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景之孔子像 校园一景之海阔凭鱼跃 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发轫于1953年创办的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石家庄合作学校,1995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今年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筚路蓝缕,坚忍不拔,励精图治,特别是合并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乘势而上,谱写辉煌:2004年,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王莹教授的《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与制度支持》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河北省首次;2012年,学校荣获国家教育部门“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建有尼泊尔和赞比亚两所孔子学院;2011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匆匆六十载,涓涓细流,如今已汇聚成滔滔江河;悠悠一甲子,岁月沧桑,承载着河北经贸大学的坚守与追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着新一轮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大潮,河北经贸大学正以大开放的思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描绘出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明确思路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始终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一所建校60年的地方高校,特别是合校近20年来,既面对着社会需求不断上升的发展契机,也承受着同类高校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压力。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明确办学思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首往事,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重要的历史节点。 2004年,学校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清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准确的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色,得到了认可,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国家教育部门领导来校考察时,用“三个难得”对学校做了总结:一是学校定位准确很难得。学校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很有自己特色;二是在2004年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很难得。作为地方院校能获得优秀成绩很不容易,说明学校整个基础工作很扎实,成绩很突出;三是有3400亩土地很难得。校园面积大,环境优美,这对学校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国家教育部门领导的肯定,时刻激励着经贸人昂扬前行。 2008年,河北经贸大学党委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大讨论活动。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点围绕如何加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通过与先进高校的横向比较,认清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激发和凝聚了全校干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教职员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科教兴省、服务地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追求。 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以“阳光恳谈”为抓手,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差距,不断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涉及办学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形成了思想共识。 2011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主要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学校新时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制定了《河北经贸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学校党代会上,校党委书记王莹提出今后5年奋进目标,掷地有声:立足河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学科优势突出、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学风优良、管理规范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 一幅由3.3万余名师生共同绘制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引领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北经贸大学正在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三个攻坚战”,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打一场学校跨越发展的翻身仗。 经世致用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河北经贸大学,这所承载着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大学,自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遍及河北及周边地区各行各业,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很多优秀毕业生成为业界佼佼者。河北经贸大学被誉为经济领域“人才的摇篮”。“留得住、用得上、成骨干、有贡献”,成为用人单位的普遍评价。 如此高的美誉度从何而来?校长纪良纲教授说,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出路是社会适用。为此,经贸大学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优化人才顶层设计,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是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培养人才的适用度。质量是立校之本。“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经贸大学始终以培养经济社会适用人才为己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第一,以范式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与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适应,面对挑战,必须突破旧思想观念束缚,勇于创新,为此,河北经贸大学制定了《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实施意见》,按照系统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纵深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教学范式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应用能力。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特色培养相结合的思路,在全校57个本科专业实施“全校通修课程 学科通修课程 专业发展课程 开放选修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课程、实验中心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大发展、大调整,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学校于2007年推进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为此,学校遵循“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的原则,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的全程指导。打通院系间的课程设置壁垒,打通学科基础课程,增大选修课程比例,建立文理交融,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此外,在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素的同时,全面实施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认定和鼓励,并授予荣誉学士学位,探索财经类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实行“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个性化教育”的培养方式。 二是突出实践特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直是就业的短板。近年来,学校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功能互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会贯通、校企(地)合作研学一体的四年不断线多元化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建立了ERP实验室、SAP体验室等一系列专业仿真模拟实验室,建成了经管法等五大类实验教学中心,形成校内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特色,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近日,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中心,也是河北高校仅有的一个财经类国家实验中心。2010年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经管类本科专业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建立实习基地,构建“双导师制”。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有关政府机构及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如今,建立各类研学基地和实习基地300多个,为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专业实习提供了社会资源支持。实行社会导师制,聘请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授,把实践经验和案例送进课堂。 三是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加强学生竞赛与科研训练,研究制定《河北经贸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河北经贸大学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实践教学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一院一赛制”和“院际竞赛制”,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计算机技能、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大赛沙盘模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大型比赛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积极培育和打造在省内甚至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科竞赛品牌。如已举办两届的会计学院“财务报告分析大赛”、“财税杯”税务精英挑战赛等。 多年来,河北经贸大学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狠抓教育质量,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成果。目前,学校共建有国家质量工程10项,省级质量工程83项。随着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质量就业率连年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名列前茅,2012年荣获教育部“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立足地方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上世纪70年代末,河北经贸大学前身河北财经学院和河北经贸学院成立之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初显端倪,从诞生之日起,两个学院就按照河北省政府部门要求,承担起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急需财经类人才的历史使命,1995年,合并组建后的河北经贸大学肩负起了新形势下为河北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2004年学校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60年来,学校秉承“诚信为人、严谨为师、勤奋为学”的校训,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河北经贸大学作为河北省仅有的财经类大学,置身于改革创新的潮头,深刻认识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合校后的快速发展和融合,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历经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紧密联系,但学科实力仍不够强,优势与特色还不够明显,学科建设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要在同质竞争中突出和强化比较优势,就要突出特色。