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 近年来,在教师教育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明显地感到不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所缺失。对专业技能、教育时尚关注得比较多,而专业理想、专业伦理在为人、为师、为学中体现得不够清晰、明朗,身上缺少了应该具有的精、气、神。专业理想是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精神支柱,无教育理想的教师,怎么可能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师自身如果理想迷失,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形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但其中有两种力量的干扰不可掉以轻心。 一是经常忘掉我们是中国教师,从事的是中国教育。一讲先进,就是外国,尤其是欧、美、日;一讲传统,就是落后、危害,似乎我们的教育是建立在荒滩上的,建立在污水沟上面的,除了作为批判的对象,无价值可言。这些年来,我们耳濡目染的教育理念、教学领域五花八门的做法几乎都是舶来品,许多学校几乎成为外国教育思想观念、概念术语的集散地。 当今时代办教育当然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当然要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就要比较、深究、参照,就要立足本土,尊重国情,择其优秀者借鉴、使用、发展,在“化”上下功夫,而不是照搬照抄,以此来炫耀、卖弄,抬高自己的身价。办教育,当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中国教育的根在何处,中国教师的魂在哪儿。它们扎根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中,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存在。从孔夫子到蔡元培有十分丰富的教育人成人成才的宝贵财富,而且不断地以批判的眼光革故创新,以求彰显教育价值。这些育人财富穿越时间隧道至今仍闪现光华。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研究,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就会数典忘祖,就是对民族自信力的丢弃,十分可悲。 《教育魅力》探源教师教育魅力与代际传承,目的是让我们的青年教师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根在何处”。我们不是教育的穷人、教育的乞丐。要让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进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血脉,又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做有脊梁的与时俱进的中国当代优秀教师。拾人牙慧、仰人鼻息的只能听凭人家说短长,是得不到别人真正的尊重的。 二是分数对我们教师的困扰。说的是“育人”,行的是“育分”,瞄准的是升学率。其实,分数本无罪,但以考分作为评判学生、教师、学校高下优劣的标杆,则形成了待价而沽的局面,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追逐功利的神威。对分数顶礼膜拜,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岂不是一种奢侈?岂不是言不由衷?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对此须深入思考,摆脱片面质量观的干扰,冲破“育分”藩篱,使学生德智体美获得发展,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不排斥分数。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用来选拔,用来检测教与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不能错把手段当目标。关键在教师要怀揣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自己专业的真本事教出学生的真本领。学生有了真本领,何惧考试?又何愁不取得好成绩?这比在题海中浮沉难得多,需要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在专业的精深上求索,切实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基于这种需求,《教育魅力》着力阐述了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基本构成、功能价值、彰显方式与修养锻炼,目的在于让青年教师懂得教育魅力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尤其是当今时代,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对教师的信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担负起育人重任,取得良好效果,须不断修炼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的,教育力量来自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人格魅力是一种与权势、金钱无关的吸引力,靠的是一身正气,品德高尚。学术魅力重在有真知灼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不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 回顾教育历史,常有这样的图景浮现眼前:一群身无分文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悲天悯人,为苍生造福,令人感动。这是由于他们身上有那么一股志气、意气与豪气。历史启示今天,肩负重任的现代教师,理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锻造自己的精、气、神。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4691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