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 教哪一门课,在很多时候无法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虽然我学的是历史专业,但在农村中学我却成了数学教师,并且一教就是十几年,直到现在。 最初的两年,我一直在混课。之后随着不断参加教研活动,逐渐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开始参加大大小小的赛课活动。 当时,我已经把教育随笔应用到班级管理中,通过文字我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顺风顺水。再加上自己教学技巧越来越娴熟,我的教学成绩在中心校遥遥领先。每年的教学成绩优秀奖必定会有我的一份,每年的班级管理表彰名单上总有我的名字,每年都会有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我的班级。我以为,我已经成功了,如果没有下面的这件事情。 毕业7年以后,我开始参加中级职称评聘,满怀希望地把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各种获奖证书交上去。优秀教师奖、教学成绩优秀奖、优质课比赛奖、辅导奖……我以为当年我会是第一个评上职称的,但是没有。后来才知道,我多年不能晋升职称的原因是我申报的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历史属于大文科,数学属于大理科,而我就成了那种跨界不合格的一类。 此时的我已经在教育写作的路上奔走了很多年,但只是随心而写,遇到什么写什么。更多的是写班级故事,大多与德育有关。说得真实一些,那些年的写作大多是为了“讨好”学生。你看,你做了一件好事,我把它写出来了,发表在杂志上了,你的名字变成铅字了,你是不是很高兴?是不是就很崇拜老师?是不是就会听老师的话?这种简单而实际的功效让我把班级管理得心应手,学生更是因为对老师“才华”的钦佩和认可,接受了我的教育与管理。 此时无路可走的我,开始对教育写作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赛课,更多的是在教学技艺上的锤炼,是在一次次的修改、研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育写作是否同样能变成教学实践的一种历练,能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成长? 潜心于用文字反思教育教学时,我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更大的平台。这个平台,更开放,更包容,谁都可以进入,谁都可以拥有。无数个杂志、报纸、网络等着你的文字,只要你愿意写,总会有机会发表。发表了,有了动力了,写得多了,思考就更深了。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很多想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深化和系统化。 很多教师,习惯了守护三尺讲台,总以为它足以演绎教育生涯的全部风雨。其实讲台未必是教师的全部世界,一个迈不出讲台的教师,注定走不远,也站不高。最关键的是,即使有幸挤上领奖台的那些人,如果没有写作的支撑,又能够走多远? 我庆幸自己找到了成长的另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5479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