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新一轮“三个一”活动又开始启动。这一活动是在该院“百名教师帮扶百名学生”工程的基础上,从2012年11月开始实施的,学院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班级,一名教师联系一个学生宿舍,一名教师帮扶一名困难学生。在首批“三个一”工程中,53名领导、干部联系了53个班级,50名教师联系了50个宿舍,50名教师帮扶了50名困难学生。这是该院以生为本、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作为一所民办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紫琅职技院的生源并不理想,基本上是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的学生。特别是近几年,江苏在民办高校和部分公办高职院校中试行注册入学制度,该院的生源又有了新的变化。“民办高校的学生有些存在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能力比较弱等现状。”学院党委书记周家华教授这样介绍。 “民办教育是在做善事,我们要怀着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大爱之心去管理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紫琅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明宇经常这样说,“把信任、爱护、沟通、指导渗透到关爱学生的各个环节,只要管理教育得当,每个学生就都有可能成人成才。”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三个一”活动推开以后,董事长陈明宇工作虽然很忙,但仍然亲自联系“会审”112班,多次下到班级开展主题班会,参加班级活动,同时他每年帮扶1—5名困难学生。高教研究室主任陈荣华教授不仅联系班级,还经常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回家用餐,为他们添置衣物,并通过QQ指导引领学生。软件系王兴洲老师经常往自己联系的学生宿舍跑,发现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生活散漫、迟到早退,有的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困惑。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他知道对这些学生仅仅靠说教是没用的,必须因势利导。对于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他逐步让他们参与游戏软件的开发。对于生活散漫的学生,他不断把他们吸引到学校和班级的具体事务中。在潜移默化中,这些学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图书馆的韩春霞老师和李玉同学结对帮扶,李玉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韩春霞把她带到医院检查治疗,还给她买了营养品。在韩老师的带动下,王玲梅、杨海燕、郭英华、柳育端、陈丹青等老师也加入到了爱心行动中,为李玉同学送衣物。学工处、团委帮助她寻找安排勤工俭学岗位。渐渐地,李玉身体健康了,学习也进步了。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多的特点,紫琅职技院加大助困力度,制定并实施了《特困生补助实施办法》,奖助学金的投入不断增加。仅2012年,学院就拿出了1000万元奖助基金,鼓励优秀学子就读紫琅学院。办学至今,学院的奖助学金已超过3000万元。学院安排专职人员协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为大一新生开设了“绿色通道”,还通过缓交及部分减免的方式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饮食与营养,学生食堂制作低价菜肴,每顿提供免费汤,经费由学院统一补贴。 形成引导和教育的合力 为了进一步做好管理和育人工作,紫琅职技院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1∶150的师生比配强辅导员,同时还配备兼职班主任。近年来聘任的辅导员中,有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工作阅历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定期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主题班会、个人才艺展示、演讲比赛等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技能竞赛,不断地提高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地激励辅导员,该院积极鼓励和提倡辅导员攻读研究生学位,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把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充实到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上去,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有了更宽广的进步成长空间。 2011年以来,紫琅职技院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家校联动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载体,每学期邀请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学生家长来到学院,就学院建设、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后勤及安全工作进行实地查看,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时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反馈,认真改进,完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有位家长提出来希望学院宿舍能够控制网络的使用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休息。为此,学工处、后勤处专门召开座谈会,并对兄弟院校公寓网络管理进行了调研,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后,经过和资产处、现教中心、电信公司沟通,通过电信上网设备电源控制,每天晚上12点断网,以保证学生正常休息。 学院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校系领导班子以及干部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公办院校已退休的党政干部和教师,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学院在民办高校中较早成立了校系两级关工委组织,实行“一岗双职”,这些退下来的老同志,既承担学院现职岗位的职责,又担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原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宝根教授,既是学院的院长又是学院关工委的成员,他负责联系一个班级并定期为他们上班会课。原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董桂兰副教授是学院质量管理处的处长,她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作为教学督导检查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她的职责,同时她还以关工委委员的身份经常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目前这支队伍已拥有近30人。 学院相继成立了“大学生素质特训队”和“自我管理委员会”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学院“大学生素质特训队”是江苏省首支大学生素质特训队,首批学生80余名,队名们起早贪黑,坚持军事技能和素质训练,培养自律、自强、自觉意识,在校园内防灾应急、军训助教、安全巡查、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我管理委员会创办的刊物《紫苑风》,及时将同学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经验、有益的意见、要求反馈到学院有关部门,在帮助学生成长、维护学生权益和学校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和发展 “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时考分都比较低,但他们动手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王宝根院长表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差生,他们只是应试教育的不成功者,经过学校培养和个人努力,他们一样可以成才。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学院大力实施“学生素质特训工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每年都要举办迎新生文艺晚会、元旦晚会、读书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辩论赛、春秋季篮球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提升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增强了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各项活动,学院涌现出了“学习之星”、“社团之星”、“自强之星”、“创业之星”等百名紫琅之星,并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共同发展。 紫琅职技院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和奉献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该院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进社区”志愿服务,深入工厂、企业、社区乡村,为广大群众开展科技扶贫、社会调查、支教、环保宣传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成果。 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工作,以建设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为契机,确立了“为学生植入创业元素,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创业教育理念,在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宗旨,从普及化到精英化两个层面实施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意识启蒙、创业技能提升、创业项目孵化三个阶段,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实现创业教育普及化、创业实践项目化、创业管理规范化、创业平台基地化、创业指导全程化的“一个宗旨、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四个融合、实现五化”的培养举措。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业园是江苏省民办高校中的首个省级科技园。2012年,院董事会决定将南通紫琅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进行建设,划拨出2000多平方米楼层建筑专门用于大学生创业,出资2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学校专门制定出台了《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大学生创业申请、创业指导、项目孵化和后期跟踪管理等工作。通过项目申请、专家论证、选派创业指导老师团队帮助创业学生落实和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税费减免和创业优惠扶持政策。2012年下半年,该院遴选51名学生,组成了首届创业示范班,配备专职教师3人和兼职教师28人,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帮助,植入创业基因。一年来,首届创业班51个学生中,共有21人创业,创业项目共8个,具有法人资格的4个。学院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院创设“车间即教室,产品即作业,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的教学环境。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009年以来,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类技能大赛获奖46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2013年学业作为全省民办高校仅有的代表,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两个团体二等奖和两个单项奖的好成绩。所有毕业生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至少取得一项技能证书。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十分注意练就实战工作的本领,就业后普遍能顶岗、上手快,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后普遍得到社会的肯定,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企业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学院为他们订单培养人才,一批以企业命名的“国盛班”、“秦海班”等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在班上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以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他们企业工作。据统计,近3年该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6%以上,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还有一批学生成功自主创业,其中应用电子专业的陈领创办了上海享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谭黎明创办了扬州莱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装潢艺术专业的汤海燕同学创办了南通小不点商务策划有限公司,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赵忠操同学创办了吉兴彩钢。 学生在关爱中不断成长、在关爱中懂得付出。近3年来,该院先后有数千名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温暖”等志愿者活动。学生捐款、缴纳特殊团费两万余元,参与献血千余人次。 (沈宝衡 赵怀斋 官宝菊 缪亚东)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7 , Processed in 0.06489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