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黄河滩边撵不走的老师

2013-9-21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张晓玲带着学生做游戏。刘艳霞 摄 ■通讯员 刘艳霞 本报记者 陈强 她,放弃在县直学校工作的优越条件,拉着爱人一起回到偏远的滩区学校执教;她疏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却历尽艰辛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农村小学办得红红火火 ...

张晓玲带着学生做游戏。刘艳霞 摄

■通讯员 刘艳霞 本报记者 陈强

她,放弃在县直学校工作的优越条件,拉着爱人一起回到偏远的滩区学校执教;她疏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却历尽艰辛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农村小学办得红红火火;她把自己的孩子寄宿在学校,却把几个留守孩子日夜带在身边,呵护有加……

在黄河岸边的村庄里,乡亲们感动地向我们讲起了这个老师的办学故事。她,就是濮阳县郎中乡黄河小学教师张晓玲。

跳出“农门”,却又返回“泥滩”

今年36岁的张晓玲,1997年毕业于濮阳市第二师范,后到濮阳县第一农职业高级中学任教。学校位于濮阳县八公桥镇,尽管也位于农村,但属县直学校,无论是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还是工作环境,较其他农村学校要好很多。

“一到星期天,就见到一群群准备去城里上学的农村孩子,背着书包和衣物,站在马路边上,焦急地等待开往城里的班车。终于等到一辆塞满人的公交车,便一窝蜂地冲过去……”张晓玲向我们回忆着她经常看到的场景,“回到家乡一看,校舍破旧,师资老化,学校几乎成了空壳。”为什么城乡教育的差距会如此之大?为什么农村孩子会舍近求远、辛苦择校?农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点什么?对农村教育有着深厚感情的张晓玲,被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深深刺痛了。一连多天,她都在思考、纠结、选择,终于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产生了:回农村任教,为滩区孩子尽一份力!

消息一出,家里、学校像炸开了锅。家人和同事纷纷劝解、阻拦:“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你又返回‘泥滩’,傻呀?”但她主意已定,2009年7月,张晓玲动员同校执教的丈夫,一起调回了农村老家——濮阳县郎中乡黄河小学,开始了艰苦办学、实现梦想的新征程。

以校为家,黄河小学重获新生

黄河小学,名副其实,距离“母亲河”黄河只有一里地,但离濮阳县城却有40公里之遥。

谈及当时的学校状况,张晓玲至今记忆犹新:“学校无围墙、无操场、无大门,只有一座破烂的两层小楼。墙面霉迹斑斑,窗户残缺不全,垃圾成堆,一片惨淡景象。”

这样的学校,有哪个家长满意?有哪个教师喜欢?有哪个学生喜爱?

8月,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夫妇二人挥汗如雨,干了一星期,把楼前楼后、教室内外,彻底清扫了一遍。虽然还是那座破楼,但让人耳目一新。

新学期开学,张晓玲和老师们在门口欢迎学生。可等到中午,一共才来了8名学生报到,其中一个还患有癫痫病。为了能招到新生,张晓玲自己花钱印发了一些招生广告,骑上自行车到南赵寨等周边村庄深入宣传。她见人就热情地介绍自己和来由,很多时候都是失望而归,但她毫不气馁。为留住生源,她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学生家拜访。尽管大部分学生已在外校报了名,但她锲而不舍,一遍遍地向家长讲述自己办好学校的决心和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1日正式开学时,总算招到了18名一年级的新生,加上原来二年级的6名、三年级的3名,学校一共有了20多名学生。校园总算有了琅琅读书声,有了生机和活力。

张晓玲的娘家就在学校附近的村庄,方便、宽敞,但为了便于工作,他们夫妻二人干脆搬到学校居住,用6张课桌搭了个简易床铺,睡在四面透风的办公室里。

办学的其他困难更让人难以想象:学校报时用的仅有的一口小破钟也被村民摘走换碗了,张晓玲就看着表吆喝;学校没有围墙、大门,张晓玲就全天紧盯着,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改善办学条件势在必行。为完善教育设施,她多次跑村委会和乡中心校协调,寻求帮助和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村委会拆除了学校周边的建筑物,填平了道路,征用了一部分预留宅基地,扩大了活动场地。

