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梦想从这里起航

2013-9-27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朝气蓬勃的现任领导班子:左起副校长方玉仁、副书记石彬、副校长冯桥成、校长兼党委书记王杰、副校长刘荆陵、副校长魏兵 十堰市慈善协会会长关小兰与我校学生亲切交谈 校园风景 有如惊鸿一瞥般的迅疾,40年在弹指间 ...

朝气蓬勃的现任领导班子:左起副校长方玉仁、副书记石彬、副校长冯桥成、校长兼党委书记王杰、副校长刘荆陵、副校长魏兵

十堰市慈善协会会长关小兰与我校学生亲切交谈

校园风景

有如惊鸿一瞥般的迅疾,40年在弹指间匆匆而去;亦如夏花灿烂般的美满,40年在记忆里熠熠如新!

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白驹过隙的一个瞬间,轻灵划过,匆匆时光不知不觉;40年,在十堰一中跨越发展中却是厚重恢宏的一个烙印,扎实走过,铿锵步履如诗如歌!

十堰一中创建于1973年,40年风雨兼程、40年只争朝夕,如今已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名校之列。荣获“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湖北教改名校”、“湖北省文明单位”、“中国百强中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和“全国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十堰一中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生共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特出、多元发展”人才培养的品牌高地,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研引领和服务保障优化等方面凸显出独有鲜明的特质,成为鄂西北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回眸过去极不平凡的征程,曾经的激情岁月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记。这份答卷,写得大气,写得震撼!

  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植大树,立大业。教育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不能只为了求得一时的声誉,一定要着眼未来,为师生的长远发展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教育作为灵魂塑造的事业,离不开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应该是文化的摇篮,决定学校品格的是学校文化的品位,区分学校品牌特色的是学校文化的个性,重视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学校要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能够体现出学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好的学校源自于好的文化,学校的文化底蕴累积越深厚,学校的活力就会越大。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营造文化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铸造校园人文精神,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努力追求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价值,努力用文化营养、关怀和感染每一个人,促进师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最大限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努力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特长学生,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建设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

长期以来,十堰一中高度重视文化品位建设,从校园的布置到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柱,都发挥着育人的功能。为给师生创设一种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学校把校园环境整体设计成“六个点、五个区、四条路”。六个点是以校史陈列室为中心的校情教育点,以文学刊物《小荷》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点,以运动场为中心的学生活动点,以“源苑”为中心的自然观赏点,以“智苑”为中心的科技激趣点,以“梦苑”为中心的理想激励点,修建了与主体建筑相协调的景观;五个区是办公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四条路是修德路、问学路、健体路、启航路。在广场和大厅等处设置了5个板块20个宣传橱窗(品德教育、饮食卫生、美术艺术、学科知识等)。充分利用教室、寝室、功能教室、楼道、走廊、墙壁,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共上墙135块文化知识栏,形成了一个全长3690米的蔚为壮观的文化科学知识长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师德引领:传递学生成长正能量

师德,绝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师德,是教师对职业的终生守望,是对教学技能、教育智慧的不断积累;师德,是教师面对学生成功时露出的欣慰的笑容,是学生困难时鼓励的眼神和赞许的目光,是学生梦想失落时发出的鼓舞和召唤;师德,是学生离开老师后,能够在成长的岁月里不断回忆起的一份美好和眷恋,是融入学生血脉和骨髓里的气质与人格。

多年来,十堰一中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发展,围绕造就大批“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育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全程育人序列化,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将高中三年的德育内容按年级分别侧重,形成序列。二是全员育人自主化,落实德育渠道网络化、德育对象主体化。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赋予每一位学生的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让他们在管理中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从而达到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全面育人经常化,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日常教育工作之中,组织师生认真讨论学习,并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向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要求看齐,经常化的德育活动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近几年来,十堰一中共评选出了21位师德标兵。师德标兵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热血澎湃的宣言,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勉:“忠诚教育、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团结创新、廉洁奉献”。

牛楚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从教36年的牛老师,也是一位具有36年经历的班主任。一直以来,他以“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路,善于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他教化学,立足学生实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出“低起点、建情景、学生悟、缓坡度、高频率、大容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虽然他的课作业量少,但是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却非常好。多年来,他所指导的学生有几十人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奖。2007年,他所带的一名学生以685的高分成为全市理科高考“状元”。

