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正值考生填报志愿之际,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公开宣布,不承认四川省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四川考生可申请单独测试。对此,批评者认为,清华大学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一碗水端平”,甚至将其上升到地域歧视的高度:为什么对其他省份“网开一面”,而偏偏对四川省“有意发难”?支持者则认为,许多知名大学也不承认个别省份的加分政策,只是没有公开罢了,而清华大学承受住了来自四川省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的压力,敢对高考加分的各种乱象公开说不,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清华大学之所以对四川考生二级运动员的“含金量”提出质疑,的确事出有因。根据清华大学招生办介绍,有一年四川省居然出现了数千名“二级运动员”,后来校方对四川考生组织过一次独立测试,结果发现了一大批假“二级运动员”。更离奇的是,百米成绩14秒的考生也堪称“二级运动员”,这个数字让人大跌眼镜,恐怕普通人光着脚也能跑出这个成绩吧。由此看来,清华大学专挑四川考生“治病”,本质上折射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招生院校和地方行政部门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在破坏游戏规则,是清华大学,还是为运动员证书把关的四川省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 不得不承认,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善意的,它是为了弥补高考的制度性缺陷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措施,其目的是实现一种替代性的教育公平。中国现行的主要加分类别有三种,分别是照顾性加分、鼓励性加分和优先录取加分。二级运动员属于典型的鼓励性加分项,一般给予20分的投档照顾。清华大学拒绝承认四川考生的二级运动员加分政策,隐隐地指向当下普遍泛滥的高考加分乱象。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看来,二级运动员资格已经成为高考加分造假的“重灾区”。除了二级运动员资质造假之外,各种变着花样的加分项目比比皆是。目前国家规定的指导性加分项目是14个,而各个省份自行规定的加分项目多达200个,“国标”与“地标”之间的对话异常艰难,这使得高考加分政策成了损害教育公平的众矢之的。许多加分项目更是随意制定,最后演化为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在河北,河北省被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给予加分;在广东,许多普通高考体育尖子的加分项目是“拉拉队”…… 如果规则不明晰,标准不统一,高考加分政策很可能变了样,走了形,最后演化为人们所担心的“富人的游戏”。其实,清华大学早在五年前就拒绝承认四川考生的二级运动员资格,或者说早在五年前就已经给了四川乃至全国的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一个警示信号,然而五年过去了,高考加分乱象依然没有得到遏制。原因何在?根本上是因为省属院校都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地标”,而省外院校往往迫于压力或面子而不得不接受“地标”,这无疑成为滋养“地标”的“成长空间”。 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游戏规则与考核标准的一致性上。遏制高考加分乱象,就应该只立“国标”,废除一切“地标”,给全国人民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和规范体系。让规则先行,本质上指向了程序本身的合法性。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强化高考加分制度落实的监管力度和问责力度,让社会力量参与到整个监管体系中。近些年,有关高考加分的丑闻可谓层出不穷,然而很少听到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的官员为此丢掉了乌纱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4807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