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艳 刚刚过去的这个教师节有些格外热闹。“要不要给教师送礼”的话题尚在热议之中,教师节当天四川泸州就发生了家长要求教师“下课”的新闻。和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增加其文化内涵的呼声相比,泸州的这条新闻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了。 从华西都市报的报道来看,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泸师某小学的四年级七班新学年换了语文老师,该老师此前教的是中学英语,普通话不标准,引起家长的不满,进而发展到学生罢课、家长们挂横幅抗议,要求学校更换教师的地步。事情发展至此,其背后显现出来的家校矛盾,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家校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教师几乎丧失了知识上的优势,家长能够从网上轻松获得优质的课程资源,这给教学工作增添了压力,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困难。在家校矛盾面前,学校既要维护教师的权益,也应照顾家长的诉求,其要诀便是公开透明,让家长和教师来共同面对,一起解决。 就泸师某小学的事情而言,校方和家长在处理矛盾上都有失当之处。面对家长“中学英语老师能否教好小学语文”的质疑,校方先是解释“新来的老师刚带完小学毕业班”,后来才承认是刚从合江某中学考调过来的;面对家长要求换老师的呼吁,校方认为不可能因为家长个人意愿改变学校的正常安排,只能一年后再说。为什么校方一开始不拿出足够的证据,让家长们相信新教师是可以胜任的?如果真的不能胜任,为什么要等到一年后才能换人?泸师某小学校方的回答,更多的是站在学校和教师的立场上,当然难让家长们十分满意。 以我的猜测,泸师某小学应该是当地一所名牌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家长们的素质普遍较高,也更愿意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但静下心来想一想:中文专业毕业、有十多年教龄、能教中学英语的老师,为什么就教不了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呢?带有合江口音、并不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就没有较快地得到改进的可能吗?面对刚换的语文教师,孩子们可能有很多的不适应,可能因为教学方式与原来熟悉的老师不一样,也可能因为言行举止有差异。作为大人的家长,更多的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度过新教师适应期。鼓励孩子罢课、到学校门口拉横幅抗议,不仅不是文明家长的表现,还有触犯法律的嫌疑。 在泸师某小学整个事件里,笔者看到更多的是杨姓教师的无奈。熟悉农村教育的人都会明白,能够从合川考调进泸州,本身就已说明她的教学水平。面对家长的质疑,杨老师还是拿出了小高职称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还表示自己整个假期都在研究四年级的课程。面对学生的“听不懂”,她先从自己范读改为学生代读,再到网上找PPT导读,想方设法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的教师没上几天课,家长们凭什么就认定她“不合格”呢? 一位中学校长告诉我,现在已经进入了“人人都是教育家”的时代。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如果大家都仅从个人的体验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教育话题发点感慨还可以,对某一教育具体问题指手画脚就有些不合适了。毕竟,和数学物理一样,教育学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和医生律师一样,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试想,孩子有了病,有几个家长会自己开处方呢? 因此,在全社会热议“要不要给教师送礼”的时候,笔者要大声呼吁:请给教师留一点职业尊严!(作者系北师大附中教师)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6139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