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中小学德育的现实路径

2013-9-20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画出心中的太阳CFP 供图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把培养人的工作做得更好,学校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胡金波 习近平总书记 ...

画出心中的太阳CFP 供图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把培养人的工作做得更好,学校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胡金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就学校教育而言,为落实好讲话精神,把培养人的工作做得更好,就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小学德育要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完善德育载体,打造德育特色,增强德育实效,提升德育队伍,拓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

德育为先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伟大,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而人性的优秀和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德性”的优秀和伟大,德育就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既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育为先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左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居其首,是为人处事的至高境界,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垢纳新,从而趋于善的终极。

坚持德育为先是一项基础性的战略任务。毛泽东强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要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江泽民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这些要求具体地体现在《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之中,即“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德为基

德育是开启和实现人性中德性潜能的“通道”,而德性存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之中。因此,“德育为先”先在“育德为基”,其要义就是育关爱他人之德、关爱国家之德、关爱生态之德、关爱自己之德。

一是育关爱他人之德。雪莱曾说,“道德的最大的秘密就是爱”。《孟子·离娄(下)》中说:“仁者,爱人”,就是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并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小学德育就是帮助学生成长为真正的助人者,成长为“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达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的境界。

二是育关爱国家之德。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植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热爱国家是与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东林志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对国家的忠诚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三是育关爱生态之德。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首先,突出生态道德意识教育,使其逐步成为中小学生的一种内在素质和自觉要求。其次,突出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再其次,突出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形成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知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为将来更好地履行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道德义务与责任奠定基础。

四是育关爱自己之德。道德是实现了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实现着的道德。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他律的基础。一个关爱自己的人就是不断提升道德自律能力的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学生不断提升道德自律能力,引导他们更高尚、更聪明、更富有。

融入为要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是学生将德育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必须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把握其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等特点,通过深化德育的融入、渗透,增强德育效果。

一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学生”本意是学“生活”、学“生存”、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杜威强调,“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二要将德育融入氛围营造之中。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爱因斯坦曾说,“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只有道德的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和尊严”。学校教育就是营造让道德的行为给生命以美和尊严的氛围,激励学生下决心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要将德育融入榜样示范之中。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且这种习惯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及他人的示范是无法替代的力量。

四要将德育融入社会实践之中。亚里斯多德把德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育不能“天桥把式,光说不练”。根据美国教育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的研究,人的价值内化水平可以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等五级,而价值性格化的水平就是品德的形成。显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反复多次地展开,兴趣、愿望以及有意识的外部评价则是重要的推动力。因此,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契机。

五要将德育融入改革创新之中。创新德育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队伍建设,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德育网络,推动德育工作联抓、品德培养联做、主题活动联办、特殊群体联帮、成长环境联创、思想道德联建,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德育工作事关重大,影响深远;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既要追求“人修骏德,天锡鸿禧”,更要向往“山川竞秀,物我皆春”,为实现中国梦奠定良好的育人基础。(作者系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6658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