价的办法是:将各教学班生源入口成绩与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中学生学业进步状况相比较,从班级教学团队、教师个人和学科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来评价,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学团队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个评价特别注重对团队的评价和激励,而校本教研活动倡导的就是同伴互助,所以,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团队的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实施过程性教学业绩的激励,激发了教师个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团队意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关注每个班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离不开评价的引领。激励评价、过程评价、多元评价,所有这些,都直接指向课题教学,指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成长阶段。

经过多年的探索,石家庄一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制度化与规范化。学校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指南、基础素质等级评价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配套制订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机构,保证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位。根据相关制度,编制了学生自评表、互评表、教师评价表、家长评价表、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社区志愿服务学分认定表等,使综合素质评价具有规范的操作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学分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等十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科教师、管理教师、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单位都参与到评价之中。如值周班评价由教导处完成,军训社会实践由部队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由所到单位完成。

——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单位评价,有个人百分制考核、班级文明班考核、专题活动比赛考核,有学生社团活动考核,有评先评优考核。

——评价过程化。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教育,实施“六个结合”:一是与学校的生命教育理念相结合,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运作。二是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设25门校本课程,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乡土教育、学科拓展、文学、艺术、科技等众多门类,参与这项活动就可以获得校本课程学分。三是与常规管理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值周社会实践、军训实践、社团活动实践及服务等活动,都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四是与学生文化、社团文化建设相结合。组建了32个学生社团,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对社团和社团活动及成员进行考核评定,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五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吸纳家长和社区辅导员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六是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班主任的专业化相结合,让综合素质评价助力师生的生命成长。班主任和学生人手一份“成长手册”,手册详细规定了各项内容要求,每生都有一份成长档案袋,学校组织展评活动,给予奖励和表彰。

田运隆说,综合素质评价起到良好的导向和评价作用,使素质教育的各项指标落到了实处。

田运隆认为,学生成长既是连续的,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更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基础。高中不仅要与初中衔接,还要主动与大学衔接,实现“无缝隙衔接”。应该了解“大学精神”和选拔人才的理念与标准,了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与方法,要与大学形成“教育共同体”,科学规划学生的未来发展,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项能力。

田运隆说,作为生命体的学生成长,需要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我们所追寻的是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教育。我们努力把学校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每个教师的价值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我们鼓励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与逐步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提倡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见,鼓励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师生共同营造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我们正在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真实组成部分,因为回归生活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不要几枝独秀而要百花绽放

走进课堂,我们发现,石家庄一中课堂教学突出的变化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七环节”教学模式把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始终,特别是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合作研究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合作能力。

面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整合、课堂练习和作业难度的把控、教学时数等问题,各年级组集思广益,与老师们一起商量办法。各年级同一学科组之间不断研讨、反思,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师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石家庄一中的校本教研很有特色。学校层面,每学年有校本教研大课题。比如,2009~2010学年为“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010~2011学年为“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2011~2012学年为“如何有效落实学习目标”;2012~2013学年为“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学校鼓励所有教师参与到这些课题研究中来。

如何让教师从自我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从文人相轻到彼此欣赏?学校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平台——观摩研讨课。这样的观摩课每个教研室都有,半个月一次,所有老师都可以来观摩、学习、说课、评课。“听听同行的课,反思自己的课,琢磨今后的课”,老师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起来的。

这些年,学校虽然成长起一些名师,但在田运隆校长眼中,不是希望几个老师“独秀”,而是要“百花齐放”。学校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多个业务通道促教师成长。

“引进来,走出去”——专业引领。给老师们提供外出学习研修的机会。聘请北京、山东、山西等地的课程专家来学校作报告,进行现场交流谈。校园网开设“校本教研”专栏,提供海量信息,使教师成为新思想、新理念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同伴互助——合作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个人之间、学科组之间、教研室之间、校际之间多层次的研究、互助、交流、观察等活动。每周三下午全体老师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开展同伴互助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证。

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过课后记、读书后记、观摩他人、学术研讨等形式,引导和督促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

学校共同体——联合教研。学校与邯郸一中、唐山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结成五校联盟,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校际之间的互助与交流。“同课异构”为跨区域的教研提供了方便。

三年前,是一中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教育哲学,“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和儿子。三年来,我见证着儿子的成长成熟。高中三年是孩子的心智成熟期,躁动的青春,时时会给孩子带来情绪困扰,当妈妈能力不及,不能帮助孩子走出迷惘时,相信每一位妈妈都感受过针刺的心痛。这时,班主任老师就会走来,与孩子谈心,给孩子信心,牵着孩子的手一步一步走向开阔地。你们营造了无数个家庭的温馨,成就了无数个孩子的未来。

——学生家长评说

精传道、勤授业是一中的光荣传统,敬业奉献,爱生如子是一中教师的优秀品德,你们用春蚕的品格、烛光的精神,在1000多天中,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我们看到一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学生会、各个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同学们在一中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又丰富了阅历,陶冶了情操,从懵懂少年茁壮成长为有文化、有理想的阳光青年。作为家长,我感到很庆幸,庆幸当初为孩子选择一中。

——学生家长评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7464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