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读《弟子规》之争背后的价值迷失

2013-8-23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石天强 近日,中山大学要求入学新生阅读《弟子规》,并提交阅读作业的消息,传遍坊间,引起争议。赞颂者有之,抨击者也不乏其人。从学生的阅读效果看,似乎也不尽如人意。 首先要提的一个问题是,中大为何要让新生 ...

■石天强

近日,中山大学要求入学新生阅读《弟子规》,并提交阅读作业的消息,传遍坊间,引起争议。赞颂者有之,抨击者也不乏其人。从学生的阅读效果看,似乎也不尽如人意。

首先要提的一个问题是,中大为何要让新生阅读此一几百年前的蒙学书籍呢?根据公开报道,这是为了规范新生的行为举止。许多大学教授痛感当代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因此想到了此一蒙学著作以期补救。但中大自己的解释又有矛盾之处,对于《弟子规》中的封建糟粕,中大相信大学生自有辨识能力。既然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应该让学生阅读没有争议,或争议性较小的著作为佳;《弟子规》显然不是这样的著作,因此中大又相信学生应有辨识能力去识别它。这样,中大设置此一阅读书目的目的,表现出明显的歧义性:到底是学,还是辨?想来,中大的初衷是好的,但这一好的初衷并没有产生好的结果,反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

这种尴尬处境,显示出的是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在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应该为学生设置什么样的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从今天各个大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来看,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尽管相当一批优秀大学的教学改革目标都使用了“通识教育”的名目,但在此一名目下的教学课程却包罗万象,有些是原有课程的变种,还有些则带有实验的性质。而这也就是蒙学著作《弟子规》得以进入大学殿堂的直接原因。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源自欧美的“通识教育”概念,在其本土是有其特定历史内涵和价值特征的,在其背后也有着既定的意识形态归属作为支撑。对于这些特定的东西,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们似乎并没有认真对待,思考其合理性,尤其是结合中国的具体语境反思其历史与现实局限性,就拿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准了。而这也直接造就了高教改革的激进主义特征。也因此,《弟子规》进入大学殿堂,表面上看是一种保守主义的做派,实际上却充满了激进主义的色彩。连学生阅读的基本目标都不清楚,就将其纳入教学过程,这一违背教学规律的设置能够堂而皇之并大行其道,不恰恰印证了其背后蕴含的激进色彩吗?而其中的功利主义特征也自然显露出来。

与这一激进主义色彩相伴随的,则是教育教学中价值归属的扭曲。姑且不论《弟子规》这部著作的价值高下,以一部几百年前的蒙学著作去规范当今一批最优秀的大学生,这一逻辑本身是否存在着合理的依据?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得不去继续塑造学生的养成习惯——这本应是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归属到底在何处?

显然,这一价值的扭曲恰恰也是激进主义的教育改革得以普遍存在的温床。教育关乎学生之前途,教育改革本来就是慎之又慎的事情。但现在,改革的价值归属模糊不清,改革的目标也不甚明了,同时对“通识教育”这一概念本身又缺少基本的反思精神,这使得改革本身变成了目的,为改革而改革。在这种目标之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因此,对于当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激进主义特征必须予以警惕,虽然改革是必须的。

中大《弟子规》事件不见得是坏事,它恰恰是一个契机,促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们深入反思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和价值到底何在?在此基础上,重塑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的价值体系。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1 , Processed in 0.0515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