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现场提问 志愿者正在向嘉宾介绍会场相关信息。 本次论坛活跃着一批来自汇佳学校的中学生志愿者。志愿项目包括秘书、会务志愿、宣传组(记者团、摄影摄像团)三种岗位。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经受了锻炼,提升了领导才能、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本版图片由北京市汇佳教育机构提供) 7月中旬,2013年度亚欧学校道德教育论坛在北京汇佳教育机构举办,来自近20个国家的36位国际代表和全国12个省、市150余位中方代表,分别就当前道德教育面对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三个方面展开了专题研讨与对话交流。 ——————校长论点—————— 课程设计提升道德行动力 ■袁钫芳 进入初中的青少年,其道德的发展由对权威的服从,逐渐转为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中,理解社会关系,观察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在判断一系列对与错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核心概念与价值判断体系的建构,这给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基于此,学校开设了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学生领导力》课程。 减少道德说教,进行价值澄清。《学生领导力》课程中有一个板块是“面向未来的成功要素”。设计该板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面向未来社会的成功要素,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德”之重要性的认识。设计以小组讨论、归类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自主得出面向未来的成功要素,又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即各小组以图画的方式表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仅进行提问,不表达观点,最终成果呈现的是学生的选择。有些小组画了成功的阶梯,有些小组画了电池、开关和灯泡,有些小组画了一棵大树,还有些小组画了鱼骨图。无论学生做如何选择,其关键或基础部分都指向了道德和品质的要素。单元设计以学生之间的讨论、辨析为主,帮助学生探寻内心的真实想法。在随后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发现这些学生表现更加积极,更愿意帮助别人,更有合作与奉献精神。价值澄清对学生的影响力比说教更持久。 进行社会观察,引导问题分析。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多为非对即错的问题。然而现实社会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教师用此思维方式去简化社会问题教育学生的话,则有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动摇。课程中,学校设计了一个困境访谈单元,通过对身边社会困境人物访谈、探讨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策略与建议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采访身边熟悉的亲人、邻居、朋友等,话题涉及买房困境、医疗困境、养老困境、家庭破碎对儿童的影响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题探讨,学生开始尝试用一定的方法去观察与分析社会问题,通过提出建议,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丰富实践活动,提升道德行动力。教育教学中常有这种现象:学生对于某些问题,说做不一,说得好但不去做。为此,学校课程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志愿者项目、大型活动项目等。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设计、实施、评估、反思,促使其知行统一。课程实施时,第一轮由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教师只辅导学生设计要素与评估设计要素,对项目本身的内容仅作提醒,不进行评价。实施两周后让小组进行自我评估。结果有些小组发现其设计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学生从中领悟到,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必须切实可行,讲求实效。第二轮项目的设计,各小组可行性大大增强,这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大型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热情以及务实精神。一次次成功或不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组织、实施等能力,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品质、责任意识、务实作风和奉献精神,提升了道德行动力。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校长)
在社会活动中体悟责任与担当 ■朱建民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教育者应理性思考的。跳出教育看教育,学校教育不能以高考为圆心画圆,应该从注重知识与分数转变为注重人的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聚焦人的品德与个性,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信念与价值品格,使其具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对教育核心价值的思考,北京市三十五中提出“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五证教育”的育人模式。“五有”即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正义感与责任心、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凡是三十五中学生毕业时都要争取拿到五种证书,即毕业证书、志愿服务证书、诚信证书、体育技能证书和个人才艺证书。 其中,我们特别强调责任感教育。责任感是德育的灵魂。人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到价值,才能勇于担当,才能走向卓越。但责任感不应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的责任,更应是一种内化了的情感、主动的追求。三十五中提出了“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自主体验,自我超越”的学生教育方针,引领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实现知、情、意、行的融合。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当代学生倾向于自我中心,亟需补充这种对生命的关爱与对社会的责任。学校提倡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志愿服务活动,在自我体验中建立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树立“为他”的责任感。今年,高一学生开展“泰山·三孔”文化遗产考察,国际部师生到贵州丹寨支教,初一年级学生赴内蒙植树,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通过实践体验学会担当。 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为目标,学校每个年级都设有独立的学生自管会,开展各项自主管理活动,直接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我们每月举行一次“与校长共进午餐”活动,由学生自愿报名,将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想法和建议提交给各年级选出的教育小参事,通过审核后与校领导同桌共餐、共商校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增强了,更加积极地关注学校的各项建设和活动。 三十五中是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第一家团体会员单位。学生们在更大的平台上服务社会,帮助遭受特大暴雨的学校重建,春运期间在火车站提供志愿服务,为周边孤寡老人送温暖等等,服务社会、服务他人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如今,学生经常自主开展义卖、义演活动,用行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回归本质,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创造力,引导学生树立对自我、家庭、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并且身体力行、勇于担当。这样,他们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作者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把德育变成不脱离实践的学习 ■宋文钦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研究性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变成不脱离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将德育渗透到做的过程中,融德育、课程改革、调研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为一体,为学校德育工作点亮一盏灯。 “金点子”献大运 2011年8月,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学校组织学生给大运会提“金点子”。全校学生积极参与,从点火仪式、门票设计、场馆管理、旅游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并举办了“让大运更精彩,让深圳更美好——金点子献大运寒假社会调查成果发布会”。其中最具创意的是五名女生提出的声控点火方案。她们研究了过去历届世界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圣火点火方式,发现有一个人的“独角戏”,两个人的“双簧”,或者“铿锵三人行”,但从来没人想过让参加开幕式的数万观众成为点火主角。于是,她们提出利用高科技的声控装置,使全场观众成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全场观众喊出同一个口号“U”(U是深圳大运会吉祥物的形象),随着数万观众呐喊分贝逐步提高,火炬塔上的年代刻度逐个亮起,从第一届大运会直到2011年8月12日的最后刻度,喊声逐渐达到最大,火焰此时瞬间点燃。她们给点火方案命名为“深圳声音”。