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朱益民 建校初期校门 江苏省民族乐团梅中专场 中央大道 运动场 一走进江南,就很容易让人忆起那“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美景,而这样的美景似乎总是在诗里、画里;不过让人欣喜的是,在太湖之滨、泰伯故里却孕育着一个诗里、画里才有的江南雅境,她的名字叫梅村,位于无锡市新区,江南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贯穿全境。梅村古称梅里,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定居梅里“三让王位”的这段故事,迄今已有3200多年的故事。而就在泰伯故里、伯渎河畔,有一所闻名江南、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话说梅中 “回忆在七十年前,离县城四十里外小市镇上之一小学校中,能网罗如许良师,皆于旧学有深厚基础,于新学能接受融会,此诚一历史文化行将转变之大时代。(摘自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钟灵毓秀的江南山水,造就了梅中校园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蕴含深厚的人文传统,赋予梅中人厚重的历史责任感;锐意求新的开拓精神,必将造就更多栋梁之材。(著名科学家 钱伟长) 沐浴江南文化馨郁之风、秉承名师先贤德淑之美,被誉为“共和国优秀人才的摇篮”的梅村中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相信,梅村中学一定会进一步继承先贤泰伯所开创的吴文化优良传统,弘扬新的时代精神,在与时俱进、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摘自2003年9月25日《新华日报》) 回顾梅中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江南名校,梅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第四高小时期、吴风与启新时期、中华中学与县立师范时期、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时期四个阶段。如果说历史给学校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那么,回顾梅中的百年校史,便宛如聆听一曲宏大而壮丽的交响乐,使人激情昂扬、心潮激荡…… 建新学,推动文明进步时期(1913—1938)。民国肇始,无锡县政府开一时风气,将“北夏乡第二国民初级小学”更名为“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长谈学周,校舍则借用泰伯庙。1914年,钱挚、钱穆兄弟来校任教,钱挚系科学泰斗钱伟长之父,钱穆则更是后来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国学大师。后来的著名力学家、资深两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钱令希,著名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系主任钱仁康,均从这所小小的校园中走出。 同抗争,实践教育报国时期(1939—1946)。1939年2月,在地下党中共无锡县委书记王承业的指示下,创办了私立吴风学校,校名取义“吴太伯遗风”,校长为陈东刍。学校以扩大抗日影响,抵制日伪奴化教育,团结广大师生为宗旨。学生主要是当地农村青年和沦陷后不愿回城接受奴化教育的青少年,近三百人。校舍借用梅村香泾庵,抗战胜利后,迁至梅村宝源当铺。 1943年,坚持在苏州敌后工作的孙洵同志自筹资金,在“黄埭乡师学校”废墟上,创办了一所“晓庄师范”式的初级中学——启新中学,孙洵任校长。1946年9月,学校与启新中学合并,命名为“私立中华中学”,校长刘万里。学校校牌系国民党元老孙科手书,解放后复由著名民主教育家黄炎培题写。今天,原启新中学的青铜古钟,仍高悬于梅村高中钟楼之上,俯视着校园,警示、激励代代梅中学子。 育精英,造就国家栋梁时期(1946—1956)。1946年冬,孙洵在上海发起组织校董会,当时教育名流如俞庆棠、秦柳方、孙起孟及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童润之等纷纷参与,共襄此举,“私立中华中学校董事会”成立了,俞庆棠任名誉主席,秦柳方任主席校董。中华中学的教师大多是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如李文松、陈肯、何阡陌、周谷年、张九龄、周召南等,而木刻家李志耕、戏剧家俞亮、音乐家黄月娟的加入,给教师团体注入了活力,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1946年8月,无锡县立师范学校成立,共录取196名学生。1954年,县师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学校更名为“无锡初级师范学校”,1955年8月,学校开始招收普通初高中学生,11月,学校复更名为“无锡县梅村中学”。 1956年6月,私立中华中学改为公立,学生600余人,1957年与无锡县梅村中学合并,成为当时无锡县规模超大的完全中学。 光大梅中 1957年,随着中华中学的并入,梅村中学成为无锡县规模超大的一所完全中学。1998年7月,经江苏省教育部门批准,无锡县梅村中学复更名为“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010年,学校创办梅村高中国际课程部,招收留学预备生,开设国际课程。2006年学校易地重建,新校区占地326亩。 自建校以来,梅村高中办学业绩得到了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学校于1960年经审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0年经审定为江苏省首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1985年由江苏省招办审定为可向全国高等院校推荐免试保送生的重点中学;1991年经江苏省教育部门验收,确认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1999年接受并通过江苏省教育部门“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2004年评定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从此走进了“承美德,孕育文化渊薮;尚至贤,造就人才摇篮”的崭新历史时期(1955—2013)。 在办学理念上,以“至贤”为校训,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持续注入学校发展动力。 梅村高中早期校训是“敏毅诚朴”,现代校训是“至贤”,学校精神为“敏毅诚朴,至贤至德”,始终坚持创新与发展、教书与育人并重,把培养质优德高的多元化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精髓。 泰伯庙是梅村高中早期校园的一部分,所以梅中是从泰伯庙里“长”出来的。古人建造泰伯庙,是为了纪念3200多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断发文身、开化江南、创建勾吴古国的历史功绩。泰伯“至德”的古训深深地烙印在梅中以“至贤”为校训的办学理念中。 以“至贤”为校训,就是靠“贤师”育“贤生”,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办学之魂。“至”者,即不断追求最高境界;“贤”者,即德才兼备。“至贤”,就是不断追求德才兼备的最高境界。奉“至贤”为校训,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作范;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品学兼优、知行双修。