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着力内涵建设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013-8-27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重庆工商学校办公楼 学生团体操表演 数控技术实训中心 建筑测量实训 单元式松下微波炉生产线 帅乡江津,名镇白沙,绽放着一朵中国西部职教奇葩——重庆工商学校。学校创建于1987年,经过全体工商人26年艰苦卓绝 ...

重庆工商学校办公楼

学生团体操表演

数控技术实训中心

建筑测量实训

单元式松下微波炉生产线

帅乡江津,名镇白沙,绽放着一朵中国西部职教奇葩——重庆工商学校。学校创建于1987年,经过全体工商人26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坦然走过了从省重、国重到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单位行列的峥嵘历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荣誉。学校现占地516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开设有建筑、电子、机械、汽车、计算机、幼教、护理、电梯等9类27个专业,专兼职教师689人,有来自渝、川、黔、滇等12个省市的在校生16000余人。目前,无论是在规模、实力、师资、质量、就业等硬数据,还是科学规范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软指标上,均已全面“领跑”重庆中职教育,彰显出办学理念国际化、办学模式集团化、人才培养品牌化、园校基地一体化、社会效益多元化等靓丽特色。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中职名校之一。

2011年1月,重庆工商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该校示范校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5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以及数字化校园、职业教育集团两个特色项目。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完成“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全部413项建设任务。通过示范校建设,该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职学校提高育人水平的必经途径。探索并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与改革思路,是中职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围绕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重庆工商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工程施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5个重点专业为实践平台,在项目责任人的带领下,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相关企业98家,行业需求专项调查528人次,问卷调查3625人,召开专家访谈会53场次,毕业生追踪调查4655人次,查阅核心期刊文献721篇,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33场次,完成问卷分析报告、访谈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共计15篇,对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诸多元素进行科学分析。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进一步明确了人才需求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结合专业实际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在着力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式”、“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新创了富有特色的“11233”人才培养模式和“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脱节的矛盾。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阶段,实现了由低年级的模拟训练到高年级仿真训练的过渡,由单纯技能型的分项训练到项目综合技能提升训练的过渡,有效解决了学生“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的脱节现象,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

“11233”人才培养模式:“112”是指合作企业每月派出2名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与管理1周;“33”指从第一年起,学生在校学习三个月,再到企业生产实习三个月,进行工学交替式培养。

“411”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根据订单培养及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了“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校学习的前两年将在校企之间交替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第三年上学期,学生将在订单企业开展施工技能专项实训,为最后一学期在订单企业进行“轮岗”实习打好基础。

今年,该校建筑专业在校生规模在全校所有专业中位列榜首,在校生达到2700人,年招生规模保持在900人左右。95%以上的学生“零过渡期”获得中级施工员上岗资格,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近两年来,建筑专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00余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500余人次,受训者建筑工种证获得率达100%。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确定岗位核心技能,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引领,以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为支撑,以校企文化课程为补充的特色课程体系。以一线教师、行业主管、企业骨干、职教专家组成教材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科学分工与合作,形成“四位一体”教材建设机制,合作开发了《网络工程施工》、《SMT生产技术》等20门课程标准,以及《建筑材料》、《服装缝制工艺》等18种特色教材和15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编写出版了4门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建筑材料》和《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及维修》2门教材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重庆工商学校校长杨宗武一语道破:“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

优化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模式

该校按照“体现技术实用性、突出职业针对性、兼顾岗位适应性”原则,秉承“贴近技术前沿、创设真实环境、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结合专业特点,投入1165万元建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本位,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教学实训环境的优化,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应用了“五环四步”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了“8331”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一是“五环四步”教学模式。“五环”是将教学过程分为能力发展动员、已有能力诊断、能力发展教学、能力发展鉴定、能力教学反思等5个环节。“四步”是指在“能力发展教学”环节中,按照“明确任务——小组行动——展示成果——及时评价”4个步骤实施教学。二是“8331”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学习动员、解读任务、制定方案、分享决策、任务实施、展示互评、职场训练、教学反思等8个环节。在“制定方案”和“任务实施”这两个环节,按照“会、快、精”三步骤进行教学,实现能做、快做、做优的能力递增。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技能训练内容与岗位需求、学生素养与员工素质的“三对接”;凸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一中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一所职业学校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实力,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所有竞争力中处于核心地位。身居职教发展风口浪尖的工商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此,重庆工商学校尽其所能地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乐于奉献”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校通过“教师培养工程”,开展针对性培养,形成了“4599”师资队伍建设模式。“4599”模式是指对“四类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开展“五级培训”(出国培训、国家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九条途径”(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示范教学、技能大赛、企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提升“九种能力”(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与教育能力、学生服务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通过两年建设,培养了3名教学名师、1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82名骨干教师、308名“双师型”教师,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学团队,全面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