这个创意被媒体评价为:“这些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来的创意与激情,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灿烂的明天。” 创意慈善拍卖会献爱心 2012年,学校组织了首届深圳市中学生文化创意慈善拍卖会社会实践活动。拍卖作品包括学生的“金点子”、教师的“奇快作文教学法”、师生的书画摄影作品、学生的手工艺作品、学校校本教材、教师著作、运动会会徽等,通过举行现场拍卖会,共拍卖义款31万元。这些善款全部捐赠给了贫困地区的儿童。文化创意慈善拍卖会,将文化创意、公民责任、爱心慈善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与社会互动的新德育模式,也使学生受到了生动鲜活的道德教育。 为深圳教育改革献计 今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深圳教育改革创新献金点子”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深圳教育改革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社会调查,经过分析讨论后,每组都提交了一份深圳教育改革创新的金点子,主要涉及教学和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教育国际化等几个方面。发布会上,《倡议举办深圳市中学生文化创意博览会》《课本,变身吧!——关于课本改革的调查与研究》《性教育应不应纳入必修课程》等研究成果用翔实的数据、充分的论据、严谨的论证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听众眼前一亮,其中有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市一等奖。 (作者系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
在反思与体验中完善道德修养 ■孙先亮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山东省青岛二中基于对人发展的自主性认识,探索反思性德育与实践性德育,使学生在反思中升华自我的认识,在体验中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 自我反思——德育从心灵开始 青岛二中实施反思性德育,其一是对日常行为的日反思。学校巧妙应用文明提示语这一载体,经征集、整理、筛选,最后确定了60条文明语,让学生逐渐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二是关爱周反思。学生每周对自己的关爱行动进行反思,一方面是自己关爱他人、社会和环境,另一方面是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三是素质发展学段反思。依据学生发展的十项素质目标让学生每学段都要进行反思,并结合家长对学生的素质认识不断完善自我。为使反思内容落到实处,学校印制反思手册,鼓励学生将反思的内容、体验、感悟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记录下来。同时,深化导师制,提高反思效果。以反思的内容为依据,通过双向选择开展导师活动。 围绕反思性德育工作,有的班级设计辩论赛,通过辩论深刻了解反思对于个人成长、集体完善、学校建设的积极意义,不断拓宽反思的方式;有的班级开展“反思家庭中的自己——学会感恩”“反思学校中的自己——承担责任”“反思社会中的自己——热爱祖国”等活动;有的班级举办反思性德育主题班会、主题家长会,深入总结收获,查找不足,对反思性德育进行再反思,不断巩固反思效果。 自主发展——德育见诸实践 学校德育实践围绕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把活动的校内模拟同校外体验紧密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把联合国搬进校园。学生们通过体验联合国的运作模式,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站在不同的立场和更高视角上审视世界,探讨国际热点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有着高度的资源共享意识,在青岛市和山东省分别成立了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协会,自2006年起每年定期开展活动,拓展了活动的广度;同时注重活动的纵深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模拟申奥、申博和世界文化月活动,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 把人民代表大会开到校园。模拟人民代表大会活动主要体验的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程序和过程,旨在让学生关注社会,增强责任意识。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在会议召开期间进行充分讨论,申请附议,进行完善,最终选择出最具价值议案。2009年会议的一份议案《关于中山路的改造问题》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亲自批复,相关部门专门进校园与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其中的很多建议被政府采纳。 让校园变成城市。学校成立了城市化发展委员会,选拔出学生兼任校长助理,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管理学校,以研究的态度进行城市发展的设计,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经营城市。学校的所有常规检查全部由学生自己负责,并且自己订立公约,自己进行评比、交流和整改,学生的参政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尤为突出。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
——————专家观点——————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道德教育 ■陶西平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对严峻的挑战,种种危机的阴影笼罩在人类的头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从长远看,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锐利的武器是教育,是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这就突出了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深远意义。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应当突出强调同一性——规则意识,包容性——尊重意识的全球伦理,以培养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和谐的首要条件就是同一性,大家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遵守共同的道德准则,共同的行为规范。如果决策者依照规则决策,办事者依照规则办事,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世界也就会更和谐。当今世界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无序状态,亟待清理整顿,但以无序来整顿无序反而会加重无序,甚至产生新的无序,这就更加凸显出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和谐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包容性。差异客观存在,任何外在力量也不可能消除事物和人的差异,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性构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个性,形成了全人类多元文化的局面。因此,既要有包容多元的胸怀,又要有尊重多元的意识,更要有调适多元的能力,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 德育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 ■顾明远 我们当今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引起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自身的变化。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有所下降。 科技发展和道德进步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科技发展为道德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人们过上文明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也影响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工作者的坚持真理、献身精神、合作精神,都是一种道德力量。至于当代人类的一些物欲扩张、尔虞我诈等非道德行为,并非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恰恰是因为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十分重要。 从青少年个体发展来讲,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因为他们将来要走向社会,只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工作和生活。毕竟,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关系的杠杆。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育人,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也是传授做人的经验、人类的文化。首先教育学生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诚实、会与人沟通和合作的人;然后,才是教会学生做事的本领。 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热爱祖国和人民,二是热爱劳动和科学,三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四是团队合作,五是诚信待人。 道德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调节器,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 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重要的是要实践,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应有的道德精神。因此,我提倡: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2 , Processed in 0.05943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