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改革创新职教模式 服务海南产业升级

2013-8-27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启动仪式 领导班子在规划学校远大发展前景 陈克文校长与日本丰田公司代表签订合作协议书后亲切握手 德国职教专家海博教授在学校指导国家示范校建设 校企合作——丰田汽 ...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启动仪式

领导班子在规划学校远大发展前景

陈克文校长与日本丰田公司代表签订合作协议书后亲切握手

德国职教专家海博教授在学校指导国家示范校建设

校企合作——丰田汽车班

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莫豪锐(站)薛尚超

第一部分历史:沉淀 迁移 重生

沉淀:55年前,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创建于人杰地灵的万宁龙滚镇。春去秋来,几易校址,几更校名,这所历经岁月洗礼的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与海南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同频共振。行走在阳光之下,沐浴着椰风海韵,置身于蓝天碧海,“机电人”拥有了阳光一样明亮的追求,大海一样宽敞的胸怀。55年来,办学经验的积淀,校园文化的传承,为这所学校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夯实了坚固的地基!

1988年,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诞生了!海南岛,这个共和国最年轻的省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古时这里被视为荒蛮之地,瘴孽之隅;新中国成立后又因常年作为海防前哨,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基础建设投入,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更是百业待兴。海南省机电学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艰苦创业,不断地向前行进着,为海南经济建设与繁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拖拉机、发动机、机械、计算机等方面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迁移:斗转星移。转眼,岁月的时针划向了2004年。这年3月,刚过人生不惑之年的陈克文出任第十任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

20亩校园,1500多名学生……走马上任之初,这一系列的挑战,无声地摆在了陈克文面前。

如何将学校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和特色?陈克文率领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结合海南经济发展实际,绘就出学校发展蓝图。

两年后,在陈克文校长和陈道政书记的带领下,200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评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弹丸之地”的校园面积严重制约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2007年1月30日,海南省相关领导上任伊始,就将首个调研放在了省机电工程学校。

那天,春雨绵绵,这位省领导深入课堂和实训车间。他向校长陈克文详细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又亲切地与师生交谈。

随后,这位省领导回到学校三楼简朴的会议室里,主持召开了在海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职业教育座谈会。在这个海南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座谈会上,罗保铭代表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了对职业教育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高瞻远瞩的战略方向。

海南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临了。

2007年,对于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罗保铭曾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省里拨专款3700万元,为学校在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又建起了一个占地132.5亩的新校区,为学校搭建起一个腾飞的平台,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重生:春风化雨,老树绽新枝。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部门和海南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所沧桑老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短短数年间,学校已发展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在校生人数达6800多人,校园总面积420亩,学校开设了汽车、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建筑等五大类38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已办成全国性示范专业。

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彰显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国家重点中专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海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校”,近年来,学校为服务海南产业升级,建设国际旅游岛,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多年就业率高达96%以上。2012年有2名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一等奖,3名获得二等奖,4名获得三等奖。2013年有1名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获得二等奖,3名获得三等奖。

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学校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首届职业教育杰出创业人才培养学校”、“海南省德育教育示范基地”、“海南省高技能人才考核培训基地”、“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海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风来雨落,秋来叶归。沉淀、迁移、重生,让这所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学校,在海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奏响了今天激昂雄壮的乐章!

第二部分今天:改革 创新 发展

以企业文化为引领 通过开展特色德育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

改革:这是一条充满活力之源的挑战之路。

2006年,学校在被国家教育部门评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后,陈克文又率领着全校师生向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迈进。

学校依托海南产业发展,发扬国际旅游岛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技能,优化人格;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为核心的教书育人理念。推行“政校行企全方位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将改革创新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之中。如校长陈克文所言:以最恰当的方法将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顺利地把他们送到适合他们发展的就业岗位上去。

创新办学模式 搭建专业课程立体化育人平台

近年来,该校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行“政、校、行、企全方位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办学模式,通过依托政府,紧靠行业,筑巢引凤,校友牵线架桥等多种途径,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拥有的社会资源,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同频共振,不断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实行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塑造出企业认可、产业认可、社会认可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该校通过构建“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专业课程新模式,形成“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海南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探索总结出一套全新的专业课程模式。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认真遵循“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原则,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项目教学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课程改革新思路,初步形成了“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的专业课程新模式,开发建设了16门优质核心课程和20门辅助课程。以课证融合为抓手,推进双证制度的建设,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 “无缝对接”的完美境界。

