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阳 本报记者 朱梦聪 她,8岁时就承担起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担,曾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上大学; 她,曾获得“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 她,就是贵州省铜仁学院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张蕾。 年幼辍学,干繁重农活养活一家三口 张蕾,一个从偏僻落后的大山中走来的土家女孩,1987年出生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永靖村。张蕾读小学一年级那年,父亲突然患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家中顶梁柱的突然倒塌,使她的母亲狠心地丢下了张蕾和小她一岁的弟弟,选择了一走了之。从此,她的妈妈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面对双目失明的父亲,懂事的张蕾流着眼泪说:“爸爸,我不上学了,我要养活您和弟弟!”从此,为了实现养活一家三口的梦想,辍学在家的张蕾就牵着父亲,在坡上砍柴,在地里犁土,在田里栽秧,干着繁重的农活。 张蕾一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十分艰难,但她的内心却非常渴望读书,渴望实现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大学梦想。在干完农活和家务之余,她就把自己读过的书和父亲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看。把容易忘记的乘法口诀表、汉语拼音表以及数学公式,抄到纸上、贴在床头上和房门背后,活干完了就看一看。 张蕾的一举一动,都被失明的父亲慢慢察觉。于是,略懂一点二胡的父亲,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自己沿街拉二胡卖唱,挣钱送张蕾姐弟读书。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妇联的资助下,辍学一年后,张蕾和弟弟又回到了梦寐已久的校园。 张蕾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04年中考,张蕾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印江民族中学。2007年8月,张蕾顺利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成为一名大学生。 梦想路上,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上大学 来到大学后,第一次放寒假,张蕾因车费紧缺没有回家,而是留在铜仁的一家服装店打工。同时,每周她还坚持写一封信鼓励弟弟好好学习。弟弟张帅没有辜负姐姐的期望,2008年8月顺利考上了贵州警官学院。 家里只剩下双目失明的父亲了,怎么办?在经历了认真的思考后,张蕾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上大学,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钱养活父亲。2008年秋,张蕾带着父亲来到铜仁,在铜仁学院老校区后面的铁路边上,租了一间面积不足八平方米、月租仅60元的阴暗简陋的民房。 由于她就读的中文系位于郊外的铜仁学院新校区,与父亲住的位于市内的老校区相距3公里,为了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都必须去给父亲做饭。三年多来,徒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行程达10000多公里。 虽然,铜仁学院通过“绿色通道”免除了她的全部学费和书本费,地方政府也给她全家办理了低保,但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开支以及房租水电费,特别是为了买药给父亲缓解病痛,她只有利用晚上和周末的课余时间打工来维持日常开销。三年多,张蕾做过家教、发过产品传单、当过洗碗工、服务员……有几次做到深更半夜不敢返校,就只好在通宵不关门的网吧或医院里的凳子上勉强睡上一觉,天亮时立即赶回学校上课。来到教室,她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一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二是为了避免自己在课堂上打瞌睡…… 乘着梦想的翅膀飞翔 张蕾的事迹被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后,在黔东大地传开,在全国上下传开。 几年来,张蕾曾先后获得过“优秀共青团员”、“道德模范标兵”、“感动贵州十大校园人物”等称号,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对历经苦难的张蕾来说,许多梦想都得到了实现。但是,外表平凡但内心坚强的张蕾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如果自己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工作回报社会,回报曾经关心和帮助我的那些人。 两年多来,张蕾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会、讲座达50余场,经常到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献爱心、送温暖,传递着道德模范的正能量。 如今,以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名考入铜仁学院组织部档案馆的张蕾,已经工作快要两年了。在枯燥而平凡的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张蕾依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保持着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蕾依然是那样淡淡一笑,腼腆地说:“从农村走出来、历经无数苦难的我,都能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善待自己,永不言弃,毅然前行,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会变为现实。”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6332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