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尤为重要。他常说,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三年前的一天,牛老师所教的一位学生找到他说想要退学。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到,该学生的父亲已经病故,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便产生了外出打工帮家里分担困难的想法。牛老师先是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接着对她说:“有句话说得好,‘行孝,行大孝,不行小孝。’你现在退学确实可以暂时缓解家里的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家庭困难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有通过好好学习,改变命运,才是对家庭最大的帮助。”牛老师不但打退了这位学生的退学想法,还动员其他老师为她捐款。最终,这位同学成功考入了湖北医药学院。

其实,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但它将对人生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堰一中的老师们为让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了解社会,确立人生目标,每年学生进校时,老师们就从一点一滴教育大家如何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活。

高三年级主任、市级师德标兵李秀学说:“传统的高中教育方式一直是只重视抓学习成绩,忽视德育,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优势依然模糊,更谈不上对将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方向的确立了。”为此,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三年学习规划”指导和“人生规划”的探索,从小到怎样进行初高中的衔接、初高中学习方法转变的指导、面对文理分科如何选择、高中生应当具有的能力等,大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养成,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划。

名师工程: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从2010年5月以来,十堰一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首届“一中名师”评选活动,就是要形成一个“名师光荣,仰慕名师,学习名师,争当名师”的尊重人才、尊重专家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从而扩大一中的社会知名度。

闵长春老师是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十堰市突出贡献专家、十堰一中语文学科组组长,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实践中,为学校的语文学科建设、为语文教师的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被人们称为“杏坛常青树,教林不老松”。他教学研究能力突出。多年来,一直把“做一个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从未放弃过对语文教学中教材、教法、作文教学的研究,撰写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著作和论文。先后与人合作出版《怎样写日记》、《高考系列作文精解》、《名师特教备课笔记本》等5部论著,参与编写出版了作文教学方面的书籍18本。在国内一些有较大影响的数十家语文教学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

他作文教学成绩突出,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坚持读书与写作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为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长期以来,他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开展了文学社团活动,创办了社刊《小荷》,为同学们的课外练笔提供了一块展示文学才华的阵地。小荷文学社和社刊《小荷》多次在全国文学社团社刊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社团和社刊。多家报刊都撰文和配发照片对他指导的文学社进行过宣传报道,高度肯定了文学社取得的成绩。他指导的文学社曾被国家教育部门关工委和《创新作文》杂志社评为“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他指导的学生先后通过社刊《小荷》在《语文报》、《作文》等全国几十家中学生报刊上发表各类优秀作文600多篇。数百人次在中央电视台和各报刊杂志举办的作文竞赛中获奖。

如今的十堰一中,像闵长春这样的专家、学者型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队伍。243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36人,特级教师7人,高级职称116人,中级职称95人,中高级职称占整个教师87%。石彬、王家康、郭立军、李秀学、龚万钟、黄伟、魏兵、唐昆等老师都成为本地区教育教学的翘首。

青蓝工程: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堰市第一中学提出“铸师魂、强师德、练师能”,“确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针: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对骨干教师进行后续培养,尤其是着眼长远,大力对青年教师进行全程培养。

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多种措施:“结对子”,由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了引路人;“定靶子”,明确奋斗目标;“压担子”,青年教师和其他教师肩负一样的责任,从事同样的工作;“搭台子”,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量尺子”,制定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并纳入年终考核的范围。“用尖子”,一大批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担任火箭班、实验班老师和班主任。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功夫花在课外,效果出在课堂”,在备课和集体教研上多钻研、多讨论、多出智慧,充分发挥青年的特长,借助现代科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精讲、巧讲,变讲堂为学堂,提高实效。为切实带动所有教师上好课,十堰一中坚持开展三型课竞赛——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研究课和特级教师示范课,通过三课,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生物老师陈正,就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一位代表。她是一位非常有亲和力的老师。为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陈正大胆地把“小纸条”引入到教学中。“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找我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写给我……”在一次上课前,陈正给了学生们一个不小的惊讶。

