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为考验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6月2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3全国巡展活动,引发人们对此作进一步思考。 人们普遍认为,钱学森是“海归”学者,其成就主要来自美国所学。但本次展出的5篇学术论文却表明:早在大学阶段,他已经为未来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拥有了“科学报国”的坚定梦想。这5篇论文是他在交通大学求学期间发表的《美国大飞船失事及美国建筑飞船的原因》、《飞行的印刷所》、《最近飞机炮之发展》、《气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和《火箭》。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钱学森几位老师的照片及其对钱学森成长的影响,如国文老师董鲁安等。钱学森说:“董老师实际上把这个课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我们就从那个时候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回祖国的决心与师大附中(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对我的教育和董鲁安老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钱学森出生于书香门第,先后就读于多所名校,受教于多位名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一流的学校教育为其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的参观者余画洋认为,要产生一批人才的时代来了。由钱学森的学校教育经历研究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是有意义的时代命题,值得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进行科学研究。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主办。展览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4部分,共展出400多件珍贵的文献史料,旨在加强对“中国梦”丰富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学习理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钱学森同志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北京站展览至7月14日结束。此后至9月,将在昆明、成都、武汉、兰州、呼和浩特巡回展出。(杨桂青)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5673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