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以眼光和格局赢在未来

2013-9-12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高兴 周成刚 摄 海归不要怕起步低,我们比拼的是耐力和加速度,和自己的设计、规划、行动、耐心和恒心,而不是短跑的冲刺。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在新西兰蹦极中的一声大叫似乎还余音未绝,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兼集 ...

高兴 周成刚 摄

海归不要怕起步低,我们比拼的是耐力和加速度,和自己的设计、规划、行动、耐心和恒心,而不是短跑的冲刺。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在新西兰蹦极中的一声大叫似乎还余音未绝,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兼集团高级副总裁、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周成刚已在这次“死去活来”的经历里完成了对新西兰教育的探访,又于9月1日开始探寻美国名校之旅。新西兰之旅带回了最新招生政策、优势专业资源解读和中国留学生的真实校园生活。美国名校探访之旅将从多个维度展现中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细节,了解外国招生官、学生、企业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展现在美中国员工的工作状态。出行之际,记者就留学相关问题采访了周成刚。

留学生比拼的是耐力和加速度

记者: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折射了国内教育怎样的发展特点?可否说,中国的人才在以留学的方式流失?

周成刚:我是个乐观主义者,对留学一直持正面的看法,我认为不应该把留学看作人才流失。

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留学平民化趋势,留学只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

二是出国的同学在一路成长,回国的同学也在一路成长。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39.96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人。1978年到2012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264.4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109.12万人,有77.3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这说明,现在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在中国。留学生会把一些新思想、新技术带回来。留学史上,无论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留学潮中回国学生带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还是现在的海归为中国社会建设所发挥的力量,都说明国外教育体系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是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多会推动和促进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记者:现在,海归择业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起薪较低。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周成刚:这是现实。十几年前,如果有一位工商管理硕士(MBA)来新东方应聘,人们会眼前一亮,“哇,你有什么条件?”他提出的要求我们一般都会满足。但是,现在留学平民化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出现就业困难。其实,留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我建议,留学生特别需要正视这样的社会现实,放下自己的身架子,勇于落地,勇于担当最基层的工作。有的留学生从没工作过,却恨不得马上当个主管,当个总裁,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们会建议他:“你的后劲儿、选择性、多元性会比别人足,眼光会比别人更好,所以一定会胜出的。”不要怕起步低,我们比拼的是耐力和加速度,和自己的设计、规划、行动、耐心和恒心,而不是短跑的冲刺。

家长认为不进名校没有竞争力

记者:近年来,放弃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成刚:这种现象有这么几层原因。一是和留学年轻化、低龄化有关。当然,也不否认存在攀比现象,你家孩子去读研究生,我们就去读大学,甚至高中。

二是有的学生在国内教育体制中缺乏竞争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可能受歧视,自尊心受伤,变得以自我中心、功利。有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希望孩子不仅要上名校,还要有个快乐的童年,于是就把孩子送往国外。

三是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有的单位还提出非“211”、“985”工程大学毕业生不要。这就导致家长产生一种想法,孩子如果没有进入名校,就没有竞争力。

四是中国一些高校在战略、方向上出现了偏差,导致竞争力不断被稀释。比如,有的学校花很多时间圈地,建新校园,放在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科研、引进先进设备等方面的精力自然就少了。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品牌的稀释。

五是中国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越来越强。

记者:有的学生放弃了在国内读大学的机会,转而去国外就读一所并不出名的学校。这是为什么呢?

周成刚:很多中国家长希望通过这条路,让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和更好的学校之间有对接的通道,如果成绩好、有创新的话,照样可以申请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类的世界名校。

外国高校强调差异性

记者:中国学生申请外国学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周成刚:外国高校招收学生,不全看成绩。在外国高校招生官所看重的因素中,成绩占1/3,课外活动占1/3,外语考试1/3。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各种创新发明和各种业余爱好都会受到鼓励。

记者: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到学校?

周成刚:外国高校尤其喜欢有个性的学生。现在,中国学生托福成绩一个比一个高,但是缺乏个性。为了展示个性,每人都弹钢琴,这意味着你不会弹钢琴。说到公益活动,大家去的都是养老院,这也会使你瞬间失去个性。外国高校一直强调的是与众不同和差异性。所以,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申请者从小一直关注某个问题,比如环保,现在来学校学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体现出一种长久性和一贯性。而中国学生体现出来的多是一种短暂性、功利性和实用性,临时抱佛脚的痕迹很重。外国高校的招生官不否定中国学生勤奋、刻苦,数理化好,但是说到对世界的关注、参与精神、表达自己的声音、展示自我、跨界交流等,我们的学生就不习惯了。这大概和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习惯有关,家长、老师往往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告诫孩子不要乱说话。

在两种文化之间游刃有余地游移

记者:您为什么特别想了解外国人对中国学生的印象?

周成刚:这会体现出西方和中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只有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对外国人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在两个文化之间游刃有余地游移,成为“两栖动物”。如果留学几年之后成了“外国人”,那么在中国土地上就没有优势了。

记者:留学之初最应该注意什么?

周成刚: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对一般生活、学习问题的适应要3到6个月。前3个月是最艰难的,压力也最大。只要能度过这头3个月,就能扛住3年的留学生活。能扛得住3年的留学生活,就能扛得住未来职业生涯30年的奋斗。如果语言、文化、被歧视、异国他乡孤独感等都能适应了,就会悟出自己应该怎样在这种文化中生存。这种生存方法不仅帮助自己学习、生活,还会帮助自己在未来的生涯中战斗。

记者:您对留学生有什么忠告?

周成刚:我能明显看到一些学生去国外读书后的变化,比如,更加自信了,在公共场合自我约束力明显提高了,一周三次去健身房,同学之间愿意组织球赛,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天天算计着别人成绩怎么比我高。

从长久来说,整天算计成绩的同学是不会赢的。要赢当下和赢今天,比的是算计、精明和小聪明。要赢得未来,靠的却是眼光、气度、胆识和格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4844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