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走遍五湖四海,我们的名字已与母校紧密相连。上海交通大学 俞欣谅 摄 在成长中选择坚守 上海交通大学 张杰 四年前的九月,我和教工们在南区操场迎接你们的到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开学典礼上老师们对你们的期许?期许你们能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体验事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期许你们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不断经受磨砺,健康成长;期许你们有激情、有梦想、有毅力、有担当,始终胸怀远大志向,永葆赤子之心;期许你们面对逝水年华,能够真正做到青春无悔。四年后的今天,我想听到大家的回答:你们做到了吗?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学生的毕业感言:“四年的点点滴滴萦绕在眼前,徘徊在心头,印刻在脑海,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深刻,那样的生动。感谢师长们的鼓励与教诲,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陪伴,感谢你们带来的快乐与欢笑。”是的,毕业季,感恩时,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的父母和师长,也送给你们自己! 回首四年,你们的通识课抢选都经历过“秒杀”,你们创造了让教务处老师苦恼的“我爱选课网”;你们在与外校学生斗嘴时的必杀技是“我们宿舍有空调”;你们鼓励低年级同学,用的是“舌尖上的交大”保你一月用餐不重样;你们说“只有在菁菁堂看过世界杯,那才算是真正的球迷”。虽然“罗森”已经变成了“快客”,但是“冰火四季”的灯光依然闪亮;虽然“第五街的咖啡”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校车站的“甜魔”毕竟陪你们度过了一段段美妙的时光;也许明天,你们将难再品尝“华联”的“鸡蛋灌饼”,难得再搭帐篷通宵排队抢票,再也不必编造美丽的谎言请楼管半夜开门,但是“152167”开头的手机号永远属于你,“509”开头的学号永远属于你。 当前的中国,正在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阶段。大学日益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科技文化创新创意的源头,创新型领袖人才培养的高地。面向未来,大学的道德风骨将代表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大学的创新能力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动力。无论是“实业救国”的创校机缘,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或是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一直是上海交大的为学之基、立身之本。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对创新和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这对上海交大学子而言,恰恰是一展身手的广阔天地,为你们成就事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世界在变,社会也在变,面对不可预知的前途,你们该怎么办?很遗憾,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说:你们应该在成长中选择坚守。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我们内心深处总要坚守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关金钱、权力和地位,但关乎思想、精神和道德,更关乎良心、公平和正义。如果说,大学是这些人类永恒主题的守护者,那么经过大学浸染的人应该是这些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追随者!我衷心希望,上海交大的学子,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操守,心怀感恩、勇于担当、恪守底线、慎始敬终,向着真理之光,扬帆启航! “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我们可以经历失败,但我们不会失败”。上海交通大学117年的历史便是对坚守、梦想、奋斗和成功的最好演绎和诠释。 为何“南以离开” 南开大学校长 龚克 这些天,印有“南以离开”的T恤成为校园毕业季的一道风景。这件由哲学院毕业生梁卓设计的T恤在“我爱南开BBS”18周年站庆的T恤设计大赛中荣获网络投票的第一名。梁卓说:“南以离开,这是我能说给你的所有。”我想,这一定也是所有毕业生的心声。 为什么“南以离开”?因为在这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成长经历和青春记忆。四年前,19岁的你们走进了90岁的南开。90年的岁月荣光遇上了19岁的青春韶华,在课堂里、在操场上、在宿舍中、在路边,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了刻苦学习、勤奋实践、服务社会、全面发展的火花。在学校的档案里,有你们对学校发展的提案,有你们给校长信箱的来信,显示着你们的直率。前几天,档案馆还收存了信息学院李高峰等11位学生捐赠的课堂笔记和来自生科院4个集体的班级日记,作为本届毕业生在校生活的缩影,这些同学们的青春记录,意寓着你们的奋斗足迹永远“不会离开”。 为什么“南以离开”?因为在这里培育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深情和同窗友谊。不论是讲台上的你,还是同桌的你,不论是作为队友的你,还是作为对手的你,在“你我”之间有过欣喜、信任、相助、感动……也有过酸楚、误解、纠纷、懊恼,有羡慕也有嫉妒,有爱也有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素昧平生的你我变成了“南以离开”的你我。同学们一定“不要离开”这份深情,要像一首诗里说的那样“你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 为什么“南以离开”?因为在这里你们打下了难能可贵、不可离开的发展根基。这个根基不仅是知识的积淀,更是人文与科学精神的浸润,是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的砥砺,是为公志向、奉公操守和大公襟怀的气质。这个“根基”是南开人的灵魂所在。 什么才是大家“南以离开”的南开?真正的南开,其实不是大楼,不是大树,甚至不是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校园。1937年,日寇曾经野蛮地摧毁了南开校园,但它并不能摧毁南开。“允公允能”的南开人,万里长征,转战西南,与清华北大一起“笳吹弦诵在山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有公能,才南开”。有“公”在心,有“能”在身,不论你们在哪里,你们都“没有离开”。 同学们,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你们之所以能站在这个新的起点,固然靠的是刻苦与努力,但也离不开老师、亲友、同学、员工甚至和你们不曾谋面的人们,对你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由衷地感谢。然而,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是背负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前行。 昨天,我和毕业生李江涛做了个简短的交谈。