重点建设专业与合作企业在基地建设、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形成了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多赢的价值链条,构建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骨干、管理高层、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形成了校企双方人员良性互动的机制。企业主动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文化渗透等诸多环节,切实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的“零距离”。两年来,新增合作企业52家,引进企业资金或设备185万元,新建校外实习基地35个,校企合作共建了松下微波炉、SMT自动生产线2条;与上海爱登堡电梯公司合作开办了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填补了重庆中职学校电梯专业的空白;与德国博世公司合作,成为了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联盟成员单位。校企间多元紧密合作,为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设了良好环境。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100%,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教学学时的比例提高到45%。

加强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三位一体”评价模式

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以职业技能鉴定,企业以用工标准,学校以过程性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方式,构建起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学校建立了与评价模式相适应的注重过程性、激励性和发展性的框架体系、综合学分体系和评价工具体系,为实施多元评价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向行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职教集团高效运行践行“园校互动”模式

学校于2009年率先在重庆市牵头组建了西部地区最大的跨区域、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之一——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集团覆盖了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西部地区,拥有36所职业院校、80家企业、3个科研院所、1个行业协会,在校学生达到6万人。集团所在地的江津区政府部门紧邻职教集团布局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已有40多家,实施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双向互动。

重庆工商职教集团自挂牌运行以来,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各种制度,构建起高效运行的建设管理机制;大力实施校际间分阶段式联合办学,壮大了集团的办学规模;优化职教资源,加强教学科研与专业建设,推进教学一体化进程;深化校企合作,全面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际、校企间教师、工程师的互派、互学和互聘制度,共建专业实训基地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际联动、校企互动的良性格局,提高集团学校办学质量和服务企业、贡献社会的能力。

集团通过统筹资源配置、实施园团互动、共建经济实体、实施开放办学、服务地方发展,实现了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园团管理一体化、校企活动一体化、利益分配一体化、培训就业一体化,实现园团良性互动、区域良性互动、校际良性互动、校企良性互动和产教良性互动。集团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到“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集团催生了一个园区,服务了一批企业,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岗位对接、能力对应的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了区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主动服务集生产、实训、研发为一体的重庆江津工业园,引进与集团专业相适应的企业15家。并以工业园区为实践平台,创新了“园团互动、校企融合”的职教办学模式,“园团互动、校企融合”的工商职教集团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且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影响并辐射了重庆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集团化办学,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近两年来,学校高质量完成了“室室通”建设,完成了校园网络改造,安装了中心机房和156个信息点,建设了160间多媒体教室,完善了校务管理系统。通过校务管理系统,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角色与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以统一身份认证、综合信息门户的方式提供集成化、智能化、共享型、开放型的数字教育教学环境;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构建起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奠实了基础。

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学校对原有的教学管理、教师考评、分配奖励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制度113个,新增制度32个,健全并完善了以规范为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激励为导向的教职工分配奖励制度、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制度等共计189个制度,构建了教学、学生、党政、后勤等管理制度体系,提高了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同时,学校投入40余万元建成了校务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教师考评、后勤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和自动化,提升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打造重庆职教名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所优秀的职业技术学校,其作用远不止停留在教书育人上,它的更大效能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学校质量的整体提升就是它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育人能力;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通过顶岗实习和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毕业生的“双证率”达到99%,就业满意率达到97%,企业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在近两年的市级技能大赛中,学校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并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5金3银10铜的优异成绩。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中,有280件师生作品获奖,连续6次摘取“全国优秀组织奖”,铸就了“工商技工”品牌。在2012年首届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荣获6个奖项,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方案》和《集团化办学模式》两项成果荣获一等奖。

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助推器”作用显著增强。学校每年向格力集团、金龙精密铜管集团、群光电子公司等80余家企业输送4500余名毕业生,成为重庆、江津产业发展最稳定的培训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之一。主动担负起下岗工人、失地农民、三峡移民等各类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企业职工的提升培训,年培训人员1.1万人次。特别每年为2000多名农民工提供建筑技术培训,铸就了闻名全国的“江津建工”品牌。近两年,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2项,合同金额182万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建立帮带机制,及时将重点专业建设的理念、模式和经验向校内其他专业进行推广,促进了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通过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向开县职教中心、黔江职教中心等学校进行了示范校建设成果推广,接待了云、贵、川、粤等省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80余个单位来校学习“取经”。学校集团化办学经验入选由国家教育部门主持编写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典型经验》一书,成为了中国集团化办学的成功典范。学校还会同首批示范校建设单位,及时总结示范校建设经验,出版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推进策略研究》专著,将建设成果向全国中职学校辐射推广。重庆工商学校这艘中国西部的职教旗舰正以示范校建设为新的起点,助力“富民兴渝、科学发展”战略而扬帆起航。

(杨 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5126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