为修建学校围墙,张晓玲费尽心机,磨破口舌,一方面和刘庄村委协调,请他们出面担保,在附近的砖窖上赊了8万多块砖,自己又筹钱买了白灰、沙石,说服工程队先行施工。2009年11月,突降大雪。为了赶在上冻之前使学校各项工程完工,也为了节省资金,张晓玲和爱人一起熬夜淋白灰,看守建筑材料,累得精疲力尽。早上起床时,竟连被子上落下的厚厚积雪都没有发觉。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学校的围墙、大门、厕所建起来了。

为进一步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张晓玲垫资3万多元,给教室安上了塑钢窗,铺上了地板砖,重新粉刷了室内外墙壁,安装了电风扇,整修了楼顶房檐。2010年暑假,张晓玲和几位老师冒着酷暑硬化厕所地面,和丈夫一车车搬运建筑材料、清理建筑垃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累时,张晓玲就这样鼓励自己。经过艰苦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管理规范了,教师上课准时了,学生学习状态稳定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年后,学生大量回流,从学前班到五年级,有了6个班的规模,学生达到120多人。

张晓玲无私办学的感人事迹,赢得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市教育局要求大力弘扬张晓玲这种扎根农村、情系教育的大爱精神,濮阳县教育局任命张晓玲为黄河小学校长,并先后投入15万元,对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教辅用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针对学校师资老化、不足的现状,又选派两名特岗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爱生如子,创新理念谋发展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为留住孩子们,张晓玲亲自担任一年级的课程。由于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她实行分组教学,每节课都备两种教法,使每组孩子都能学会、听懂。

在学校教学中,张晓玲大力提倡在和谐中育人、在快乐中成长的办学理念,注重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在家庭、社会、学校努力打造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因此,她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修建文化墙,绿化、美化校园。同时,先后召开20多次家长会,聘请教育专家上课,讲授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受到家长的欢迎。

为全身心投入教学,她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寄宿制学校,一个月才接送一次,而对班里学生却关爱有加,几乎日夜带在身边。一年级学生刘一辰父亲在外打工时不幸坠楼而亡,母亲改嫁他乡,孩子跟着60多岁的爷爷艰苦度日,曾经一度失学。张晓玲了解这一情况后,就把小辰辰接在身边,吃住在一起。孩子的爷爷感动地说:“张老师比孩子的亲妈还要亲!”

二年级学生王祥萍,父亲双腿瘫痪,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几个孩子的花费全部压在了母亲的身上,使这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身心交瘁,不堪重负。善良的张晓玲知道后,经常给他家送去衣物、食品。春节前夕,又为他家送去400元钱贴补家用。还有父母患精神病走失、靠爷爷奶奶卖废品养大的学生小佳慧,以及差点辍学放羊的学生黄浩天等,张晓玲都以一颗慈母心肠、一种责任意识,鼓励他们完成学业,为他们支付学习生活费用,倾尽了心血和汗水。朴实的家长们难以表达对张晓玲的谢意,就经常送来一些青菜、米面等农产品,还为张晓玲送来一面锦旗:“爱生如子,德才兼顾,关心下一代……”

如何弥补乡村办学体制的不足,使滩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爱思考、敢探索的张晓玲在认真解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基础上,理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以学前教育反哺小学教育的办学思路。2011年夏,又是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张晓玲吸纳社会资金,完善设施、聘请教师,依托黄河小学,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及在校小学生人数达到300多人。张晓玲不但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还为黄河小学巩固了生源,提高了生源质量,更为周边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如今的黄河小学已成为黄河岸边一道美丽的风景。学校先后被县教育局表彰为“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她本人先后荣获“濮阳县优秀教师”、“濮阳县五一劳动奖章”、县“三八”红旗手、“县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张晓玲被评为濮阳县“十大最美教师”之一。

社会各界的关怀也纷至沓来,为张晓玲和孩子们送去图书和体育器材等。

“我相信,黄河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农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乐观、自信的张晓玲眺望着黄河,坚定地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4835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