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13-9-19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培养世界公民,做豪迈的中国人。 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学生参加长沙市自编操比赛获得一等奖 全国中小学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现场会在学校举行 金秋时节,古城长沙岳麓山上枫叶如火,层林 ...

培养世界公民,做豪迈的中国人。

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学生参加长沙市自编操比赛获得一等奖

全国中小学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现场会在学校举行

金秋时节,古城长沙岳麓山上枫叶如火,层林尽染。今年的枫叶格外红火,漫山遍野的枫叶成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庆20周年最喜庆的布景。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顺时而出,从此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汹涌激荡。长沙市政府部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为教育发展破冰探路,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应运而生。

1993年10月2日,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2001年11月,学校与百年名校——长郡中学合并组建成湖南省首个基础教育集团——长郡教育集团。2012年9月,学校转为市属公办。

“麓山”从借址办校,到填湖建校,从“国有民办”到完全“公办”,从252名小学生到现今8479名中小学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品质不断提高,成为了三湘基础教育一颗镶嵌在长沙岳麓山下的璀璨明珠。20年来,可谓是一路风雨,但教育创新之脚步却从未停歇,一如那漫山的红叶,历经风霜,才有满眼的惊艳。

办学模式创新

开“国有民办”先河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但湖湘儿女自古就心忧天下,敢为人先。1993年初,时任长沙市领导亲自带队远赴美国考察,他深深地感受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认为有必要在长沙创办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实验性学校。20年前的7月17日,长沙市教育部门向长沙市递交《关于创办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请示》,请示发出后立即得到市领导签发,同意创办“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老校长陈绪常、舒明华等学校创业者们肩负着长沙市政府部门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使命,以“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创业,一所“学校国有、校长负责、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国有民办”学校逐渐壮大,其新型的办学模式开创了湖南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先河,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生活管理上,学校采取全寄宿制管理,中央空调和热水直接入寝,生活学习用品统一配备,四季校服统一定制和洗涤,生活老师、医护保安全天候守护,每周定时定点校车接送,每天配备“三餐三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

在学制结构上,学校实行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结构,使许多学生在这里从懵懂童年,迷茫少年,成长为有志青年。学校还实行小班额制结构,每班控制在30人左右,除配备班主任外,还配备副班主任,教师每晚下班辅导,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着眼于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程;从小学二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各年级还分别开设了书法、形体等校本必修课程及美术、钢琴、足球、厨艺等2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着眼于形成学校特色。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享受学校生活的愉悦,成长的快乐。在教材选用上也与众不同,语文和数学选用了未来教育教材编辑委员会编写,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色彩的《新世纪小学教科书》;英语选用了香港朗文教材。同时,不少校本课程的“教材”都是由学校教师自己编写。学校还倡导“赏识教育”,推进教学改革。

在用人机制上,长沙市政府部门给予了政策支持,实行全员聘任制,骨干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以优劳优酬、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吸纳省内外优秀教师。

创立初期的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不仅硬件设施绝冠三湘,其前瞻的办学理念,以及从课程教学到后勤服务所形成的办学特色均领当时湖南基础教育之先,使学校很快成为了湖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办学方略创新

服务与质量并重

2001年,以吸纳家长教育储备金起步的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随着湖南省政府部门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叫停教育储备金的融资方式,导致学校资金链断裂,2.3亿的负债和资金周转的困难,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长沙市政府部门和长沙市教育部门对学校面临的困境高度重视,积极想办法寻找出路,他们创新办学思路,将学校与百年名校——长郡中学合并,组建成湖南省第一个基础教育集团——长郡教育集团,实行“名校带民校”的办学方略。

合并不代表融合,由于办学体制的不同以及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差异,合并后的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走过了一段迷茫期。时任长郡教育集团董事长兼学校校长的王建华先生,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反思分析,认为麓山八年办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归结起来主要是“学校”与“家长”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被扭曲,教学质量不被社会认同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只有将学校从“金钱”的捆绑中解放出来,与家长建立“合作”与“共担责任”的关系,与学生建立“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才有可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旗帜鲜明地抓教学、管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为了统一家长、教师与学生的认识,形成办学合力,从长郡中学派遣主抓教学的李素洁副校长,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中学生家长会,坦率地分析了学生的成绩,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办学理念——考不好的教育绝不是素质教育,得到了全校教师和大多数家长的支持。

两校实行教学“四统一”,即“教材选用、教学进度、教学检测、考试评价”统一,这是李校长为困境中的麓山学校开出的第一剂药方。然而第一次期末统一考试之后的学生成绩还是让她始料未及,几乎全是三四十分。学生一片怨声,认为拿他们和长郡的学生比,是在难为他们。老师也一片怨声,与长郡比,不是鸡公陪着马跳吗?家长也是一片怨声,花了那么多钱,就买这么一点分数。质疑、不满、退学,此时的麓山学校可谓是雪上加霜,怎么办?

