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浙江德清:社区教育让农民得实惠

2013-8-12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德清县推出“绿色生活”社区教育培训项目,这是教师在该县最大的花卉基地“亿丰花卉”实训基地授课。管黎 摄 ■本报记者 钟伟 7月14日一大早,在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双燕村,三五成群的村民急匆匆地赶往村民学校,有 ...
德清县推出“绿色生活”社区教育培训项目,这是教师在该县最大的花卉基地“亿丰花卉”实训基地授课。管黎 摄

■本报记者 钟伟

7月14日一大早,在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双燕村,三五成群的村民急匆匆地赶往村民学校,有些村民还自己带着凳子。不到8点半,村民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就坐满了村民。原来,这一天有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过来做茭白栽培技术的专题讲座,一位村干部说:“每次有专家来讲课指导,村里都事先发信息。现在村民都清楚,靠技术才能赚钱,因此办讲座时教室爆满是常事。”

在武康镇上柏片,茭白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是湖州地区最大的茭白种植基地,茭白种植成了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我们不再是靠天吃饭,而是靠技术赚钱。武康镇社区教育分院常为我们请专家、送技术,真得感谢他们。”茭白种植大户姚军华感慨地说。

“选准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多年来,德清县的社区教育从农民最关心、需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各乡镇的社区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将政府想做的、农民愿做的、市场需求的结合起来,不断推出别具特色的科技致富项目,让农民从社区教育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项目的实施,让德清的现代农业得到大发展,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民土专家”队伍,富裕了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

培育特色项目 让农民尝到致富甜头

项目效益有多高,投资风险有多大,是项目引进时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只有当他们亲眼看到示范基地的经济效益时,想脱贫、想增收、想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搞好科技试验、做好典型示范是项目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

——湖州市成人教育学会会长朱金彪

养点什么能赚钱?种些什么能致富?对于水乡农民来说,信息渠道不畅、科技知识缺乏是限制他们从事现代效益农业自主引进开发的主要瓶颈。

“引进一个好的项目不容易,引进成功,百姓得益,引进失败,百姓遭殃。”湖州市成人教育学会会长朱金彪,以前曾担任德清县新市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他对于项目引进深有感触。“引进一个项目需要进行反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地的优势资源、自然条件、市场行情、农民的接受水平,还要进行项目的科技含量、可操作性、推广价值、风险程度等方面论证。在向农户推广项目前,必须先试验、先示范,要把失败留给自己,把成功奉献给农户。”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德清社区教育所推广的项目,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新市镇成校从安徽、河南等地引进并申报了“SM3父母代樱桃谷鸭的繁殖与推广”项目。士林村农户陈育根,以前从未养过鸭,成校教师多次到他家里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规划养殖场搭建、指导养殖规模等。陈育根首批引进4000多羽SM3父母代樱桃谷鸭养殖,一年半以后,陈育根便尝到了甜头,盖起了新房。

“鸭蛋里孵出了新房子”,陈育根的成功引得邻近农户纷纷仿效。在成校的帮助下,新塘村孙连章、徐兴官等农户成立了“元品”哺坊作为项目孵化培育基地,不仅解决了自己所需鸭苗的来源,而且向周边农户提供苗源,年利润约50万元;士林村刘池昌等农户建立了“德大”哺坊,常年孵化樱桃谷苗鸭销往山东、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年利润在60万元以上。

武康镇成校的早园竹项目,从早园竹的早出高产到早园竹的复苏改造再到绿色早园笋,对项目的实施不断深化,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专业户运用培训、实践掌握的技术,到江苏有关县市开发种植,形成了项目推广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乾元镇成校围绕生态鳖、牛蛙、黄颡鱼等水产养殖,成立德清金惠农业科技服务部,大力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培训惠及全镇所有养殖户,并广泛辐射到周边乡镇和其他县市……

辐射示范项目 让多数农民富裕起来

我们注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项目实施带头人,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效益提供了最大可能。在一大批农民中涌现出来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下,农村中出现了勤学习、讲科学、重实效的农业生产新风尚。

——德清县教育局局长任桂荣

“县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乡镇申报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逐个审定。对每个项目的实施目标、规模、措施及有关数据,进行反复核实和调整,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德清县教育局局长任桂荣对记者说,项目立项以后,如何实施好并获得成功,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就成为了关键。

越来越多种植、养殖大王的不断涌现,激荡着那些渴盼富裕的农户心田,要依靠科技项目致富的呼声越来越大。如何通过培训和辐射让多数农民也富裕起来,如何为项目产业农户解决技术难题,成为德清各乡镇成校不断思考的问题。

