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晖 在河北衡水这样一个县级市里,衡水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2012年,北大、清华在衡中共录取96名考生,占这两所大学在河北省录取总人数的86%。2013年,衡中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状元以及文科前10名,6人进入省理科前10名。衡水中学连续14年成为河北省高考“最强军团”。 如此高的录取率和名校率,放眼全国也不多见;而一所中学在省内如此显著的地位,恐怕也只衡水中学一家。近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媒体,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报道,并对其中的隐患进行了声讨。这些批评之声,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认为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助推器;二是“超级中学”的存在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谁也不能否认衡水中学取得了成功。学校教师安于教学的敬业状态,和学生的专注学习的拼搏精神,也值得肯定。但是,“衡水模式”的许多管理方式依然值得商榷。比如学校规定:学生短裤和裙子要在膝盖以下、不能佩戴首饰、不能留长发、不允许异性交往,吃早餐也只3分钟等等,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准军事化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心身发展规律。更多人质疑的是,纵然衡水中学能取得应试成功,但能否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赢得高考的同时也最终赢得人生呢? 衡水中学面临的誉与毁其实不是孤例。目前,一些地方全力扶持区域内某所学校,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倾斜,导致出现了类似衡水中学一样的“超级中学”。“超级中学”的存在有其历史成因和现实合理性。可以说,它是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意”。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打造一所“超级中学”,是政绩的直接体现;对家长来说,送孩子上“超级中学”等于一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对学生来说,尤其对贫困地区或贫寒家庭的孩子而言,就意味着命运可能从此改变。诸多因素,导致了“超级中学”的出现。 但是,这种做法明显具有诸多弊端:首先,加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乡镇中学、民办中学等普通学校成了高考大战中的“炮灰”。其次,影响了其他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通常情况下,“超级中学”聚集了大量优秀生源,“掐尖”乱象频频发生,影响了其他学校的发展。再其次,“超级中学”学生毕业升入大学后,高中生源的同质化,学习思维的单一化,也不利于良好大学学术生态的形成。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许多类似的“超级中学”,也还有许多地区正在效仿这样一种模式。对于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从教育生态的角度来说,应该允许更多学校参与竞争,而不是唯有一家独大,形成垄断性局面。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看,也应实现高中教育的多样化,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成为高考的“兵工厂”。 笔者以为,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以能力素质为导向,而不是单纯以知识分数来考量,因而,具体到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上,也不应以高考为唯一检验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考制度的改革,这种以分数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式将进一步淡化。总体看来,消解“超级中学”发展模式,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是基础,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是保证,但关键还是要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2 , Processed in 0.06014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