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专注内涵品质 实现跨越发展

2013-8-1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 学生在长安铃木实习 大课间活动 整车实训室 翻开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的历史档案,一块块烫金的奖牌奖杯扑面而来: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 ...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

学生在长安铃木实习

大课间活动

整车实训室

翻开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的历史档案,一块块烫金的奖牌奖杯扑面而来: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重庆市首批人文校园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60项国家、市级荣誉称号……

始建于1990年,从一所普通中职学校发展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再到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单位,该校缘何能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式发展?

“以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服务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的‘立业立人’理念,是学校实现飞跃的根本所在。”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扬群一语道破玄机:“核心专业建设必须融入社会,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与区域经济无界融合,借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之机,我们瞄准这些专业发展方向,做了很多应用性探索。”

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升级版”

产教合作的实现必须有具体的载体和形式,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就是推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的重要探索。“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已经逐步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很多地方政府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将职教园与产业园同步建设、融合发展。产业界也普遍认识到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与职业教育界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主动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广大职业院校更是深刻认识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与企业广泛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质性合作。

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开展了实训基地整体托管合作,以一个机构、两支队伍、三份订单为基本要素,由校方和托管方组成的理事会作为管理机构,统筹学校在编教师与托管方技术骨干两支队伍,以设施设备管理、实训教学组织、学生就业安置三份订单为核心,学校付费给托管企业享受设备管理和维修服务,企业受学校委托负责组织实训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生产和培训,并安置毕业生就业。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利益共享,共同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同时,学校还创新性地与金港汽车维修服务公司开展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分摊的股份合作模式,极大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现了学校与工厂、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四个合一”。

过去,在一些学校的校企合作上曾有过许多经验教训: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说,不少学校确实有比较好的运行机制设计,但是由于没有高效可靠的运行机构支撑,导致一些校企合作项目止步不前。面对这样的经验教训,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建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工作机构、执行机构三级联动机制。领导小组主要由校级干部组成,负责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工作机构由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配合,负责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工作统筹、考核评价;各专业部作为校企合作的执行机构,具体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并设有专人担任联络员。为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学校还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把校企合作成效作为专业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有效地推动了该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目前,该校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整合市内外18所职业院校、23个装备制造企业、7个行业组织与科研机构,组建了重庆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先后与2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近40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与周边省市20多所高职、中职院校开展了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新加坡及香港等海内外职业教育机构开展交流合作,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改革发展。近5年来,该校师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7项,市级一等奖55项;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学校多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毕业生获双证率超过96%,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0%,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两江新区大开发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在此基础上,该校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近几年,该校组建研发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服务。该校在电子、机械、汽车等专业,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组建了研发团队,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开展技术项目研发,服务企业生产,服务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该校通过组建职业培训中心,为城乡统筹、改善民生服务。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在保证在校生1万人规模的同时,把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托职业培训中心,广泛开展面向三峡移民、下岗职工、企业员工、农转城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近2年培训超过2.5万人次。

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内涵发展

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单位,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在籍学生1.1万人,教职员工600人,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5大类16个专业。如此大的办学规模之下,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既是摆在该校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事关该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学校领导班子决心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生技能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推进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生学以致用、技能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计划制订上,该校将理论教学与相关实验(训)教学相互融合、交叉进行,推出专门实验(训)教学周和毕业前综合实训改革。在教学场所安排上,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和综合实训区,实验室设讲学岛,实训车间设讲解室,在实验(训)室上相关专业技术课。

要想把教学计划从纸面变为现实,必须依托相应的硬件条件。近几年,该校集中财力建设了一批包括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支持的示范性电工电子专业、数控专业、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在内的学生实训基地。目前,该校已建成116个实训场所,总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可供4000多名学生同时实训,形成了实训场所“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教师技师化、学生员工化”的格局。

在专业教材的开发上,该校开发一批以实验(训)课为中心的专业教材和资源库。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组教学,实践为主,采用教师讲授和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杜绝理论、实践脱节的传统教学法。在教学评价的实施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评价密切结合。在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上,引导培育一批既能上理论课又能带实验(训)课的“双师型”教师。

具备了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后,课堂教学改革也相应提上了改革日程。依托“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成果经验,该校适时推进“五环四步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简称“五环四步”)改革。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为出发点,教学设计按照能力发展目标、基础能力诊断、能力发展训练、能力发展鉴定和能力教学反思五个环节进行规范,能力发展训练按照明确任务、小组行动、展示成果和及时评价四个步骤次第展开。实现教学形式的分组教学、教学时间的教少学多和教学运行的前诊(断)后鉴(定),培养了一批懂理论、转观念、愿探索、会总结的高素养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系列教学改革不断给学校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教学内容的升级换代。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期间,该校开展了5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了5个专业9个职业领域44个岗位职业能力图表,编制了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报告,重构课程体系,制定了49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立项开发并出版了17本教材。

