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用专业视角看“美好乡村建设”

2013-8-26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4| 评论: 0

摘要: 安徽建筑大学学生在歙县许村参加古建修复工作。李伟 摄 安徽省繁昌县峨山镇乡村改造前后对比图 安徽省当涂县博望镇乡村改造前后对比图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暑期里,安徽建筑大学的1.2万多名学子,分成美好乡村规划调 ...

安徽建筑大学学生在歙县许村参加古建修复工作。李伟 摄

安徽省繁昌县峨山镇乡村改造前后对比图

安徽省当涂县博望镇乡村改造前后对比图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暑期里,安徽建筑大学的1.2万多名学子,分成美好乡村规划调研、美好乡村社会调查和美好乡村建设服务三大类30个重点团队开展社会实践。他们带着51000份问卷,顶着酷暑奔赴农村,走访千村万户,调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完成部分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环境整治项目等,留下“善建者”的铿锵足音。本期特约安徽建筑大学参与调研的部分师生及专家,就大学与大学生如何用好所学、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李薇薇 胡雯

■师生嘉宾:

校团委 唐志敏

党委宣传部 张云

土木工程学院教师 张颖 学生 戴蓬飞

建筑与规划学院教师 段伟 夏淑娟

学生 李顺 郗慕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罗贤龙 王柏涛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王媛 方绍正

学生 宋登宇

建筑节能专业研究生 郑鑫涛

外语系学生 谷柳柳

庐江县村镇规划员 潘燕

理想映照现实

美好乡村梦想从何处启航

??现场素描

入夜的凤霞村格外安静,只有村部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讨论声此起彼伏,传到隔壁农户孙大爷耳里。“这些大学生,白天测绘,晚上讨论,真是干事的孩子!”孙大爷给提供师生食宿的村支书金书记家送去一篮子菜,说要给辛苦干活的大学生们改善伙食。

主持人:如何建设好、发展好美好乡村?这个命题党和政府在思考,当地老百姓也有自己的盼望。作为一所建筑大学,这个命题同样值得每一位师生关注。

唐志敏:万名大学生深入到安徽省16个地市的1300多个乡镇展开调研,就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真实地调研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包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安徽建筑大学在下一步安徽农村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特别是如何在人才输出、智力支持上下功夫,当好政府的参谋。

夏淑娟:参加工作九年来,我带着“三下乡”团队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古建筑测绘与保护、农村校舍安全测绘、安徽城镇化调研等。我们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先后为安徽千余个村庄做过新农村规划,完成了200多所中小学校舍安全测绘。“三下乡”团队实实在在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

段伟:走访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追求美好乡村建设的过快速度,很多设计尚未完善或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千村一面,广场城市化、去农工业化、面子工程等,美好乡村的建设缺乏可持续性,农家特色逐渐淡化。规划的不合理和缺乏论证还导致了重复建设,有少数半拉子工程存在。这让我感到学校承办村镇规划员培训班十分必要,好的规划员才能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直接技术支持。

主持人:当理想遇到现实,“三下乡”服务团如何面对质疑、甚至阻力?

郗慕秋:我们将设计的效果图拿到村头征求村民意见,不少人都是看看热闹。在征询户型设计意见时更是遭到嘲笑:又不是蒸大馍,怎么能一个村子的房子都一样?在凤霞村水口设计时,需要将村口的几个小塘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大的水面,其中一个塘是私人所有,他认为完全没必要,挖了他家的鱼塘就变成美好乡村了?村民就能富了?这给服务团的师生出了难题,后来通过多轮沟通与协调,我们在设计中巧妙地避开了这类问题。美好乡村的第一要义是建设“宜居”乡村,宜谁居?老百姓。所以“三下乡”也是一次观念下乡,让科学理念“扎根”乡村。

夏淑娟:“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这是村镇规划员跟我们抱怨工作开展难时讲的一句玩笑话。我们的规划方案,在基层执行时大打折扣,很多村庄规划在实际乡情前不得不妥协。2008年至2011年,我们为萧县700个村庄做过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这是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一次,当时相约十年见成效,我们很期待。

主持人:学以致用是知识分子的治学理想。带着技术下乡,带着新观念下乡,带着奉献之心下乡,村民们就会欢迎。

方绍正:现在很多乡镇积极发展有机蔬菜和葡萄等特色种植业,有的已经形成品牌,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我是学农出身,认为农业也要因地制宜。安徽大别山区夏季闷热潮湿、多山少地、土地贫瘠。品种选择不当,往往使前期投入亏得血本无归。建议变山多地少的劣势为优势,种植板栗、大枣、中药材等,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不能单纯追求新、奇、特,要积极帮助农民做好相关农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宋登宇:都在提美好乡村建设要有产业支撑,但是我走访的淮北市烈山镇,漫山遍野都是石榴,一方面石榴种植已成气候,另一方面我们也为之担忧,产业过于单一,如果发生天灾,村民遭受的就是颗粒无收。“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好乡村建设也要发展多元经济。

传承不忘创新

专业与乡情如何完美融合

??现场素描

80多岁的许阿婆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向调研的大学生讲起老宅门头上的装饰和砖雕。在安徽省歙县许村,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宅有100余座。守着这些宅子的,有很多是当年的屋主后人,他们心里有浓重的老宅情结。

主持人:美好乡村建设,“建设”除了物质层面的内容,比如硬化、亮化指标,更多的是要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性。