课后,陈正真的收到了一张小纸条:“老师,您知道女生都是爱美的,请问怎样才能做到健康减肥?”陈正心想:“我能否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陈正在小纸条的下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新陈代谢快,能够更多更快速地将体内的热量和脂肪消耗掉,就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在我们的生物课程中,有一章节详细介绍了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你可以好好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几天后,陈正再次收到了该生的小纸条,纸条上这样写道:“谢谢老师,是您让我找到了学习生物课的乐趣。”

在讲遗传这一知识点时,陈正先统计班上学生的单眼皮、双眼皮数量,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统计后比较发现,班上双眼皮的个体数比单眼皮多,她再通过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一个实验,让学生们理解遗传学中相对性状、等位基因等名词的含义,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与区别。

多年来,陈正先后获得十堰市首届青年优秀教师、十堰市课内比教学一等奖、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等称号及荣誉。2012年理科“状元”就是她的生物课代表。

方水莲、吴风波、李江、王国喜、张静、陶丰、徐嘉宾等一批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材,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很快成了教书育人的佼佼者。吴风波是年轻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政治老师。他说:“我把教学的质量视为生活的质量。”如今,吴风波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文明班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十堰市优秀教师。

校本课程:打开一扇多彩的窗

高中新课改,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要获得6个学分。为开好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又把校本课程与常规课程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创造性地实行校本课程走班制教学,分两个层面开展教学:一是开设公共校本课程,如“怎么写好硬笔书法”、“礼仪知识”等,满足高中生的共性需求;二是开设个性化校本课程,让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

十堰一中副校长魏兵介绍,近年来,学校共开设近60门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晏子的智慧》、《化学与酿酒》、《李白的诗酒人生》、《财富新观念——什么最赚钱》、《让数学回归生活》、《常见的传染病常识》、《武侠世界里的情与义——金庸小说研究》、《宇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地球上神秘的地理现象》、《经典电影台词鉴赏》、《中国地域风貌杂谈》、《十堰地理》、《武当山景区英语导游》等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地域性于一体的课程,让同学们兴致盎然。

张久龙老师的《化学与酿酒》是一门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校本课。“上了张老师的课,我们不仅掌握了酿酒中有关化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还了解到酒精的用途。张老师不仅对十堰本土的酒品牌作了介绍,还把内容延伸到酒驾的危害上,确实让我们长了见识。”高二(3)班的一位同学说。

“学习之余,最让我热爱的就是校本课《英美名校介绍》,让我感受到很不一样的体验。老师上课很亲切,总会让我们不知不觉投入学习。老师常常给我们读很多外国高校的介绍,让我们在了解一些名校的同时学到常用口语知识。不仅如此,遇到运用恰到好处的词句,老师也会一一为我们解读。我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让我明确了未来的大学梦。”高二(6)班的一位同学说。

十堰一中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道:“在校本课程里,洋溢着青少年澎湃的激情……我隐约看见一扇窗户正在悄悄开启,这是一扇向社会眺望的窗户,是触摸本土文化的窗户,是一扇激发求知与探索欲望的窗户。”事实证明,校本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社团:构筑学生精神家园

社团组织是学生的一方天地。目前,十堰一中共有14个社团,其中,环保协会、志愿者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等规模较大的社团受到学生的追捧,参与人数最多。

高一(7)班的马应鹏是新一届环保协会的会长。刚开始他只是协会会员,现在他已经可以独立组织一个社团活动。

马应鹏说:“在社团第一次站起来谈看法时,我紧张得手心出汗,说话吞吞吐吐。多次参加活动后,我在任何场合都能清晰表达对某些现象、问题的看法。社团活动不仅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而且锻炼了我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说起环保协会组织的活动,马应鹏兴奋了起来。环保协会开展了很多活动,最有影响力的是在市人民广场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

经过协会策划部、总务部周密安排,去年11月,协会正式启动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在我们制作的宣传海报上,有近500人签字,愿意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可以说,我们的活动非常成功。”回忆起活动场景,马应鹏激动地说。