学校会议室的灯在静寂的校园彻夜长明,决策者们的讨论此起彼伏,大家认为:在当今社会“考选”文化的大背景下,在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让学生“不怕考”和“考得好”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是没有办法在当前大背景中冲出重围的,没有质量保证,学校哪有立足之地?

学校要立稳脚跟,“抓手”就是教学质量。取得共识之后,学校首先从教学常规管理入手。借助长郡教学优势,邀请长郡教师与麓山教师一起备课,要求教师们虚心学习长郡中学的教学经验。同时,借鉴长郡中学的教学管理经验,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如对教案和作业批改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评比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监控,对教学质量采取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的办法进行跟踪等等,促进教师提高质量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再次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特别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的要求。为此,积极引进和实施“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与方法,2004年期末,全校教师集中培训,李校长亲自给老师们上示范课,探究课堂教学新方法;她亲自设计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新型“教案本”,把传统教案中“以知识为本”的备课思维方式转化为“以学生为本”的备课思维方式;亲自组织和参与构建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提出“以学评教”,“教与学分评”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终于将教师引导到以研促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道路上,为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共同探究的平台。

观念的解放给麓山重新输注了活力,经过持久的“质量”强化,麓山教学质量经教育部门统一检测和评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十年来,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小学、初中毕业生参加长沙市统考,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各项指标稳居长沙市前列;高中毕业生参加湖南省高考,各项指标稳居湖南省前列,如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达68.8%,本科上线率达99.1%,学校获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达1490人次,教师获奖达118人次,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少先队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还被省市授予“四好领导班子”“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工会”“长沙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00余项。随着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生源的稳步增长带来了资金的稳定,在偿还家长教育储备金1.4亿元后,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

借助长郡品牌摆脱危机之后,以李素洁校长、刘松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学校发展进行重新反思和定位,以保留特色、发扬优势;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为原则,提出以“服务 质量”为特色定位,凸显“名校带民校”双轨办学方略的优势,将“优质民校”所具有的教育“服务”与“公办名校”所具有的教育“质量”发扬光大,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

育人目标创新

培养世界公民

建校伊始,学校就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对人类未来发展提出的“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作为校训,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誓词,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作为麓山的育人目标。

如何使这样的育人目标落实到实践中来,学校将“学会生存”解读为“自理”“自信”“自主”;将“学会关心”解读为“爱心”“责任”“合作”,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形成一套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培养习惯”为抓手的德育模式,从穿衣叠被中培养自理,从悦纳自己中培养自信,从学习中培养自主;从帮助山区贫困儿童和社区孤寡老人中培养爱心,从班级值周中培养责任,从团队建设中培养合作。

“将学生的事情交给学生做”的主体德育思想,在麓山形成共识。由校学生处指导,校学生会主管,年级班级落实的班级值周制度,是对学生充分信任和支持的体现,从晨迎晚送礼仪示范,到食堂寝室卫生纪律,到课堂两操卫生保洁……几十个岗位检查监督评价工作,都由每周值日班级完成。除此之外,班名自己起,班徽自己设计,班训自己制订,班级自己管理,座位自己编排,活动自己组织,进步自己争取,困难互帮互助,先进自己评选,教室自己布置,班长轮流担任等。

正如《学会生存》指出的那样,“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正是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学生从以前的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力量的消解到逐渐形成一种合力。

学校主体德育的核心是团队建设。组建团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2000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行班级自治,实现团队管理,奏响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新乐章。

每到开学伊始,各班就利用班会课组建团队。方法是:先由学生自主组合,提交名单,然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稍作调整。每个团队大约8人,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分组不仅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而且为各队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半学期以后,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一次调整。这样的动态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团队成员相互影响,责任共担,荣誉共享,所有成员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一位高三家长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这样说:从我儿子的身上,从与他同学的接触交流中,从多少次流连于麓山国际校园的观察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麓山特色的“自主体验”德育模式收到了良效,得到了认可。

学校正是通过把德育活动全过程还给学生,使德育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修炼,从而将育人目标落地到教育实践中来。通过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自信、自主、自理”能力和态度,形成“爱心、责任、合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出具有普世价值观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灵魂的人,一个能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育人方式创新

重构课程与课堂

学校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育人方式的顶层设计。最初的课程开设,模仿了西方的私立学校,课程和教材的选用也参照香港的做法。但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挑战,学校在开设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时,所使用的教材与长沙市的教材不一致,在当时注重知识记忆忽略能力考核的评价模式下,学生难以面对长沙市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迫于现实的压力,学校回归到了本土课程体系,在将课程本土化的同时,尽量做到“和而不同”,保持并发展原有的特色部分。