多元立体评价成为撬动学校改革的支点

评价是风向标,更是推动改革的支点。

为了用好评价这支撬动改革的“杠杆”,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首创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中职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做出努力。

在具体操作上,该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遵循中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公平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一系列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方案。借助这些评价工具,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方法运用和评价素质发展导向,并“立体”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成长期间的各个阶段、不同场所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表现情况,建立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积分和绩点存储、增值的“综合素质银行”,分别形成每学期和中职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全面反映学生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素质表现情况,并通过评价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升学就业、获取毕业证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该校还建立了以分管领导负责的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督导工作室,组建了一支专兼职队伍,对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巡察、监督、指导。督导工作室直接对校务委员会负责,并建立定期反馈和汇报制度。同时,建立载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还创新性地改革毕业生考核机制,把毕业作品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内的业绩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为学校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机制改革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带来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管理方式的变革。经过长期探索实践,该校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由目标系统、资源系统、组织系统和评价系统组成的“四维一体”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其中,目标系统确立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动力方向,在质量保障体系中起指挥作用;资源系统负责挖掘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和部件,为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必要条件;组织系统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的机构、制度和监控体系,为质量保障体系提供运行保障;评价系统起控制作用,对前三个系统不断提供即时信息,促进它们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接近预设的质量目标。

任何评价改革如果离开了“人”这一关键要素,那么,改革无疑就成了无源之水。为了配合评价机制改革,切实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深化了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兼职教师选聘机制,落实了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在刚性的制度安排和柔性的日常管理之间,该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教师“温暖工程”,开展教师学历提升、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解决教师子女入学问题、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等十大工程,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还投入500多万元,启动了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工程,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特色校园文化铸造学校发展之魂

与许多职业院校不同,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具有比较独特而厚重的校园文化传统。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与黄炎培职教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17年,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仁人志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并于191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战地日益扩大,中华职业学校和中华职教社反复磋商决定,一方面在上海坚持复课,另一方面,到后方建立新的办学基地。1938年中华职教社迁至重庆,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华职业学校(渝校)。因此,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人眼里,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学校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为了挖掘学校的历史传统,更好地推进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题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恢复重建中华职业学校(渝校)旧址,建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展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因应时代而生、顺应潮流而进的光辉历程,同时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先进的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该校以“立业立人”为办学理念,秉承“乐业乐群、志远行近”的校训,形成了“即知即行,踏实守信”的校风、“重道重业,精育严训”的教风、“尚善尚能,求是求真”的学风。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校园文化是校长主抓的“一把手工程”。该校一方面成立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积极研究、宣传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大力推广并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该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线,多渠道、宽领域搭建平台,利用多元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目前,该校探索出“1 4 1”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模式的指导作用。第一个“1”是指找准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4”是指进行校园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四个系统的建设。后一个“1”是指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四个系统的打造过程烘托出校园文化的主题,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熏陶、激励全校师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该校还对校园环境进行总体规划,将文化性、艺术性、职业性贯穿于环境文化建设始终。行走在该校校园内,你随处可见景观石、人物塑像、大型浮雕等系列人文景观;在立人楼中庭,你可以看到黄炎培铜像;在校园林荫道旁,你还能与中国古今以来职业名人如华佗、黄道婆、毕昇进行“时空对话”;走在学校教学楼内,张贴在走廊过道的一幅幅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语、名言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会不时闪过你的眼帘;走近每一栋建筑物,你可以看到诸如“立人楼”、“树艺楼”、“自强居”、“乐群居”的标识铭牌,甚至连学生饮食区的每一栋建筑,也都冠之以“惜膳堂”、“厚生堂”的雅名。这些,都对学校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在办学历程中,该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这几年,该校建构了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项教育”为载体,以德育教育与时代精神和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抓手,以实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三大工程”为保障的“四二三”德育工作模式。围绕德育工作模式,积极开展班级、寝室、学生自治“三自治”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校园宣教活动,不断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践行黄炎培“乐业乐群”的办学思想。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验,目前该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题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已初步形成,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该校校长张扬群说:“师生通过深入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开展培训、举办论坛,师生人文知识进一步丰富,对人文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入;通过参与创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师生人文精神更加奋发,特色校园文化理念逐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信念,学校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学生的法纪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更加得体,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普遍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透过一块块金字奖牌和一串串翔实的数据,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代代“渝校人”筚路蓝缕的艰辛过往,也看到了她的美好未来!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路口,今天的“渝校人”正在朝着理想的航向,继续发力,扬帆出发,踏上了新的航程!

(吕红 邓朝平 刘春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1 , Processed in 0.05903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