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锦江师生在创新实验室交流 学习互助小组成员在课后分组讨论 高雅大气的锦江校园 2013年6月,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大三学生廖钢收到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参加今年7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高性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他的全英文学术论文《基于GPU大规模基因片段并行匹配的新方法》入选会议论文集。据介绍,受邀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中国高校在校生仅有5名,他们中有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廖钢是仅有的受邀参会的本科生。纵观四川大学锦江学院7年来的发展历程,这只是该校所取得办学成果中的一个缩影。 7年的时间,看似漫长,但对于一所飞速成长的大学来说,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一挥间,一座“千亩校园、万人规模”的高等学府——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在三苏故里、彭祖之乡拔地而起;一挥间,在一片昔日的农田上孕育出的这座高雅大气、生机勃勃的高等学府,在校生由1600余人扩大至16000人,专业(方向)数量由15个增设为40个,教师数量由几十余人增加至800余人。 7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60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近30项,四届毕业生累计近500人被国内外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8%。 2012年,该校名列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9位;入选“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20强之一;名列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100强”第5位。 这所充满朝气、独具特色的大学已由创始阶段转向成熟发展阶段,并步入了“特色发展”轨道…… 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确保正确办学方向 锦江学院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既得益于该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也得益于社会各界对该校建设发展给予的极大关切和强有力的指导,更得益于四川大学和学校董事会为该校确立的正确办学方向。 创建之初,学校百业待兴、工作千头万绪。校董事会和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把“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该校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研讨会,对中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办学作全方位的研究;学校董事长张桂芳先生还多次亲自率队到美国、欧洲、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国内几十所大学进行考察。“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的办学目标几经孕育,于建校之初被响亮地提了出来。这一目标不仅彰显了学校创办者远大的教育理想,而且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美国“小常青藤大学”的办学经验,把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凸显中西互补的优势,将学校办成兼具美国小常青藤大学优势和适应中国特色的综合型大学。 在确定了办学目标之后,该校同时明确了“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明确了“牢记使命,尊重规律,注重积累,统筹发展”的工作大思路。牢记使命就是学校组织构建和资源调配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为学生增加附加值,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尊重规律就是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学校发展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和开展工作;注重积累就是注重软件和硬件的积累,加快条件建设,同时不断积累人才、制度、文化和理念等方面的成果,总结经验,推动学校发展;统筹发展就是统筹兼顾规模与质量、当前与长远、一般和重点、个人与学校的发展,实现内涵提升与外延发展并重。 建校7周年之际,面对日臻成熟的内外部环境和学校发展现状,学校董事会适时提出了由创始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转化,在新的历史起点走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轨道。 “锦江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四届毕业生。学校的初创阶段基本结束,从现在起,我们要总结经验,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创立品牌等方面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这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董事长张桂芳先生在各种场合反复提出的要求。 质量、特色、品牌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现在和未来工作的主线和发展的主轴。 顶层设计到位,办学理念先进,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工作真抓实干,是该校短短的时间里能在同类学校中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依托母体优质资源创新发展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诞生于高校竞争最为激烈阶段,虽然建校晚于全国很多独立学院,但由于它紧紧依托百年名校四川大学的优质资源,在传承中创新,于厚积中薄发,保持高速成长态势,以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富有成效的办学成果向社会展示了朝气蓬勃的良好风貌。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7年来,锦江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实施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该校紧密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教师资源,实施名师执教、大师讲学、专家治校,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育教学团队。该校现有专任教师820余名,骨干教师主要来自于四川大学,其中75%以上为教授、副教授。该校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211”“985”高校,学院和专业负责人全部由教授担任。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校把“人才强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高素质的自有教师团队,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为开拓学子视野,该校特设“锦江大讲堂”高端学术论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锦江大讲堂”自开设以来,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等国以及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在此讲学。他们包括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杰出院士、怀卡托大学教授伊恩·普尔博士;前国际水质学会德国理事、联邦德国总统一级功勋得主、亚琛工业大学水与固体废物研究所董事Max Dohmann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川大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涂铭旌教授;著名文学理论家、作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先生等。 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该校还常年聘任了30余名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优秀外籍教师来学校任教。 该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动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精品开放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教材建设、《EDA实验室与EDA实验课程建设》、《独立学院电子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体系改革》、《酿酒工程专业》等20余项目纳入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独立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等项目纳入省级教改项目;《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纳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该校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多年成功举办实验班、出国班的基础上,组建了东坡学院,以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的名字命名,每年从新生中选拔有志考研、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学校实施了数学等公共课的分级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课时、教师授课,力争达到“入口有高低,出口无差别”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符合培养标准, 该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施“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过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建设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土木、经济、管理、会计、外语、艺术设计、编导等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并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条件保障。