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高校合并调整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河北经贸大学以2004年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为标志,学校发展进入办学层次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新时期。“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学校坚持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引领,以重点学科为支撑,以增强地方和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布局调整和交叉融合,学校办学优势更加突出,学科特色更加鲜明。 多年来,学校主动适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审时度势,以服务地方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自身定位,与时俱进调整学科专业。已拥有57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多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高度契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高热度、有特色、多优势的学科特色。 学校还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群。现有产业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理论经济学、经济法学、金融学、财政学等10个省重点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其中产业经济学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还调整了对高学历人才培养结构,更加注重对专业硕士学位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学历人才专业应用的需要。 学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科研水平的大幅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成倍增长。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194项,出版高层次专著100余部,发表高层次论文86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6项。其中,王莹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基础研究》,纪良纲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发展我国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研究》等研究成果,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集聚人才 发展与服务协同双赢 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一流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人才是发展基础,人才是强校的关键。河北经贸大学在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扩招之后,鼓励和要求老师到社会全程参与实践。这一认识和观念的变化,不但增加了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育人质量,也为凝聚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多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养政策并举,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首先是围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举全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建设创新团队。制定了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博士生工作的实施办法,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其次是制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每年资助20名左右的教师出国进修,被纳入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计划;参加和承办国际与国内高层次研讨会,拓宽了教师国际化视野。一套“组合拳”实施的效果凸显:学校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数量快速增加,高水平学科团队、精品课程团队大量涌现,其中,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团队晋升为国家教学团队。学校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222人,在读博士70余人,有一批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如今,一批专家学者脱颖而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瞄准社会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的研究领域,谋求新突破。建校以来,河北经贸大学始终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潮头,拓荒励志,不辱使命,利用知识和人才资源优势,持续增强广大教师投身“科教强省”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成为河北各部门、各行业的“思想库”、“智囊团”,催生出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成果。于刃刚、武义青两位教授多年担任河北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河北省一系列重大经济决策的调研和论证,并数次为省委理论中心组做经济形势讲座。他们研究的“环渤海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成果,对河北省的战略决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武宗志教授的《大西柏坡管理运营模式研究》得到河北省领导的批示。王小江教授的《河北省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办法》,被誉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利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王小江教授被誉为绿色信贷创始人。 2012年,学校科研服务社会取得新突破。冯文丽教授被遴选为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海南省水产养殖保险示范项目》的负责人;王小江教授继2010、2011年先后参与2项英国外交部“全球繁荣基金”合作项目后,2012年又承担了德国外交部下属国际合作机构的项目《采掘业绿色信贷指南》。拓展省外、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服务证明了河北经贸大学的科研实力。 通过社会的锻炼强健了自己。“在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千名会员中,绝大部分都受过经贸大学的培训。”这是经贸大学老师的骄傲。让教师走出校门,在为社会培育和培训人才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2012年学校被河北省批准为教育培训基地,为解决河北省各行业应对当前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做出了新贡献。如今,河北省企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河北省纪检监察部门干部培训班等数家单位的培训班纷纷落户河北经贸大学。 全面育人 营造经贸特色育人环境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成教育是关键。建校60年来,河北经贸大学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特别是合校以来,针对大学扩招这一历史性的改变,大学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迅速调整。河北经贸大学积极适应新形势,通过校、院、班三级协同,教、管、学三方互动,构建起自主学习、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三大生成平台”。不仅教育学生要学会动手动脑,还要学会自立自强、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 适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年来,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将课程的社会维度和个性维度统一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像专业课实践基地一样创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不断创新有效载体,发挥第二课堂和党团组织作用汇聚正能量。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坚持点面结合,找准时间点,规划覆盖面,做到“阶段有主题,节点有高潮”,实现了校园文化四季缤纷的良好局面,形成了经贸特色的育人环境。开展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将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科技立项、定期开展的校园科技竞赛、高水平学术讲座、学生科技社团和创新基地建设五大功能模块,正发挥出巨大能量。近年来,学校各级团组织先后成立了上百支志愿服务队和公益服务社团,组织和带领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优秀大学生郝占辰勇救六工人、大学生王彬为台胞捐献骨髓等先进事迹。为此,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共青团河北经贸大学委员会关于“星级志愿者”评定暂行办法》,每年评选出大批优秀志愿者,以鼓励和引领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如今,已有近500名志愿者被评为“星级志愿者”,志愿活动蔚然成风。2009年,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创新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有机结合。始于1999年的“阳光对话”活动已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品牌,每学期都坚持举办,实现了教育者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如今,这种对话机制已逐步发展成为阳光恳谈、阳光咨询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学生有问题“随时随地”与校领导的对话。做好助学资困工作,助困扶志两手抓。从入学的“绿色通道”,到国家助学贷款、各级各类助学金、奖学金、校内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等等,建立起“奖、贷、减、免、补、勤”完善的助困体系,为贫困学生在校安心学习,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针对贫困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评选“自强之星”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实现了帮扶励志、输血造血相结合,对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荣获2011年“河北省高校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中国青年报》头版以《“精神资助”让贫困生拥有神圣感》报道了该校创新科研助困有效方式。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一支能为学生保驾护航的辅导员队伍。新时期,根据中央、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河北经贸大学出台了《中共河北经贸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制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善。2010年开通的“仰望星空”网站、辅导员工作博客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更是激励辅导员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牢牢把握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这一做法得到了河北省有关领导的批示,在河北省高校作为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广。此外,还通过理论培训、攻读学位、学习考察、工作调研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专职化、专家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承担的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统筹研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实现了工作实践出题,理论研究解决的目的,提升了学生工作队伍的能力。赵敬兰获得“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60年来,河北经贸大学闯过了四校合并、教学评估、学科建设等一道道关隘,一路艰辛,一路凯歌,赢得了今天的蓬勃发展。每一次跨越,无不渗透着一代代经贸人的心血和汗水,无不体现着经贸人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如今,这所蓬勃发展的高校正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牢记嘱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奋进!(拥军 世峰)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5464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