一句话,就是靠“贤师”育“贤生”。建校伊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就在梅中任教,号召学生为振兴民族而学习。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长江大桥主要设计者钱令希先生和著名音乐理论家钱仁康先生在“至贤”校训的激励下,就读于梅村高中,步入他们“事业奋斗的起跑点”。 以“至贤”为校训,就是从平民中育贤才,以培养平民家庭子弟为办学之责。梅中的历任领导都认为,“让平民家庭子弟获得优质的教育,在知识、人格、能力、人文素养上接受一流的教育,这是梅村高中办学的宗旨,也是不断发展的基础”。梅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平民办学、从平民子弟中育贤才的历史。 以“至贤”为校训,就是不断追求育人的新境界,以优质特色发展为办学之路。梅中在一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赋予“至贤”以新的时代内涵。建校初,以为振兴民族而学习为口号,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20世纪50年代,要求学生“学会学习”;60年代,提出“德智体三板块要摆平”的方针;90年代,率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推广“三能一化”(生存适应能力、学习思考能力、发展创造能力、人格现代化)素质教育模式,使学生初步成为具有现代人格和发展能力的人。进入21世纪,梅中更是立足基础,发展潜力,注重创新,优质特色发展,办好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 在校园文化上,以吴文化为根基,以泰伯至德精神为底蕴,不断完善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地处吴文化的发祥地,把吴文化教育、弘扬吴文化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阅览大厅设立了高大的铜浮雕。该浮雕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主题,以“尚贤、博学、索美、创造”为内容,引导学生成为优秀人才,胸怀天下,服务社会。2009年,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地域文化和办学历史为参照,以“吴地文化”和“梅花文化”为主题,增设了吴文化“七大文化之源”人文景观,因地制宜丰富了廊道文化,增设了反映吴地文化的雕塑、摄影、建筑等艺术品,装饰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构建了和谐校园,让师生形成谦恭礼让、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辉煌的精神和品格,逐步形成了品位高雅、建构凝重、内涵精深、气势恢宏的校园文化特色。很多师生多年开展以吴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校园吴文化节,编印了《吴文化探究》校本教材,出版了《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无锡地方史讲堂》、《吴歌与锡剧》等多本研究专集。学校编辑出版的《无锡吴文化读本》已成为无锡市中小学学习吴文化的普及性读本,进一步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培养上,以知行兼修为目标,以自主创新为推动,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梅中自创立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知行兼修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尽管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培养学生的学风,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方面却是一脉相承。他们针对学生个体差别,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了令人称赞的“立志、勤学、善思、多问”的梅中学风。 管严导活,快乐成长。学校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育人追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公正、平等、友爱的氛围。学校在最近两个五年规划中,实施了高中生健康人格、德育现代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创新实践研究等,将德育与学校生活有机结合,将养成教育活动和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有机结合,将学生组织建设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将传统活动与体现时代特征的创新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感召下,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把文明内化成自觉意识。学校始终坚持学生自主管理和教师辅助管理相结合,温馨、宁静、充满阳光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每一名学生感受着成长的快乐。 创新教育,优化发展。学校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以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性课程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各种学科教育学习内容和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选题指导、聘请老师、方案论证、中期评估、自评互评、交流展示。每学年均有100多个课题,其中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就有近30个。2002年9月,学校在钱伟长、钱令希院士的倡导下创立了“青年科学院”,每年进行“小院士”评选。近几年邀请了五十多位院士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为全校师生讲学,出版了《梅中报告厅》等专集。2012年,学校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STEM体验课程基地,为科技创新教育的优质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去自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校提供全面的硬件设施,开设自主实验课程,目前开设的自主实验课程系列主要有“自主物理实验”、“化学实验与设计”、“生物组织培养”、“机器人研究与制作”等。通过独立活动或者多人合作,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装配、测试,创造自己设计的作品,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通过工具箱和机器人实验室,强化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联合新华书店开办校园书店,依托学校是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基地这一平台,拓展成才视野。