他是历史学院普通毕业生,找他交谈是为向他并通过他向所有今年选择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区和行业去的毕业生表达敬意,并特别提醒他和同学们,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是继续求职或备考,不论是去发达的大城市,还是去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甚至是走出国门,你们的前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们要准备迎接并战胜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的各种困难、挫折和失意。所有的南开人都应以“越难越开”的南开气概,“硬干、苦干、拼命干”,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允公允能”,用实际行动来创造“日新月异”。 多些对追求卓越的坚持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陈群 最近几年,校园里经常会有毕业二十年、三十年的同学聚会,参加这些活动,聆听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每每让我感慨万千,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师大人身上的师大“范”?为什么离开学校越久,师大人身上的师大味反而愈加浓厚。我能找到的答案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血液的、更是会持续发酵的。 最近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在校园里碰到了几位硕士生,准备跟着导师骑自行车到佘山锻炼。那一个瞬间,让我很感动。这位带队的老师才华横溢,但为人非常低调与谦和,他和十几个学生共用一间办公室,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吃饭、打球,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他自己也在不断成长。经过多年的坚持,他开发出了一整套大型仪器设备的控制和应用软件,为这种大型设备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实际上在华东师大的校园里有很多像这样身怀绝技但不求闻达,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并关心学生的教工,是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在传承并创造着师大的精神和文化。 我特别喜欢“爱在华师大”的这个说法。其中所包含的“大爱”的含义,那就是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民族和社会的爱。正是因为这种大爱,在功利、喧嚣的环境中,华东师范大学始终坚持自己的传统和精神,始终坚持“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崇高理想,始终坚持对学术卓越的不懈追求。 作为校长,也作为你们的学长,我想再送给大家几句话。 多一点追求理想的情怀。当你们真正踏上社会以后,可能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和无奈。请不要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为自己悲观、沉沦的理由,更不要让学会生存成为随波逐流的借口。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的力量”,我认为这句话在当下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仍不完美的世界。应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努力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努力去守护自己的理想,努力有所作为并坚持有所不为。 多一点对追求卓越的坚持。在我看来,卓越并不一定是要做出惊天伟业,坚持追求卓越本身就是一种卓越,这是我自己最近在工作中的一个感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结果,还更应该关注过程。 多一点对社会的爱。谁也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描述,但我知道,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中。我更相信,你若有爱,这个社会的未来就会有爱。请相信,只要有一个人做,就会有一群人做,就会有更多人做。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只要积少成多,聚沙为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就会因我们的爱而充满希望。 各位同学,无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怎样的风景,请始终关注和支持你们的母校。若干年后,当大家重返母校的时候,你们会因为校园里仍然珍藏着你们最美好、永不逝去的青春而潸然泪下,你们会发现自己和母校其实早就是荣辱与共,无法分离。 人生追求“六好”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方滨兴 今天,我最后一次以校长名义所做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要向毕业生们奉送一个锦囊,以陪伴你们行走四方——人生追求“六好”。 好品德。北邮校训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厚德”。因为“德”是做人之本,也是指导我们思维、行事的灵魂所在。一个人的善或恶、好或坏、成或败无不源自于其品德。 好本事。“本事”何来?是从学中来,从干中来。北邮校训第二个词语就是“博学”。《礼记·儒行》云:“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说学者应该学无止境,锲而不舍;要苦于学习,勇于实践。“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那是需要有真本事的! 好谋划。北邮精神的关键词之一是“追求卓越”。要做到追求卓越,首先就要善于规划自己。没有事前的准备与计划,就不能取得期望的成果。你们应该想清楚今年我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谋划好在现在这个岗位中要如何做,应该追求什么目标?谋事在先就会顺利,随心所欲行事极易失败。 好态度。好态度首先表现在奉献和敬业中。北邮精神的关键词之二是“崇尚奉献”,“敬业乐群”这是北邮的校训。凡是做一件事,便要专心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这便是敬。敬业包含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等多种境界,我们应该具备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价值观。 好心气。与人打交道是一种学问,既要追求自己有个好心情,也要给对方一个好心情,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耐挫能力。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两个人去喝咖啡,每一杯咖啡赠送一包薯条。其中一个人想再要薯条,但不要咖啡,可是服务员说薯条只赠不卖。这个人就拿出钱来协商,同意只要比买咖啡便宜就行。服务员正在犹豫到底该收多少钱好?这时另一个人冲过来说:“象征性收一些就行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脑筋呢?”服务员立即把钱退回说:“我不是死脑筋,按照规定就是不能卖!”相信你们明白其中的缘由。 你们好比是高速运行中的星体,不要让飞来的石子改变自己的轨道。 好身体。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其中身体健康是最前面的1,人的事业、荣誉、地位、财富、家庭、朋友等都是1后面的0,显然0越多数值就越大。但是,一旦前面的1没有了,这个数字就真的成为零了。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身体,但一场大病让我不能同时挑起学术、管理两副重担。没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我只有放下一副担子。