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玲 开学在即,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媒体联合举办的暑期公益活动“中国好作业”也即将告一段落。从已经见报的消息看,此次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不仅许多高校鼎力支持,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还主动请缨为青少年出题。 社会各界对“中国好作业”的热捧,凸显了人们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也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大家争着布置“中国好作业”,不正说明了实在有太多“不那么好”的作业充斥学生的假期生活? 长期以来,受各方压力,学生的假期往往成为学校生活的衍生品,被各种各样的书面作业填充。当前,学生“不喜欢”、“对假期作业敷衍了事”,已渐成各方力量呼吁取消假期作业的最“有力”理由,甚至许多高学历、有文化的家长也参与到呼吁的队伍中。 其实,到底要不要布置假期作业,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里也最有谱。整个假期中,如果没有作业,家庭又不能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与玩耍计划,孩子便会一直处于“放羊”状态。到了开学时,孩子的身心状态和学习状态都很有可能出现“假期滑坡”。比如,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观察到,假期过后给学生进行听写练习,不少学生常常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同时,“假期滑坡”不仅是教师的经验之谈,更是被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证明了的事实。 因此,关心教育、关心学生的人不妨和有心的教师一起,把注意力集中在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和如何控制作业量上,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作业布置。 我十分赞同教师交出部分作业布置的权力,并将其转移给图书馆、社区等更广阔的平台。或者说,我更赞同由教师和社会各界一起发挥聪明才智,配合工作,相互取长补短。这次的“中国好作业”活动,实际上就是教育界内外一次优化作业布置的共同努力。然而,在此次活动中涌现的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作业创意,未必能够如一些媒体所说的“代表未来作业布置的方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好作业”应该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不能完全与既有的课堂教学脱离。专家学者明星大师们的“好创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好作业”。 作为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好作业”必须同现行的学校教育相衔接才能真正凸显其价值。它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接触新事物、开阔眼界和思路的机会,但不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呈现太大的反差。比如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看看天上的云彩,根据云彩的形状编个故事”的作文,未必不如“好作业”活动中“‘寻找感动’写出‘心灵絮语’”的创意。 毕竟,所谓的创新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另起炉灶、另搞一套,真的不一定是好办法。让学生在做“好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探究、求知、想象等乐趣,才是“好作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希望我们教师能够携起手来,让“好作业”不止于假期,而成为学校生活的常态。 (作者系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关小学教师)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6716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