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已经摸索出一条“模仿→构建→想象”的自主实验课程设计思路,使学生体验“兴趣→探索→发展→创新”的过程。 优质的创新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学校在省级、国家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6个、二等奖6个,金牌16枚、银牌11枚,省级特等奖2个、一等奖16个。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用教育科研来拉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深度发展的不竭动力,梅中以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为核心,通过愿景创设、机制创新、平台创建等手段,持续地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理念先进、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精干的教师队伍。 朴素师风,用心育人。梅中是无锡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寄宿制学校之一,这就决定了学校老师的工作长度和深度,要远远超出其他学校的老师,但他们却用平凡的生活、朴素的人格上升了师魂的高度。他们不仅上好每节课,还做好课后辅导,从早读到中午到夜晚辅导,无不欣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贴心教育,是导师,是朋友,也是家人。晚上到办公室备课、辅导学生已经成为老师们每天必做的工作。据学校每学期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达到97.8%以上,家长们都评价梅中老师:“专业、敬业、爱业,夜以继日;热心、贴心、细心,心心相印。” 学校现已形成了具有现代精神风貌和先进教育理念、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现有省特级教师2名,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名,市级名教师3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44名。57名教师已获或正在就读教育硕士课程。9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先后开设选修课97门,大多数教师兼教选修课程。3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教育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0多名教师到省内外讲学或作经验介绍,上教学观摩示范课。学校现有物理、生物学科2个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学科基地、2个市级学科基地。 全面科研,人人发展。学校仅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就承担了17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十二五”期间又有8个国家、省、市级课题。课题涉及新课程实践探索、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学校现代化管理、学科教学建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通过互动沙龙、青年论坛、论文评比、专著学习、案例研讨、刊物编辑等系列活动,激发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学校正式出版了4部课题研究专著和1部教师论文集,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人均1篇以上。 在课程改革上,以“导学案”为抓手,以精准课堂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本着“自主、合作、探索、求新”的原则,把握课程改革动态,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构建旨在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与学环境,力求“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成为学校的思想内涵。 深化新课改实践。学校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进行了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实践,逐步导向课程改革不断深入。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实践着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对话的课堂教学”、“超越传递,走向研究”、“关注课堂生成,谋求教学高效”、“追求人本理念,构建智慧课堂”、“加强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师悉心转变教学方式,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清了,“对话”教学的味道浓了,“研究互动”的氛围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了,精准课堂逐渐形成了。 构建“导学案”模式。“导学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不同于过去的教案和学案,它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目前已有各学科“导学案”近千篇。以“导学案”为依托的高效课堂,明确了师生间“主导 主体”的关系,丰富了“教材 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形成了“自主 合作 指导”的学习方法,拓展了“课内 课外”的学习时空,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开设高效精品课堂。学校定期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或名师主讲走进高效直播课堂,面向有关班级现场直播,使优质教学资源最优化和最大化;依托骨干教师精品课,典型引领,加强研讨,全面构筑关注学生成长的生命课堂。 开通远程教育网。变革传统课堂模式,构架新型的教学关系,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网络课堂,学校率先推出了苏南地区首个远程教育网。学生可以在校内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老师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内容。2012年,学校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e学习”试验学校,依托这一平台,学校正在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网,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e学习研究,转变学习方式,革新评价手段。 