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12年为何未强撤一所农村校

2013-7-4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2| 评论: 0

摘要: 泸溪县“爱心慰问团”为合水镇中龙山村小的留守儿童发放新书包。 泸溪县梁家潭乡桐油坪村小校容校貌。 泸溪县合水镇溪州小学支教老师与学生开心地玩游戏。 泸溪县洗溪镇宋家寨村小老师组织学生享用“爱心午餐”。 ...

泸溪县“爱心慰问团”为合水镇中龙山村小的留守儿童发放新书包。

泸溪县梁家潭乡桐油坪村小校容校貌。

泸溪县合水镇溪州小学支教老师与学生开心地玩游戏。

泸溪县洗溪镇宋家寨村小老师组织学生享用“爱心午餐”。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何文 廖浩成

记者近日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采访时发现,该县12年来未强撤一所小学。

而在同一时间段,我国众多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撤并。今年5月,审计署发布的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部分地区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学生。

调查显示,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重点核实的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

泸溪县自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以来,至今未强撤一所小学。目前,该县有学校177所,小学157所,其中村小中有1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33所,5名学生以下的学校11所。而该县行政村只有150个,基本上还保留着一村一校。2004年以来,该县消失的60余所村小都是自然消失的。

泸溪县为何12年未强撤一所小学?就这一问题,记者深入泸溪县采访调查,期待能给人们一点启示。

1. 12年未强制撤并一所小学

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学生就学权益,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我们也要派老师去。

泸溪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县,总人口30余万,是一个不大的县,也是一个山区县、库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人口分散在武陵山脉的大山沟里,交通不便。

红岩村,是泸溪县白沙镇所辖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离白沙镇21公里。沿着山间公路,约10公里的路上未见人烟。红岩村就坐落在大山深处。

走进村子,虽有鸡鸣狗吠声,但也难掩宁静。儿子和儿媳妇在外打工多年,68岁的李升武和14岁的孙女李福娇单独生活在这里。

李福娇是红岩村村小唯一的一名学生,由于小时候患过脑膜炎,智力停留在7岁左右,生活不能自理。现在,李福娇在红岩小学读四年级。

为了教这一名学生,居住在武溪镇杨斌庄村的教师印刚生,每天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来上课,风雨无阻。为了让李福娇接受课本知识,印刚生总是想着法子,耐心再耐心。在教李福娇认识钟表时,印刚生把家里的钟表拿来当道具。

曾经,泸溪县教育局有过将村小撤掉的想法,可在与村干部和李福娇家人沟通后发现,李福娇无法外出就读——

白沙小学不是寄宿制学校,需在外租房,这笔开支李家无法承担。即使教育部门表示“在经济上给予扶持”,也改变不了李家的想法,因为无人去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李福娇。最终,为了保障李福娇的受教育权,县教育局作出了继续办学的决定。

李升武说,如果把印老师调走了,学校撤了,这孩子就只能辍学了,因此,他绝对不同意,“就算教育局来人,我也不同意。我还要让印老师教孙女认识点字”。

这些年来,700人的红岩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20多个适龄儿童都被家长送到了白沙镇就读,村小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李福娇一个学生。

但即使如此,一些村民也并不希望这所学校被撤并。

55岁的李华众说:“撤学校?我不同意。到白沙去读书,一年房租至少要三四千,我哪里来那么多钱,又有谁去照顾小孩?”

李华众有两个孙子,一个4岁,一个5岁,明年马上就要读小学了,但李华众的妻子和儿子全部在外打工,他一个人带着两个孙子,“如果要我去城里照顾孩子,那庄稼怎么办?”