在校内建设了商科学生实训中心,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验室。此外,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建设了1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为了实现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的整合共享,由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牵头,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剑南春酒业有限公司、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等近20家酒企和科研院所参与,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成立了酿酒工程产学研联盟。川内所有知名白酒企业和科研院所成为该校酿酒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该校学生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充足的条件,成为行业“量身定制”有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的重要教育资源。 该校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加强学生创新教育,从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学生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制度上保障创新教育的有效持续开展,学校还推出创新学分制,学生须通过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特长与技能证书或其他创新性活动成果获得至少2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该校1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3个项目申报了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该校常年开设80项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让最内向的学生也能上台”。涵盖了学科知识竞赛、文化、艺术、体育、社团活动等在内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了学子们的兴趣爱好,陶冶了情操,活跃了校园文化,全面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该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伦敦商学院、德国欧福应用技术大学、美国麻省大学、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日本熊本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日本崇城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马科斯分校、瑞士HTMI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等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设了“2 2”、“3 1”本科合作项目,以及“3 2”“4 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1 1”MBA联合培养项目。为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学院还开展了暑期赴美带薪实习、出国夏令营活动、日本大学生交换生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系列举措常抓不懈 优良学风助力学子成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以严格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以优秀教师风范熏陶学生,以浓郁学术氛围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等五大举措,活跃了校园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校园内形成了“自律、乐学、会学、求实”的优良学风。 为夯实学风建设基础,该校推出了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并狠抓落实,将学风建设落实到了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该校创新性推出了《一周入学教育制度》、《晨练制度》、《课堂考勤制度》、《教师办公室定期答疑制度》、《专职教师讲座制度》、《学生互助学习小组促进制度》等专项制度。《晨练制度》要求大一学生必须参加晨练,并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给予学分,以保证晨练能长久坚持并落到实处。《课堂考勤制度》规定,考勤工作的开展由学生干部、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共同执行,考勤的职责、方法均有详细的明文规定,各环节的负责人与执行者分工明确,即保证考勤的正确率,又保证考勤工作的效率。每周公布考勤结果,缺课的学生由辅导员谈话了解情况,无正当理由的进行批评帮助。《专职教师讲座制度》要求学校所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术讲座,并由校园电视台进行同步录制播出。根据该校的《教师办公室定期答疑制度》,每个教师都有固定的办公室,每周公布本周教师在办公室答疑时间表,方便学生找教师解惑答疑。 锦江学院通过学风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出勤率高,课堂纪律好,学习自觉性强,图书馆晚间和假日座无虚席,校园处处可见读书的学生,暑假总有近千名学生留校复习。 锦江学院的学生学习互助小组是锦江学院学风优良的最好体现。最初,学习互助小组只是由四五个同学自发组成的,内容、形式也比较单一。随着学风氛围带来的良性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加入进来。学校第一个发起成立互助学习小组的是经济学院的周正潘同学,他于2010年首先发起倡议设立“周正潘互助小组”,由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当导师,为低年级学生义务辅导或授课。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短短三年时间,“周正潘互助小组”由6名学生导师发展到30余名,学员由6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余人,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互助学习的内容也从高等数学发展到十余名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互助中心应运而生。在刚刚过去的2012-2013学年,2011级和2012级中,全校12个学院中的7个学院的年级第一名都是学习互助中心的学员,多个学院的前10名里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也都是学习互助中心学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专业年级前25名有22名为学习互助中心的学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年级前10名有8名同学为学习互助中心的成员。学生学习互助中心基础班同学经过中心的辅导后,期末考试无一人挂科,其中不少同学还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 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绘制学校优美画卷 如果不是亲自到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实地考察,很难想象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距离成都50公里的地方,会有一所环境如此优美、设备设施如此完善、办学成果如此丰硕的大学。一位北京的家长到学校考察完毕后,忍不住赞叹说,学校就像一颗镶嵌在岷江边的绿宝石,太美了! 每日清晨,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校道绿荫下、锦江大草坪或文泉湖畔,总能传来琅琅的读书声,闻声望去,那是锦江学子正在晨读。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地;如今校园中楼宇风格尽显,校园道路便利通达,处处绿意盎然。通透简洁的教学楼群,大片碧绿的草坪,校道上枝繁叶茂的大树,广场上的精致的弧形花岗岩地板……整个校园显得生机勃勃、现代大气。学校各处的地理名称也充满了人文气息,杏坛广场、文泉湖……这正是学校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的集中体现。 该校选址在距成都半小时车程的眉山市,创办者正是看中了这个地方浓郁的人文氛围和闹中取静的办学环境。眉山在宋代曾出了886名进士,是大文豪苏氏三父子的故乡,也是唐代辞官侍母的大孝子李密的故乡,李白磨杵成针的故事就发生在离学校不远的象耳寺下,这里也是彭祖的养生之地。 该校按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理念规划建设,建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图书馆、行政大楼、大礼堂、学术报告厅、体育场馆、景观公园、生态湖等;拥有了配套完善、舒适的师生宿舍楼群、师生餐厅、健身房、咖啡厅等生活休闲设施。 校园内植被丰富,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植物,让人目不暇接,学校一年四季鲜花竞放。锦江师生在眉山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整洁大气且富有内涵的校容校貌陶冶了广大师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劲头。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校第二教学楼群即将投入使用,该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即将开始,届时,美丽的滨河公园、实训中心、游泳馆、东坡书院、影剧院等将陆续建成。 建校7年,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已迈出了“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小常青藤”的坚实步履。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锦江精神,按既定的蓝图,强化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再铸独立学院教育新辉煌。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8 , Processed in 0.07061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