十堰一中40周年校庆将在9月30日举行,志愿者协会启动了一项新活动——选拔礼仪志愿者。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们不仅主动服务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还经常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高二(21)班的丰启盈是志愿者协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协会会员们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

志愿者协会举办过一个关于调查卖早点和副食店商品品质的活动。当时,协会派出各路人马,对学校附近的早餐店、冷饮店、副食店、超市进行调查。50名体验者根据店面的卫生、桌椅的油污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再由协会会员整理汇总,制作一份调查书。

“我们把调查书发放到高一、高二的每个班级,让每位学生看到校外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呼吁他们在食堂就餐。那段时间,很多同学遇到我都说,以后不去外面吃饭了。”听到同学这么说,丰启盈心里无比欣慰。

谈到协会组织的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丰启盈说:“我们带爷爷奶奶散步,帮他们清洗衣物,大家都觉得很充实。”笔者了解到,平常在家不愿意做家务的同学们在参加完活动后都有了一定改变。

走访中,马应鹏和丰启盈一致认为,通过学生社团这一舞台,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发挥出了他们的才智,挖掘了他们的潜力。马应鹏说,学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热衷于社团活动,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到了“归宿”。

阳光行动:解除贫困学生后顾之忧

从2006年开始,十堰一中开始承办湖北十堰市第一个慈善“阳光班”,在省市民政部门、省市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下,来自各县市区的50名贫困学生沐浴着慈善的阳光走进了十堰一中校门。学校除每月按时发放200元资助金外,还给每个阳光生免除了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费、校服费等,给他们的寝室安装了电扇、空调、暖气并免费使用。每年每个阳光班由爱心企业资助30万元,而学校针对每个班的减免合计竟达45万元。“阳光班”让这些贫困学子少了后顾之忧,也让贫困家长看到了希望。

为了精心培养“阳光班”学生,十堰一中不仅选派工作能力强、师德高尚,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该班班主任,还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这些学生上课,使“阳光班”享受学校特优的教育资源。

在“阳光班”里,学生老师相互关爱,亲近得犹如一家人。2006级“阳光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毛士永以一颗博大仁爱之心关心学生成长,不仅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征服了学生,更是以崇高的师德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兄长”。2006级学生陈少华突发急性心肌炎病情危急,毛老师闻讯边让学生拨打120急救车边从5楼把学生背下楼梯,为学生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由于陈少华家住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在家长未赶到的情况下,毛老师不仅垫付了药费,而且从手术中到手术后全程在医院陪护,此举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领导闻讯也迅速赶到医院探望并带去慰问金,市慈善总会为陈天华解决了大部分医药费,家长赶到后万般感谢,把慈善会、“阳光班”称为给孩子第二次生命的“再生父母”,该生2009年高考以619分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连任两届阳光班班主任邓开印有着丰富的教育学经验及班主任工作经验,尤其是长期基层工作经验,使他对学生的微妙心理体察入微并对症疏导,扎实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和一颗爱心赢得了阳光班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被学生称为“班爸”。

在阳光班,班级就是学生的家园,班主任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学校还先后安排了多名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灵关爱,先后有三名校医和学工处干部被送往武汉大学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目前均拿到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阳光班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教室外、办公室、寝室等随时都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谈心的情景,正是在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困难的家境不是向别人祈求的资本,奋斗才是摆脱困境唯一正途”这一信念已成为十堰一中“慈善阳光班”全体学生的志向,阳光班的学生一个个阳光开朗,健康成长。汶川地震、西南旱灾、全国助残日等捐款活动阳光班都是率先捐款,阳光班的学子已然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让温暖传递。

迄今为止,十堰一中已承办17个阳光班,高考成绩连年创优,70%考取全国重点大学,全部考取本科。阳光班俨然成了十堰市教育界一个闪亮的品牌,十堰一中连年获得市“慈善爱心突出贡献单位”,省“阳光班优秀承办学校”。

人文关怀:构建师生温馨的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堰一中之所以能够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后勤工作功不可没。多年来,十堰一中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构建绿色、人文、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