在学校发展上,根植泰伯情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发挥着百年办学、桃李满天下的资源优势、地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地理优势和无锡新一轮发展的时代优势,创设条件,努力做好、做活教师交流和科研工作。 拓宽视野,科学发展。学校不断加强理事会建设,实现开放办学,理事会建设经验在省市发改委调研会上作了典型介绍,拓展学校发展多元空间。近五年来,学校承办了尚德电力杯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江苏省青年教师物理评优课大赛、无锡市属学校中学生运动会、无锡市属学校教师模特大赛、无锡市属学校学生合唱大赛、无锡市各个学科评优课大赛等,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多元发展空间。 对外交流,广泛深入。改革开放后,学校一直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学校。近几年,学校举办了“中外未来科学家对话”联谊活动,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4位外国专家与学校师生进行了交流活动;与培生国际教育咨询公司、新东方和加拿大凤凰教育集团等多家国际教育机构广泛交流与合作;选派了30多名教师分赴美、英、法、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进行教育考察或修学培训;组织师生赴新加坡修学旅行;4名学生参加了AFS交流项目分别赴美国和法国修学一年;1名教师赴美国推广汉语教学一年;与美国第一飞行高中和英国约翰国王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进行了深入务实的师生互访交流。 放眼国际,多元办学。2010年5月,经无锡市教育局批准,梅村高中联合美国大学理事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设美国大学学分先修课程实验班,学习国际高中课程,直升美国一流大学,提前获得大学学分,实现六年完成中国高中和美国大学课程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际部植根于梅村高中百年办学文化积淀,以“敏毅诚朴,至贤至德”为核心精神引领,以“国际视野,泰伯情怀”定位高端发展,以“德高业精,管严导活”培植精细化管理,以“中国高中核心课程和美国高中特色课程”打造国际课程中心,为每一名同学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2013届46名毕业生已全部收到了来自华盛顿大学、普渡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共117份录取通知书。 展望梅中 梅中的教育实践表明,至贤是办学的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品位,以至贤为校训,就是对学校全面发展的最高考量。梅中深刻地认识到,一所学校如果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从学生发展、师资品质、课程水平、教育质量、品牌形象等五个方面彰显学校的办学品位。 长期以来,梅中以“至贤”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从主张引领、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系统构建、活动促进、文化趋同等六个方面,切实推动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为此,学校把这六个方面融入到学校精神“敏毅诚朴,至贤至德”之中,成为学校“底色”,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变成支撑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底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梅中的优质特色发展归根结蒂就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以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为载体的优质特色发展,就是三位一体的发展。 历史在不断向前,梅中已经迎来了下一个一百年的发展新纪元,学校制定了优质特色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即以“珍爱生命,终身体育;学习方式转型,评价方式转变;至德文化浸润,重在实践体悟”为三大主线的行动指南。分层推进省基础教育首批“e学习”试验学校和技术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各学科在“e学习”平台上有效训练策略与方式、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建构以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特长优化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深化体育特色培植,建构“阳光体育”新模式,打造棒球人才培养高地,走“珍爱生命,终身体育”的优质特色发展之路。 一百年的奋力图腾,一百年的教育强国梦,梅中为祖国培育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被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誉为“共和国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校更屡屡受到江苏省嘉奖,被授予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e学习”试验学校、江苏省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基地、江苏省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STEM体验课程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劳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卫生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教育系统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办学突出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为我们诠释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理念,同时也成为巨大的鞭策,激励着梅中人躬行求索、再创辉煌! 结语 梅中校友、江苏省相关领导顾介康同志,回顾梅中百年发展历程,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古镇梅苑一纪年,峥嵘岁月着先鞭。 知行共进明真理,德学双馨尚至贤。 三尺讲坛容智海,千寻跬步上峰巅。 志圆华夏强国梦,独占嫏嬛傲九天! 1913-2013,华夏神州沧桑巨变,梅村高中风雨同行。回顾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不由心生一种感慨和骄傲。兴学者筚路蓝缕,师生们沐风栉雨,百年梅中历经变迁,但百年积聚的“敏毅诚朴,至贤至德”精神追求,却永远不会改变。正是这代代相承的特质形成的“敏毅诚朴,至贤至德”精神,奠定了梅村高中的发展基石。梅村高中将秉承这一精神传统,坚定地继续前行,实现美好的教育梦、中国梦。(朱益民 孙广超)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5686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