在李华众看来,印老师教书教得好,在村里很受人尊敬,对学生耐心,态度又好,这样的老师不比外面的老师差,他教书,大家都放心。

像红岩小学一样,泸溪县洗溪镇移民小学也是一个一师一生校,在这所小学里,56岁的杨光许老师教着6岁的一年级孩子李奕乔。

洗溪镇中心完小校长张贤彪说,李奕乔的父母在外打工,到中心完小就读得住宿,6岁的孩子年龄太小,生活不能自理,住宿不方便,在外租房住须由爷爷奶奶照顾,开支大。其家长也希望孩子就近在本村的移民小学就读。最终,学校被保留了下来。

在泸溪县,类似的学校还有很多。目前,该县有学校177所,小学157所,其中中心完小9所,片完小11所,村小89所,教学点48个。村小中有1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33所,5名学生以下的学校11所,基本上还保留着一村一校。

泸溪县教育局局长龚佳平说,2004年以来该县消失的60余所村小都是自然消失的,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学生就学权益,12年来未强制撤并过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我们也要派老师去,充分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

2.撤与不撤之间的衡量

我们撤点并校慢一点,人家先走一步,我们再看。这“慢一点”,泸溪县就慢了十几年。

200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此后,撤点并校在全国大规模推行。

有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这10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六成。

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泸溪县不可避免地被要求执行。有人认为,集中教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更方便管理。泸溪县教育局当年也作出规划,计划在5年内撤并28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

不过,事情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按规划进行。时任县长刘时进和教育局局长徐朝洪在调研这几十所学校后发现,这些学校撤不得。最后刘时进和徐朝洪决定:“我们撤点并校慢一点,人家先走一步,我们再看。”

这“慢一点”,就慢了十几年。

泸溪县教育局副局长向子权说,当初作出这项决定是因为泸溪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两座山之间人们可以对话,但如果走路,就得走几里路甚至十几里路,“望到屋,走到哭”,大人如此,更别提只有几岁的孩子了。“一些学校尽管人数少,但离其他学校很远,如果把这些学校撤并了,那么孩子就得每天走很远的路上学。何况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让孩子寄宿显然也不现实。”向子权说,六七岁的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如果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陪同。“但问题又来了,这些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如果要租房,会给这些家庭增添较重的负担,何况,很多留守儿童也没有人能够去照看他们。”

记者曾经3次深入泸溪县,跑遍了该县的10余个乡镇,正如向子权所说,泸溪县交通不便,公路时而盘旋在山顶,时而穿梭在深谷,人口居住分散,不少教学点和村片小地理位置极为偏远。像达岚镇覃木阳小学,不通公路,老师走到镇上需要3个小时,更不用说学生了。

强行撤并只会让很多孩子辍学,这就是当初徐朝洪调研后的结论。最后,泸溪县在征求了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只把一些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并入了较大的学校,12年来,该县只撤并了一所初中和一所因生源减少而出现生存危机的高中,10余年来,未强制撤并过一所小学,只随其自然消失。

迟迟未撤并一所小学,泸溪县曾顶住过不少压力,一位泸溪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报表,上级部门一看,就打电话来问,你们泸溪县怎么还没一点动静?”但泸溪县最终顶住了压力。在泸溪县教育局看来,不强制撤并小学还有另一层深意在里面:“不能让一个孩子丧失基本受教育权利。”

“这些年来,泸溪县小学生辍学率不超过0.5%,这0.5%还包括了我们无法掌握的跟随父母到城市就读的学生。同时,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因为路途遥远而造成的事故。”泸溪县教育局计财股长文小平说。

3.极少数学生的就学权益如何保障

绝大部分孩子都涌向了城镇学校,只有约千分之一的学生留在教学点。泸溪县确保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加强了村小的建设。

没有强制撤并一所小学,但泸溪县仍出现了与其他地区相同的现象:全县大部分学生涌向城镇,3个最大的城镇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家庭条件较好的,祖辈乃至父母陪读现象也越来越多,而在村小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60余所村小随着学生流失或人口减少而自然消失。

浦市镇是泸溪县的最大乡镇之一,全镇人口6.8万。目前,浦市镇有小学生2676人,但只有538人分布在16所片村小。而城区中心小学则达到了1718人,校园面积狭窄的二完小也有370人。

泸溪县教育局提供给我们的一组数据显示:2002年,泸溪县有学生5万多名,其中大约1.2万名学生在村片小就读;2013年,泸溪县有在校学生3.8万多名,其中村片小只有6100多名。而在一人校(即只有一位老师的学校、教学点)就读的只有300余名。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孩子都涌向了城镇学校,只有约千分之一的学生留在教学点。但在泸溪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周启良看来,恰恰是这千分之一的学生,是最可能辍学的学生。周启良说,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保障这些极少数孩子的就学权益同样重要,而且,让他们享受更好的教育也是教育部门的责任。