为及时发现食堂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前不久,十堰一中向全校各班级发放食堂服务工作“问卷调查表”近700份,请学生对食堂的卫生状况、服务态度、饭菜品质、饭菜价格等进行测评,并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和收集学生对食堂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食品安全是平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食堂严格按照中学生身体成长需要科学搭配饭菜,让同学们吃得好,学得更好。”据十堰一中食堂司务长介绍,长期以来,学校食堂直接从有资质、信誉度高、“三证”齐全的企业采购食品,向规模大的供货商采购时令蔬菜,严把质量关。同时,建立量化细化机制,严格验收程序,严格操作流程,做到生熟分开、专人专位,层层把关,当天蔬菜当天用,绝不用隔夜菜。

师生就餐时,统一使用食堂提供的消毒餐具。一名学生高兴地说:“在食堂吃饭,一天伙食费在10元左右,比外面便宜多了。还不用担心吃到地沟油,经济、实惠又放心。”

据了解,学校西校区餐厅主要为高一、高二学生服务,可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就餐;北校区餐厅主要为高三学生服务,可同时容纳1600人就餐。为给广大师生提供优雅的就餐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学校对食堂的内外设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装修。改造后食堂面貌焕然一新,不锈钢快餐桌椅、大功率空调营造出赏心悦目、和谐舒适的就餐环境。IC卡售饭系统,使师生就餐更方便、快捷、安全。近几年来,师生对食堂满意率逐步提高。学校先后迎接了十几批次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赞誉。十堰一中食堂已成为全市学校食堂改革的典范,被市卫生局评为A级食堂,目前正在创建“健康湖北示范学校、示范食堂”。

当笔者走进十堰一中学生宿舍时,被一种浓厚的寝室文化所包围。学生宿舍楼配备有专职生活老师。宿舍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创建“简洁自然、亲和有序”的寝室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充分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每天都有学校领导带班、教师值班,保证良好的住宿秩序和学生安全。哪个同学身体不舒服、哪个同学有心事、哪个同学今天请假回家,宿舍老师了解得一清二楚。

宿舍老师经常说:“学生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我们就是这个家里的家长。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孩子们睡好觉,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堰一中4600余名学生进校就享有医疗保险。学校医务室主办的《学校卫生报》定期向学生发放,迄今已办了301期。最近一期《学校卫生报》编发的“如何调整心态”、“怎样合理安排膳食”、“什么时间睡觉最科学”等内容受到了高三师生的欢迎。

校长王杰与后勤管理人员谈心时经常说,后勤不能“后”、服务要争先,大家的工作就是给师生营造一个无忧的“家”。

家长感言:获得成长真力量

在走访中,许多学生家长都认为学校管理科学严格,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好中学。“老师比我们家长对孩子都好,我真心地感谢他们。”这是家长的肺腑之言,更凸显出学校的魅力。

笔者感受到了家长对学校的充分肯定。“用一个词来形容学校,那就是‘人性化’。学校关心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通过班上所有同学比、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不光注重教孩子知识,更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除此以外,也非常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刘思源的母亲回忆说,高二时的一天,孩子一回家就说要加入学校学生业余党校的学习,还说好多同学都报名了,我也要参加。这句话让刘思源的母亲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希望。

高三年级学生张逸群的家长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学校在抓教学质量、教学成绩上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同时还很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我的孩子进入中学不到一年的时间,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都能给孩子很多积极的引导、帮助,给孩子很多‘正能量’,让孩子获得了成长的真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的每一次历史性机遇,十堰一中续写了一篇又一篇盛世华章!

读十堰一中,上理想大学。1982年以来,这里诞生省市高考“状元”近50名,他们闪耀清华北大,名扬欧美名校。从这里走出的两万多校友遍布神州大地、五湖四海。他们之中有学界泰斗、有艺术明星、有商界巨子、有政坛精英。造就各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更是十堰一中办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四十年励精图治,四十年高歌猛进;四十年繁花似锦,四十年成绩斐然。四十年成就了鄂西北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四十年铸造了十堰市高材生的摇篮。

承载荣耀和使命,托起希望和梦想,十堰一中载着梦想,向更宏远的目标,向更瞩目的成就,向更璀璨的明天起航,一路超越,一路辉煌!(摆利平 刘荆陵 董怀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8 , Processed in 0.06265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