而你们都有着长远的未来,有着家庭、事业、孝敬父母等多副担子,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一辈子都要健健康康的! 做个理性追梦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施建军 四年前,我从南京大学调到对外经贸大学担任校长,我在这里迎接大家的到来,把大学的精神和校训在开学典礼上解读给大家,希望大家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大学精神。也是在这里,我给你们上了开学第一课,希望你们做好人生规划,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在知识和学术的殿堂里把自己锤炼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四年匆匆而过,今天就像农民盼望收成,企业家盼望效益,我也在这里盘点和大家一起成长的四年,共同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一起见证学校的变化和发展。 我想,大家一定会记得60周年校庆时你们的欢呼声,学校甲子亭的建设,校史馆的落成,科研楼的建成和使用,校庆广场联欢……你们都是参与者、见证者。我记得操场外的万名师生共同期待一声呐喊,虹远楼依次出现1951~2011,UIBE(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0,I(我)? UIBE,UIBE万岁。我们激动,我们一起欢呼,这一刻照亮了贸大,也照亮了我们未来的前程。你们都感觉到惠园越来越美丽:开水进宿舍,空调进宿舍,校园的无线网实现全覆盖,暑期学校开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张,老干部活动基地启用,清晨学生食堂开伙……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同学们,你们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创造者,是你们让母校保持青春和活力,是你们让贸大更加精彩。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梦的实施,中国梦汇聚了全国上下共同的期待。你的梦,我的梦,13亿人民的梦汇在一起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无论你们走到哪里,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在自己未来的岗位上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同学们,你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这个目标。 希望在座的毕业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充满梦想是年轻人的权利,但一定要做理性的追梦人。当我们个人渺小时,没有能力改变世界,但我们能够通过改变自己创造价值,进而改变世界。当我们足够强大时我们就会实现梦想,这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当然,寻梦之路未必平坦,需要同学们用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信念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美丽的惠园,游历五洲,建树八方。山水隔不断思念,时空磨不掉记忆。在未来的征途中你们不会孤独。不论你们身在何处,母校都会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保持生命的热情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乔建永 同学们,你们是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里成长起来的新青年。从入学之初的百年校庆开始,你们便与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60周年庆典的隆重举办、世博盛事的精彩华章、党的十八大勾勒的中国梦……一个个时代的强音,共同汇聚成一曲伟大的乐章,勾勒出一幅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蓝图。在昂扬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学校进京办学60周年之际,沙河校区正式启用,百年矿大的发展,由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为牵动大家内心的,是你们离校前夕遭遇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在艰难的就业过程中,无数知难而进的求职案例深深感染了矿大人。到目前为止,你们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继续学业深造,相当一部分同学到艰苦行业和煤炭生产一线就业,还有同学应征入伍,相当数量的同学选择去西部工作,我们坚信,奋斗者的前途是光明的。 矿大人弘扬“好学力行”的学风。“好学力行”,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中庸》,正所谓“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内涵与道德修养的形成,既来源于学习,也来源于实践。“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是说,要达到明志、致远的境界,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是一条必经之路,对于矿大的毕业生,将“淡泊”、“宁静”与“好学力行”结合起来,这是母校送给你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首先,大家要做到“好学以明志”。大学学业的完成绝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有首诗说得好,“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人生的每一个新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树立合理的理想与目标,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的收获是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省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注入到我们思想深处的。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保持着一股生命的热情,不断探索未知,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从而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志向,矢志前行。 其次是努力做到“力行以致远”。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在“知行合一”这句话里得到很好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拥有理想,在踏上新征程的时候,已经勾画了一幅人生的蓝图。我们的理想与志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们自身所散发出的光彩,更在于将它们转化为现实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行动中将其转变为现实。追随理想,矢志不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严谨务实,这就是力行的精髓。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2 , Processed in 0.06000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