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陈胜伟)今年暑期,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人员纷纷加入用科技指导农民应对高温干旱队伍,到省内灾情最重的温州、绍兴、丽水、衢州、宁波等地,指导群众抗旱救灾保生产。 从7月中旬开始,一场史上罕见的持续干旱和高温炙烤着浙江大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全省农林业生产将受到巨大损失。旱情就是命令,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人员及时出击。 在兰溪、义乌等地,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戴文圣应各地香榧种植户的急切邀请,多次爬上建在山上的香榧种植基地,帮助农户查看被烈日烤焦的香榧嫩苗,指导农户科学抗旱保苗。“今年浙江遭遇历史罕见的高温,作为高校科研人员,能为农民兄弟抗旱救灾保生产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戴文圣说。 在开化县,校长周国模带领10多名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向当地群众普及农作物抗击高温和干旱的知识。科技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尤其针对蔬菜浇水的时间和方法的科学性,给苗木遮阴的方法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和现场培训。 衢州市衢江区举村乡毛竹产区和常山县新昌乡农业园区,分别是浙江农林大学的省级科技特派员高培军和王华森的科技服务联系点。在两位科技特派员邀请下,学校科技服务团专门前往调研,并分别结合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灾情,提出了抗击干旱、救护相关粮食作物和果树苗木的建议和意见。 据统计,今年暑期,该校先后开展科研服务超过1000人次,解决各种技术难题400多项,指导和培训农民超过2000人次。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1 , Processed in 0.05832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