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洁 2006年起在部分高校试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009年在中央部属院校全面展开。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奖助办法,通过高校对资源的自主配置来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内在动力,以实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北京交通大学3位研究生不同的成长之路,折射了研究生奖助制度的重要作用。 充足的保障支持他走下去 来自四川的小陈家境贫寒,他对会计学领域有很强烈的兴趣,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本科阶段就已崭露头角。 2009年小陈本科毕业,保送上硕士研究生。硕士一年级读完后,导师动员他进入学院会计专业的硕博连读试点班。2009年起,博士生津贴大幅提高,2013年每月津贴更是达到了2000元,让喜欢科研的小陈没有了后顾之忧。小陈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母子公司多元化投资与财务决策的关系,沿着这个方向,他不仅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也因此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而且研究得到了校友企业的青睐,获得了该企业在学校设立的专项奖学金。 在硕博连读试点班,小陈还有诸多“优待”:参加海内外相关领域顶尖教授的专场讲座,相对更自由、更专业的选课空间,以及更多的出国交流机会……确保自己沿着喜欢的科研之路走下去。 在校园里用另一种方式实习 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小叶,与一般参与实习的同学不同的是,除了去企业做访谈,他的实习几乎全在自己熟悉的校园里。 小叶的导师在专业领域内颇有威望,横向、纵向课题都不少。根据与师兄师姐们交流得来的经验,研究生阶段大概有很多时间要被导师“掌握”了。一开始小叶担心自己没有时间去向往的企业实习,唯恐会对自己的就业造成“负面影响”。 后来,小叶发现自己协助做横向项目的过程,总少不了跟合作单位的深入接触:访谈、历年的数据积累、政策梳理等工作,对于锻炼沟通的技巧、提升把握数据的能力、了解行业及专业发展背景均大有裨益,而且项目往往要求有创新性、实用性的设计与建议,这些锻炼恰好在后来的面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纵向课题的锻炼同样不逊色,更为严谨的资料处理与论证过程,在招聘企业的笔试环节乃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中帮上了忙。 “科研达人”的支撑力量 专业领域三个顶级期刊的特邀审稿人、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SCI检索论文7篇……这是一位80后博士生的成就简介。 小冯坦言:自己出生成长于山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作为博士生,追随自己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在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通过参加许多相关的课题,因此对光纤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以科研骨干的身份参加了通州阅兵村光纤光缆预警系统的搭建与调试,预警系统受到了一致好评。 提及自己前进路上最难忘的人,小冯提到了自己所在学院的书记和辅导员,他们在知道了其家庭情况后,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更关键的是从心理上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小冯说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都借助国家助学贷款、学校的“三助”工作以及“利群阳光助学”实践活动等,在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目前,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的进程看,在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方面己进入一个新的层面。而如何厘清改革过程中管理者、导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重构研究生教育中各个参与者的责权利关系,切实实现资源的配置集中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0 , Processed in 0.05246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