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韩磊(中)指导青年教师。(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施剑松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持续推动了近10年的“双名工程”目前已进入第三轮。通过这一平台,朝阳区教育系统完成了北京区县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人才培训与储备。期间,朝阳区多项教育评价指标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人才发展与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双名工程”取得成功的路径是什么?又是什么保障了“双名工程”取得预期的成效?日前,记者深入朝阳区中小学校一探究竟。 学术引领 课题研究带动人才成长 朝阳区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即“双名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走过近10年历程。“朝阳区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硬件设施而在于软件能力,而软件的核心是人才。”朝阳区教委主任孙其军说,“这正是朝阳区实施‘双名工程’最基本的出发点。” 数据显示,仅在近5年里,“双名工程”依托高校和境外培训基地,培训朝阳教育系统干部就达6000人次,培训教师达6万人次。这相当于每名干部教师每年获得了两次培训,同时还有100多名骨干教师被选派到英美等国进行提升培训。 实施“双名工程”以来,朝阳区以特级教师为首的各类骨干教师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已占全区专任教师的39.9%。其中,特级教师数量由占北京市特级教师总数的6.3%提高到13.9%。各类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由5年前的42人提高到了目前的370余人,一大批高水准人才相继涌现。 “双名工程”中干部教师培训的重点是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升,朝阳区通过名校长工程课题研究资助与展示、校级干部研究成果年度征集评审等举措,不断强化校级干部重视研究、参与研究的意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区级骨干校长主持或参加区级以上课题研究30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120余种。 干部队伍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直接带动朝阳区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朝阳区高考本科上线率近几年连创历史新高,已经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并与传统教育强区并驾齐驱。中考综合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生比例三项指标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呈现出全面提升的态势。 机制多元 双名工程培养方式多样 深入观察“双名工程”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丰富是最鲜明的特点。 以名校长工程为例,工程以培养骨干校长的综合素养为重心,以校长高研班为主要载体,对形成系统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实践卓有成效、在市区有较高知名度的校长,提供及时的培养和推介。朝阳区通过举办办学理念研讨会、校长管理特色研讨会、创建名校长长廊、开辟名校长工作室等10种方式,广泛推介名优校长的办学成果,大幅提升了朝阳教育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名师工程则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优质培训资源,通过开展导师带教指导、组建特级教师工作室、举办朝阳名师讲堂和特级教师讲坛、建立骨干教师高校培训基地、开展名师课题研究等10种形式为名师成长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加强人才队伍自身培养的同时,朝阳区还把人才引进作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起,朝阳区连续3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名校长、特级教师,共引进具有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优秀人才82名,扩大了区域教育系统优秀人才规模,激活了学术研究氛围。 保障到位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双名工程”实现了朝阳教育干部教师队伍素质连续多年的快速提升,那么是什么保障“双名工程”取得如此实效?朝阳区教委主任孙其军认为,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还要做到“三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朝阳区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及相关配套措施,明确人才工作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政策、制度和经费保障。 责任落实到位。朝阳区组建由区长任组长,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教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房管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朝阳区教育系统“双名工程”保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教育人才工作,各相关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 资金保障到位。朝阳区专门设立了教育系统“双名工程”保障专项资金,将名校长、名师的培养培育、学术研究资助、考核奖励、国内外研修以及引进人才的安家费、工资补偿、优秀教育人才预备金等经费纳入专项资金保障范围。 此外,朝阳区还建立教育系统名校长、名师人才库,根据任职和评选任期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建立人才流动评估、汇报制度,保证名校长、名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营造有利环境,为名校长、名师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2 , Processed in 0.04989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