据了解,该校教学模式采用得是当今最先进的职业教学方法之一:体验学习教学(一体化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造发明引入课程教学,近两年内师生共完成发明108项,其中有52项获得国家创新初发明专利。

建立国际与本土紧密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近年来,该校加大投入教师培训经费,创立“接轨国际与适应本土相结合、课程教师与技术能手零距离、专职与兼职共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校从德国职业院校聘请了多名有着丰富职业教育经验的专家、教授为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进行师资培训。

为把德国最先进的职教精华“嫁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该校先后派出110人次的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专业实践,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搭建校企合作三大平台 深化校企合作新内涵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学校搭建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物资交流三大校企合作办学的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新内涵。此外,该校还以校企合作的“七个对接”为切入口,全面实现校企无缝联结。坚持“以销定产”,与岗位对接设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接育人才;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与职业对接设课程;加快校内外“双基地”建设,与车间对接建基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师傅对接促师资;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与职工对接作评价;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与工种对接搞培训。不断地探索改革,让这所老校变得生机勃勃。

创新:这是推动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自始自终立于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的动力之魂。该校2011年率先在全国推出“百项发明创新工程”,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此外,该校通过全力打造完善德育教育基地,使学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百项发明创造引领学生创新意识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校内汽修、机械、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实训基地,有很强的加工制造能力。同时学校“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部分教师已成为行业专家。学校还吸纳了50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拥有很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加工技术。

学校从培养学生发明创新的兴趣着手,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师生身上潜在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欲望。该校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前科学的最新动态,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该校设立120万专项资金,制定《百项发明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百项发明创新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此项目顺利完成。

学校与国家专利技术(海口)展示交易中心共同在校内创建“专利博览馆”、“发明创新中心”和“发明人俱乐部”,展出已有国内外专利成果。并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为“百项发明创新工程”在校园里创造氛围。

聘请发明人作指导专家,走进各班作发明创造宣讲课,吸收有兴趣、有想法的师生,组成发明创造兴趣小组,每周定时、定点进行二次专项发明创造辅导课。以点带面,在培养个别学生兴趣和成就感的同时,在全校造成影响,吸收更多的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定期组织发明小组成员开展“创新之旅”活动,通过参观、调研、头脑风暴等方式打破思维瓶颈。由学校组织参加在国家专利技术(海口)展示交易中心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专利周活动,同时参加海南教育部门组织的学校文明风采展示活动。由学生负责介绍和推广自己的样品和专利。

对“百项发明创新工程” 这一特色项目扩大宣传,提高项目对在海南甚至全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真正起到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如今,该项目的建设已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先后有近6000名学生和200名教职工参与到此项目中来,培养了学生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给教职工进行充电,激发教师应用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点的热情。通过创意到获得专利的过程增强了师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自身价值认同感、综合能力。通过动手制作样品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理想是必要且可行的。通过对专利的宣传讲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该项目的实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影响广泛。2012年中国专利周发明人进校园活动在该校举办、2012国家知识产权进高校活动(海南专场)在该校举办。先后有20所省内外学校、10多家企业、3家学会针对本项目到校参观交流。《光明日报》、网易、南海网、新民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相关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建设两年时间里,全校师生共完成发明创新108项,其中52项获得国家创新发明专利,制作出样品50多项。师生通过参与整个发明创造过程,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受益匪浅。

创建特色德育基地 为国际旅游岛培养德才兼备的生力军

俗话说:百年树人,德育为先。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首位,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新模式下的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新模式。

该校先后创建了爱我专业主题馆、企业文化主题馆、模拟招聘训练馆等。将企业元素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建设体现着工厂的建筑风格,管理体现着工厂的制度文化,德育体现着工人的优秀品质,课程教学体现工业的先进技术,师生关系体现工人的团结互助。该校通过结合企业生产模式,深入课程改革,提升德育效果;通过结合企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班主任队伍、生活辅导教师队伍等德育队伍的作用,形成了全员参与德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