2009年9月,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建校16年以来在课程探索方面的经验,邀请课程专家认真研讨,系统梳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上,明确培养学力扎实、全面发展、全球胸怀、独立人格、特长突出的“世界公民”,使麓山的每个学生“会一门乐器,懂两国以上语言(汉语、英语及其他外语),擅两种书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掌握七种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在课程结构上,建立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和活动实践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凸显了“国际实验”的办学特色;在课程内容上,做到科学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相结合;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上,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在课程实施上,将过程与结果、预设与生成相融合;在课时长短上,采取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在课程表现形态上,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文化熏陶)相结合,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变革。

2011年,学校从课程开发、评价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结合各学科各学部特点,确定和开展了科技与自然,英语文化,心理健康、体育文化,人文社会和艺术六大主题活动课程。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构成了麓山课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完善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课堂特色。

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动态的李校长,从2003年起,积极引进“EEPO有效教育”,不仅请专家来讲座,还亲自上讲台示范,不仅自己示范,还逼着大家上。她一次次深入课堂,一次次评价教学,她语速急切,而听者惶恐,背后大家都把“EEPO”戏称为“EEP零”,而最激烈的争执来自2007年年终举行的校本研训上的一堂语文课——《道士塔》。专家把这堂课评得是一无是处,但老师亦把专家反驳得哑口无言。

善于思考的李校长明白症结所在。理论再好,也不能照搬。思定之后,她再次拿出“人本管理”的利器,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自下而上共同思考、研讨,构建了一套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分学科、分课型的,能被教师认可并能有效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修改,学校已制定了小学8个学科共20个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及初高中16个学科41个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EEPO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斌教授高度评价,称赞我校运用EEPO理论,不照搬照抄,积极改良和创新,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麓山经验”。

麓山特色的课堂评价标准,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长沙市“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中成绩一直优秀。2010年,学校凭借4名参赛教师出色的表现赢得比赛团体第一名,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闪耀“星城杯”。其中梁萍老师、李曙光老师、王春光老师分获中学文科组、中学综合组、小学组第一名。

从2003年引进EEPO至今,课堂评价体系已然形成,从开始的个别班级,部分老师的实验,到全校的推广,麓山特色的“有效教育”深入人心,开花结果。

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人本激励机制

麓山学校的良性发展,既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正确领导,也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可以说麓山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三湘四水有口皆碑。这支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靠制度引领,少人情干预。

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制度建设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本性”、“科学性”和“生态性”的现代学校制度下的管理理念,建立教师激励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研训学习制度,形成促进教师成长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学校自2003年始,就采取“自下而上”人人参与的形式进行制度设计,先后制定各类制度260余项,特别是建立了以“现实表现”、“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常规教学”为“三维评价指标”的《教师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参与对评价的有学生及家长、同事和部门负责人,评价结果以“等级(A、B、C三级) 评语(温馨提示)”的形式呈现,给予教师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促进教师发展。无论是制度制订的方式,还是制度的内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校长的胸怀和意识,就是对全校的一种引领,“自下而上”的人人参与形式,胜过了一切的说教;当李校长要求教师把这种“人本意识”输注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时,一切都如风行水上。也因此才有了麓山人轰轰烈烈、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

为了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还确立了教师研训学习制度。研训从课题切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切入点小、周期短、实效性强”的微型课题作为基本要求,以“少就是多、小就是大”的哲学原理为指导,以教师全员参与为要求,以理论与实践同步为过程,以教科室、教研组两级机构为管理单元,以一个学期或一年为研究周期,以鲜活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为成果,建立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将“经验变成果,问题变课题”,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实施中,做到了上至校长书记,下至一线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学校先后开发376个校级微型课题,其中教师350个,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26个,微型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更新和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最后的教研组内汇报结题,全校分组汇报,呈现研究成果的形式,又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最佳途径,学校获得“长沙市首批校本研训示范学校”称号。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天的麓山已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有机体,成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教育生态系统,增强了创新活力,进一步实践着麓山的教育理想。

麓山的发展是一场又一场的改革盛宴,展现的是湖湘教育人的宏大气魄。而正是这种吞吐万汇、兼纳远近的宏大,让我们不知不觉走近了峥嵘麓山。秋日的麓山枫叶一片火红,就在这林荫小道上,20年来,一批批行色匆匆的麓山学子,从这里出发,其中有获得宋庆龄基金奖、受到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的王夏峥、有感动星城的张昕果、有知名主持人杨铱、有影视新星刘颖、还有50多位清华、北大、港大学生……。

“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惯于远行的三毛曾这样追问。“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就是麓山人的铿锵回答。豪迈的麓山人将教育创新作为永恒的使命,满腔热情,春风化雨,一路欢歌,去迎接一个又一个彩霞灿烂的春天。(唐军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7663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