为此,泸溪县一方面不断扩充城镇学位,化解大班额,让进城的孩子上好学;另一方面,泸溪县确保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留在农村的孩子同样能上好学,尤其是加强了村小的建设。

近年来,泸溪县教育局出台了不少措施:

一是留住农村教师,并吸引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从2009年起,泸溪县给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岗位津贴1200元,加上农教补贴,村小教师一年收入比城区教师要高上1.6万多元,有的村小教师年收入达到5万元,还基本上为每一位农村教师建设了一套周转房。

二是制定村片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村片小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岗位津贴挂钩,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大增。

三是加强村片小的日常管理,2008年,泸溪县教育局修改了村片小管理规定,规定村片小作息时间等全县统一,充分保证教师在校时间,还规定了农村教师“几有几不准”,由中心完小派人不定期抽查。

四是改善村片小办学条件。泸溪县财政每年拿出危房改造资金322万元和农村义务教育教育保障机制中小学维修专项资金306万元,投入到农村学校改造维修。光2012年,泸溪县就投入了660万元,改扩建47所村小。今年上半年,又改造村小27所,还不包括15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同时对一些教学点进行维修,以保证办学条件。

通过这些措施,泸溪县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记者深入泸溪县白沙镇、浦市镇、达岚镇等农村学校看到,每一个中心完小都有塑胶跑道,不少村片小也建得很漂亮。为了保证村小的教学质量,各镇中心完小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像达岚镇中心完小,对下辖6所村小建立了领导班子联校帮管机制,并设立一月一次负责人会议制度和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村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去年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中,达岚镇村小的教学教育质量总体评价排在了全县第五名。

记者了解到,泸溪县采取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战略,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走在湘西自治州前列。“如果高考也算作成绩的话,本科录取率一直在全州最前列,每年都有2到3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这说明,我们的小学和初中为高中提供了优质生源。”周启良说。

观点

扶持村小和教学点是政府职责所在

■汪明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同时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泸溪县12年来没有强撤一所小学,并从政策上对村小和教学点给予保护和扶持,这样的一种思路和做法值得深思。

为何要办好一批村小和教学点?从泸溪县的情况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就近入学,防止因为撤并导致学生辍学,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从构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视角看,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高质量教育”两方面的需求时常会发生冲突,在一些贫困偏远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基于这样的现实,构建农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应当从两个方面予以统筹考虑:一是下大力气办好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要办好那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村小和教学点,真正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二是为了让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对农村中小学进行适度的调整与撤并。在一时难以兼顾就近的情况下,必须切实保障学生上学的安全与方便,安全的交通工具、良好的寄宿条件等后续配套措施必须同步跟进。否则,有可能会牺牲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机会,还会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如何为村小和教学点提供保护与扶持?这是在构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过程中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在改革中逐渐认识到:学校合并不应作为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唯一途径。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和帮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采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向小规模学校提供额外资金补助;增加农村教师资格条件的弹性,以利于小规模学校教师能够担任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样,泸溪县在扶持村小和教学点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实施岗位津贴、评奖评优、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政策,对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批村小和教学点仍将在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质量提升,让老百姓对身边的学校充满希望,让乡村儿童能就近“上好学”,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从现实出发,对于这些村小和教学点,应当实施特殊的保护与扶持政策。一是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倾斜,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通过多渠道筹资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在教师编制方面给予倾斜,在统一标准基础上适当增加编制,实行相对灵活的弹性教师编制;三是在教师待遇方面给予倾斜,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职称和解决周转住房;四是在教师培训方面给予倾斜,设立培训基金,为城镇优秀教师与村小和教学点教师拜师结对搭建平台。

应当说,保留村小和教学点只是一种手段,办好村小和教学点才是根本目的。如果说泸溪县没有强撤一所小学,是基于当地实际的一种务实做法,而近年来给予村小和教学点的保护与扶持,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举措,也是履行政府职责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体现,无疑将为其他地区办好村小和教学点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5630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