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革固鼎新促发展 继往开来谱新篇

2013-10-17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 评论: 0

摘要: 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6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历经私立川北农工学院、私立川北大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数易其名 ...

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6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历经私立川北农工学院、私立川北大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数易其名,却始终秉承“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质朴而忠诚地诠释着“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地为基层和基础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使命,写就了一段薪火相传、芳华隽永的教育史,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末,敢为人先的西华师大人提出和实施了建设新校区的宏伟目标。新世纪伊始,新区一期工程竣工,一所崭新的大学拔地而起。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开启了更名后的十年新征程,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来,学校新区建设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根本改善,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十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狠抓学科建设,注重科研创新,凝练大学精神,全面推进“申博工程”和“质量工程”,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这所嘉陵江畔的高等师范院校攥紧拳头,以“西华师大速度”朝着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不断奋斗,在发展史上写就了新的华章。

学科建设解决好一个“人”字

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核心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也是学校学术水平、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主要标志。在西华师大人看来,学科建设要围绕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做好文章,尤为关键的是“人”。

十年来,西华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以“人”为先,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抓住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德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名校进修与博士后流动站计划”、“科研创新团队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等,重点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稳定工作,高层次人才数量逐步增加。学校每年提供“青年教师素质提升项目”专项经费,通过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学位提升计划”、“青年教师进修计划”、“青年教师各类短期业务培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等,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队伍。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9人,副教授37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9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14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全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与十年前相比,专任教师数量增加663人,高级职称人员增加314人,博士增加165人,硕士增加694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增加186人(次)。教师队伍逐渐壮大,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学历水平显著提高,年龄、学缘结构极大改善。

十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学科建设中长期建设规划,明确了发展具体思路,大力推进“申博工程”和“一级学科建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0 9”学科作为近期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使其形成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的优势。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科建设经费的效益,学校出台了《学科建设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近四年,每年的学科建设经费都大幅度提高。

正是基于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学科投入进一步增加,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一系列科研成果陆续开花结果。省级重点学科达到9个,硕士点一级学科15个,涵盖硕士点二级学科108个。十年间,省级重点学科增加了6个,硕士点一级学科从无到有,二级学科则增加了88个。新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2009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6项,其中国家项目8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9196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58篇,CSSCI、CSCD收录1279篇;出版学术专著186部;获国家、省政府科研奖61项,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整合资源、重点培育、鼓励特色、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十年来,学校根据“四年一贯、逐步养成”理念,整体设计“从职业体验、见习、实习、专业技能竞赛”等实践教学过程,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建设、资源共享、保证基础”的原则,重点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本科非师范类专业校内实训室;进一步强化实习工作管理,加大实习工作经费投入,2013年,学生教育人均实习经费达到部分部属高校水平,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2011年开始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即“优秀园丁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三个专业成功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实施“卓越计划”以来,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相关行业的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学校每年面向学生设立100余项“西华师范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仅2013年即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项、参加“东芝杯”连续两年获得西南片区高校最好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国家、省级竞赛活动,获特等奖14项,一等奖67项,二、三等奖325项。

十年来,学校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使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现有23个二级学院,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的63个本科专业,建设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个国家教学团队、16个四川省特色本科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41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教师近三届获得国家、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十年来,学校完成了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两大转型,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由此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化育人 学生烙下“西华品格”

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承的殿堂,更是文化浸润与人格锤炼的场所。学校积极探索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着力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了具有西华师大特色的“文化引力场”,使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子身上都深深烙上了“西华印”。

十年来,在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进一步增加了新生节和社团文化艺术节,相继打造出了“读史年华”历史剧展演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和特色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已经成为了西华师大学子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成为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十年来,学校着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未来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关爱之心和奉献之心。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感恩教育活动、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红烛精神”大讨论系列活动和感恩社会的志愿服务特色活动。

十年来,学校每年都组织近20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四川省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留守学生互爱之家”的建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十年来,学校不断总结提炼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用榜样的力量鼓励人”、“打造三节、弘扬三化、培育三心——西华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共筑育人魂、同圆中国梦”等一大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教育部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十年间,学生中涌现出了诸多典型:全国优秀支教教师游燕,许愿、包天阳为代表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道德模范等。他们的光辉事迹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今正激励着一届届西华师大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西华师大的前行得益于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得益于强化科学研究,得益于开放性办学思维,更得益于全体西华师大人的共同付出,但最重要的是源于党的建设。

十年,是一份收获,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激情,一种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华师范大学正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地为基层和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描绘着科学发展的新一轮宏伟蓝图。豪情满怀的西华师大人,将以更加宽阔的视野,从嘉陵江畔启航扬帆,铿锵奋进,再谱华章。(谭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7 , Processed in 0.05165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