与此同时,该校还把德育基地的12个主题馆建设延深至学校的12个班级教室中,以主题馆命名,打造班级特色管理模式。在特色班级的管理中,共同营造德育主题文化,将德育主题文化的价值观念、德育主题文化精神等逐渐融入到班级文化中。

如红色文化特色班管理结合军人管理模式,体现军人文化特征、理念、军人职业素质。以德育基地特色班级管理的理念为基础,该校与企业创办的“企业冠名班”,如与嘉华公司创办“嘉华汽车班”、与海南威隆公司合办“威隆造船班”、与丰田公司合办“丰田汽车班”等,参照德育主题文化班级管理理念,融入相应企业管理模式,体现了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等。

如今,该校“企业冠名班”的管理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光明日报》曾在自己内部刊物《情况反映》上对该校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大篇报道,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海南省相关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该校经验,向全省中职学校推广。

以企业文化为引领 通过开展特色德育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该校首先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德育基地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平台,打造班级特色管理模式。《光明日报》曾在内部刊物《情况反映》上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顺利完成职业教育学业”为题对该校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深度报道。

此外,学校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以德育基地的德育中心为平台,把各式各样的德育文化融进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文化品味在校园建设中无处不在。如锦绣中华主题馆、与法同行主题馆、心灵港湾主题馆等主题班(馆)等。学校宿舍楼被冠以“团结楼、友爱楼、礼让楼”,让德育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

该校还以企业文化和德育基地文化体育艺术中心为平台,以特色德育活动为载体,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德育功能。通过开展 “五修”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成立汽车维修社、搏击社等社团活动和爱心活动等,形成人人参与德育,人人在德育熏陶中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氛围。

德育之树常青。近年来,该校培养出的毕业后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第三部分未来:引领 辐射 示范

引领: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作为海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校”和海南中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为海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将继续高举国家示范校建设改革发展的旗帜,以工作过程行动模型为指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创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把“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办学辐射格局,扩大到全省17个市县中,在发展中发挥龙头引领和示范作用,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的理想乐园、教师的幸福家园、企业的人才公园、海口的绿色花园、海南的品牌校园、国家的知名学园!

该校作为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示范建设期间,学校不断扩大师资培训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伍军人培训、下岗人员培训,与海南省企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多家社会培训机构联盟,与海口电视台热带播报金花进社区栏目合作,为中小企业、居民社区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两年中短期培训4000余人次。同时,学校作为海南省技能大赛的主赛场,每年承办省级工科类大部分比赛项目,多次荣获省教育部门颁发的组织先进奖。

辐射:2008年1月,学校牵头组建了海南省首个职教集团,带头组织实施“三段式”集团化办学,带动海南保亭、乐东、陵水、白沙、临高、东方、昌江等14个市县职教中心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办学格局,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龙头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

多年来,学校依靠自身的技术服务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活动。示范校建设期间先后帮助白沙职业学校、陵水职业学校建设汽车维修实训基地。2011年学校承办了海南中职教师数控加工培训,共培训43人。2012年学校又承办了海南中职教师普车机加工培训,共培训45人。

放眼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该校确立了“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团队建设等系列创新成果,得到了教育界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肯定。

此外,该校通过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同类学校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走出去,请进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先进办学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对师生各提出了两个让:“让学生因我而快乐、让课堂因我而精彩”;“让老师因我而欣慰,让学校因我而自豪”;同时使学校“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为了教工利益”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

实践证明,这一理念和思路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对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示范:该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面向海南省经济和行业发展办学,践行“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为了教工利益”的办学理念;倡导“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技能人才之路,结合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近年来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聘请德国专家来校给学生和老师授课,将国际元素纳入学校未来的发展之中,推动海南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该校开展示范学校建设两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近5000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及表现满意率达到90%,毕业生称职率达到90%以上。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省级一等奖43个,二等奖90个,三等奖97个。

任重而道远。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置身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上,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角色,勇立海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当好“排头兵”,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再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4776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