夏淑娟:我家在歙县,住的是斗山街的老房子,曾经繁华一时。如今,很多老房子都是空的,或是住着不愿离开老屋的老人。我们年轻一代基本都出来了,一是工作需要,二是老房子住着确实不方便,水电老化、阴暗潮湿、不通风、漏雨……改造需要大笔的资金,政府投入有限,年轻人就选择住高楼大厦。等老一辈人过世后,不知老房子将何去何从。

宋登宇:在蒙城县小辛集,我欣喜地看到“四世同堂”的老房子群落。村子里完整保存着具有特色的老房子,有用土和稻草搭建的“50后”,外面用土里面是砖瓦的“80后”,只有一个窗户的“90后”平房。四个窗户的“2000后”小洋楼。在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时代,这个村子能够保护那些见证了村庄变迁的老房子,让老房子给子孙后代讲故事,这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自觉。

主持人:大学生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更要关注乡村文化与文化生态,在传承和创新上下功夫。

郗慕秋:我参加了学校在徽州开展的“千村百幢”古民居调研,调研不仅是想了解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存的前世今生,更是为了保护、利用、发扬古建的美。那些拉着红线远远隔离保护起来的古建不是我们想要的。有生命的古建,应该是西递、宏村那样,村民们用上了抽水马桶、空调、电脑,在古老宅院享受现代生活

戴蓬飞:在许村墩睦堂,那些已经腐烂的梁柱上,精美的手工艺依然清晰可见,飞的凤,游的鱼,威风凛凛的狮子,腾云驾雾的麒麟,这些精美却濒临消失的古建筑让我开始反思。反思我的现代房建知识的学习,反思我与先辈们的距离。我们有责任用现代房建技术加固、保护好古建筑,让后代看到先辈们的智慧。

段伟:为屯溪区凤霞村做村庄改造和整治方案时,我们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叉点上做的比较有代表性。村庄水口设计,既突出徽派建筑中重视水的地域文化,又突出“凤栖梧桐”的村落文化,是乡村规划理念的传承。对于现存的各式各样的房屋,我们通过房顶植被,结合“马头墙”等徽元素,进行了巧妙改进,让传统融于现代,雕饰掩于自然。在村口的三角地带设计了花鸟市场,推进特色农家乐,有效解决了农村与城市的结合问题。这个规划设计以农、田、家、园为出发点,政府引导、旅游企业介入、制定科学的运作模式,让老百姓看到前景,感到实惠。

张颖:地区特色要重点保护,尤其是徽州地区。建筑是看得见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再现。调研中,我遇到一个年轻的雕花师傅,他告诉我,现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雕花技艺复杂,费时费工,属于低收入、低效益行业,导致“徽州三雕”走向式微,而徽州三雕正是徽派建筑的精华。

输血更要造血

美好乡村谁来给动力

??现场素描

三年前,22岁的安徽建筑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兰琼来到宁国市西津街道潘村,担任村书记助理。这个爱和自己较劲儿的女孩,两年后高票当选村党总支副书记,成为西津街道选举产生的首个女大学生村官,成了村民眼中的“自己人”。

主持人:安徽省每年有1300万名农民外出务工,衍生出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美好乡村为谁建?美好乡村谁来建?美好乡村建设要输血更要造血,人才要引进,更要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谷柳柳:在肥西县山南镇,我们考察了规划区的交通建设、文化广场建设、体育健身器材以及商业住房建设,有的硬件设施已相当完备,但缺少人气和配套设施,如幼儿园、超市、卫生所缺乏,甚至有些商业住房供水、供气、供电不稳定,使很多房子空置或入住率较低。

王柏涛:美好乡村建设人才缺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乡村规划员专业不对口,是“规划”的门外汉,地方政府人员由于编制紧缺,往往身兼多职,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才的缺乏还体现在美好乡村建设基层参与者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才紧缺。现在的村镇干部多为上世纪90年代的中专生,他们的知识急需更新。

罗贤龙:一方面地方缺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不愿意下基层,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一直在引导、鼓励学生毕业后到乡村历练,以专业服务乡村建设。这几年,学生报名参加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招考的人数越来越多。

王媛:地方政府应对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给予政策倾斜和更多的机会。安徽省大学生村官聘期一般为2年至3年,但在聘期结束后,大学生村官面临着编制问题。

主持人:安徽建筑大学在校生中60%以上来自农村。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学子是否愿意回到家乡,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潘燕:我就经历了跳出农门、城市工作、考回农村,是安徽省最后一批有编制的村镇规划员。坦白地说,回乡的这两个月,我感受到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种种阻力:基础设施跟不上,行政办事效率低,环保意识落后,白色污染成隐忧。我们必须尽快磨合,拿出行动。

郑鑫涛:这次社会实践是我大学时代最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五谷不分”的城里孩子,有机会这样近距离地走进农村,走进农民。每多走一个地方,我就对农村多一分了解,对安徽建设多一分理解。

李顺:我们同学之间经常开玩笑说,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回家种田。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更了解农村需要什么。农村建设好了,大量的农民工回到自己的家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郑鑫涛:调研途中,我的目光一直在家家户户的屋顶搜索。我看到庐江永安村80%的村民家都安装了太阳能,这个比率高出我的预期。农村采暖、照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设计都离不开建筑节能,我想我的专业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能大有作为。

张云:我们不能把农村当成无法在城市立足时的退路,也不能把农村当作自己职场的垫脚石,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在农村做出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在农村建设中的地位,社会才会重视去农村的大学生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5584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