“把培训班办进示范基地”,钟管镇成校通过种植、养殖大王手把手地传授,使广大农户迅速掌握项目实施技术,走上致富的道路:“清溪花鳖养殖基地”带动1000多农户从事甲鱼养殖,辐射面积达550亩;“丰羽鸽业养殖基地”带动300多农户养鸽,养殖户遍布德清县各乡镇及湖州地区……

一直关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蓝建,曾多次到德清各乡镇实地调研。她认为,利用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由示范户手把手传授,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操作性,避免了农户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在实际操作中不知所措的现象,是广大农户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

雷甸镇成校的“土专家”队伍深受农民拥戴。这里的“土专家”实际上就是从火热的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用农民朴素的语言来说就是:“土专家”成长于生产一线,他们的“绝活”来自劳动实践,特别管用。目前,雷甸成校拥有一支118人的农民“土专家”队伍,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农民中间,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而新市镇成校通过签约、聘请和定向联系方式,组建了“土”、“洋”两支培训师资队伍。其中,“洋”师资主要来自高校和浙江省有关农科部门,他们主要担任各类集中性的理论培训、最新技术推广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土”师资主要是县农业局专业技术工程师、乡镇农技专管员、农民专家和成校教师,他们承担日常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活动。通过“土洋”结合方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了一些项目产业农户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

延伸致富项目 让项目走产业化道路

农科教结合是德清社区教育的品牌。由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带头开展科技项目试验,向村民推广试验成果,促进科技项目延伸,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及综合开发,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社区教育与农村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蓝建

“如果不延伸致富项目,一哄而上的种植、养殖势必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对于如何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钟管镇成校校长陈水泉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和他的同事们。钟管镇成校也为此提出,要让科技项目走产业化道路:项目引进与开发——项目培训与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与科研——项目产品销售服务。

为了提升项目的市场竞争能力,钟管镇成校鼓励养殖户加强专业合作。目前该镇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其中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9个,如德清洋溪鳜鱼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1250亩,年销售收入840万元,获利185万元;德清县黄颡鱼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1800余亩,年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获利800余万元……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全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特色水产品的质量档次,促进了特色水产业的持续发展。

乾元镇成校经过市场调研、考察论证,使得“牛蛙立体混养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在乾元镇幸福村落脚。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与浙江省淡水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紧密合作,采用蛙鳅混养、蝇蛆繁殖喂养等技术,依托苕溪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平台,全镇牛蛙养殖面积推广到200多亩,年产值达200万元,再配套立体混养和其他经济作物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技术推广辐射功能。

在以养殖黑鱼闻名的禹越镇,在禹越镇成校的帮助下,黑鱼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黑里俏”商标。禹越镇成校还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饲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在全镇建立黑鱼饲料供应点8处,并以6个营销大户为依托,构筑多方位、多渠道、覆盖面广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产品销往上海、江苏等地。

由于对新型农业项目的重视、研究和推广,近年来德清县涌现出许多拥有较高知名度的项目,并形成品牌效应。“山伢儿”早园笋、“水精灵”青虾、“清溪”花鳖等名牌农产品都是科技致富项目优秀成果的代表,还有“莫干山牌赤炼胎蛇”、“德清早园笋”等均已成功注册为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社区教育与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德清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采访后记】

靠什么赢得农民信任

■本报记者 钟伟

如何让农民通过社区教育这个平台,提升致富能力、推进乡风文明、促进社区和谐,是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关键。

农民致富靠什么?靠科技!而农民最缺的就是科技。眼下,不管是仍在土地劳作的农民,还是离开土地“背包进城”谋生的农民,最需要的就是有一技之长。社区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去满足农民这种最迫切的需求。农民最讲实惠,只要社区教育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就会不请自来,积极参与。德清的社区教育就是抓住了农民的致富心理,不失时机地推出具有特色的能让农民致富的科技项目,赢得了农民朋友的信任。这就是德清“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的社区教育取得成功之所在。

不仅仅局限于此,多年的探索为德清的社区教育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什么?需要增强幸福感!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幸福感的主观指标数值。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坚持文化活动与经贸洽谈相结合的浙北乾龙灯会、传承桑蚕文化的新市蚕花庙会、弘扬感恩慈孝文化的游子文化节、增进社区居民间沟通交流的欢乐邻里节、常态化的社区居民大讲堂……依托活动项目的社区教育,在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公民素质,让富裕起来的德清人民,对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

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正中心,是“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之一。德清县2003年启动社区教育,2004年成为浙江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2009年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全国为数极少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的德清,其社区教育在开展之初就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新农村建设,他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做起,初步形成了以科技项目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以活动项目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项目引领式”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真正让农民从社区教育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1 , Processed in 0.06300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