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爱丽丝·门罗:从小镇走向诺奖

2013-10-22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爱丽丝·门罗成为第13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瑞典学院评价她的作品为“清晰而具有心理上的高度真实,说故事的方式亦精雕细磨”。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着地写作短篇 ...

爱丽丝·门罗成为第13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瑞典学院评价她的作品为“清晰而具有心理上的高度真实,说故事的方式亦精雕细磨”。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着地写作短篇小说,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当代的契诃夫。(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本报记者 张春铭

日前,瑞典学院对外宣布,将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这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次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这样评价她的作品:“故事令人难忘,语言精确而有见地, 朴实而优美,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并将她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虽然广受文学评论界赞誉,但门罗在中国普通读者中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作家。有媒体称,获奖前,仅有一部作品《逃离》被翻译成中文。门罗只有一个中译本吗?门罗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她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本报记者专访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副教授赵庆庆,请她带我们走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

在农村和小镇成长,因没钱只上了两年大学

一直到上大学,她才从农村走出来。相对于农村的社会风气来说,门罗说自己是“局外人”,不过,她毫无怨言,默默争取自己发展的空间,认真练笔,尊重艺术,一步步走向了文学顶峰。

张春铭:我很好奇,门罗成长的农村封闭保守,女孩子做家务,相夫教子,很少有人上大学,她是怎么成为了作家?最后还获得了诺奖?

赵庆庆:门罗1931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休伦县温格姆镇的郊区,这个小镇靠近五大湖之一的休伦湖,人口约3000,是一个典型的加拿大小镇,生活平静,也可以说是单调沉闷。这样的加拿大小镇,还有农村,让门罗成功写了一辈子。

门罗的父亲是狐狸养殖户,母亲当过小学教师。门罗小时候就喜欢编故事,最早是改编安徒生《海的女儿》的悲惨结尾:善良美丽的小人鱼没有化成泡沫,而是和王子结婚了。她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编故事。她做这些都是瞒着别人的,她周围的人忙于生计,干活,养家,很实际,尤其是女孩子,读书少,上大学少,当作家更是闻所未闻。

门罗10岁时,母亲患上了帕金森症,门罗做家务,照顾母亲,挤出时间看书。一直到上大学,她才从农村走出来。相对于农村的社会风气来说,门罗说自己是“局外人”,不过,她毫无怨言,默默争取自己发展的空间,认真练笔,尊重艺术,一步步走向了文学顶峰。

张春铭:门罗高中毕业后,原本应聘了教师,后来读了大学,这段经历是否对她最后走上作家之路有影响?

赵庆庆:17岁,门罗高中毕业。那时,加拿大小学教师奇缺,有高中毕业文凭,就可到小学教书了。门罗受聘到一家小学,班上有11名学生。后来,她得到了西安大略大学的奖学金,便进入了大学的新闻专业,但她并不是真的对新闻专业有兴趣,而是觉得上了大学,就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她仍然钟情写作,有三篇短篇小说发表在叫Folio(弗里欧)的学生文学杂志上。她对自己能上大学非常高兴,说“自由”了,“能第一次以自己的方式走进世界”。但门罗大学只上了两年,因为奖学金断了,门罗没能毕业,也没拿到任何学位。门罗成名后,她的母校请她当住校作家,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门罗的大学经历是不是对她走上作家之路有影响?或多或少,有的。比如,她在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短篇小说中有像大学教师雨果(《素材》)、大学生安妮塔(《假发》)、研究生朱丽叶(《机缘》)这样的人物,非常写实生动,如果没有大学生活体验可能会塑造不出来。最重要的是,门罗走出了农村和小镇封闭的环境,开拓了眼界,坚持了文学梦。

张春铭:门罗的家族有人擅长写作,这似乎从小就是一种熏陶?

赵庆庆:门罗家是有写作天分的。门罗的祖上可以追溯到詹姆斯·郝格(James Hogg,1770-1835),他是苏格兰作家,诗人,是司各特(著名历史小说家,国内早有不少译本)的朋友。他用苏格兰语和英语写作,最有名的小说叫《私人回忆和罪人的忏悔》。门罗的父亲也能写,1976年去世前,写完了一本描写拓荒者的长篇小说,3年后还出版了。门罗对父亲的写作,用“非常好”来形容。门罗有四个女儿,三个长大成人。大女儿西拉2002年出版了回忆录《母女的生活:和爱丽丝·门罗一起成长》。所以,可以说,门罗家有点祖传的文风。

门罗的父母没什么钱,但家里有各种书,门罗七八岁就读写英国历史的书,是个成绩好、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女孩子。

门罗的《石城眺望》是她的家族史,里面关于她家世代怎样喜欢读书、写作,描述很详细。

孩子午睡时,构思创作

在孩子小时,带孩子,做家务,写作的时间的确有限。孩子午睡时,门罗不睡,泡杯咖啡,坐在沙发上构思。第二天,孩子睡时,再接着想。

张春铭:门罗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家庭主妇,她怎么有时间从事写作的?

赵庆庆:门罗上大学时,和同学詹姆斯·门罗相恋,20岁辍学嫁给了他,搬到了几千里外的温哥华,后又搬到了温哥华岛上的维多利亚市,在那儿开了家门罗书店。门罗在那里一住就是20年,直到1972年离婚。四年后,门罗和地理学家杰拉德·弗莱林结婚,定居安大略省的克林顿小镇。

门罗22岁当母亲,生了长女西拉,同年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短篇。24岁生了凯瑟琳,孩子没活过一天就夭折了。26岁生了第三个女儿詹妮。在孩子小时,带孩子,做家务,写作的时间的确有限。但门罗迷创作,这就能让她挤出时间想和写。孩子午睡时,门罗不睡,泡杯咖啡,坐在沙发上构思。一般是先有画面、意象,然后是人物、情节、对话什么的。有时,孩子醒了,也只能想到哪里算哪里。第二天,孩子睡时,再接着想。门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写作,既简单又不简单。第一稿总是很顺畅就写完了,随后是痛苦的修改过程,最后还要加入很多东西,等等。”

孩子成人后,门罗说自己还是喜欢坐在家中,望着窗外,等要写的东西在脑子慢慢定型后,速成初稿。她的丈夫会说,“我知道,你在想东西。”门罗打趣说,“要不然,你会以为我是世界上最懒的主妇。”门罗独坐静想的习惯,有点像中国作家汪曾祺先生(同样写绝了描摹小镇、农村和小人物的短篇小说):枯坐在家里的沙发里,盯着墙壁,一声不吭,好像入定似的,一旦酝酿成功了,一挥而就。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门罗有自知之明,她坚持写短篇。她列举的师法对象——美国南方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弗兰纳里·奥康纳、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都是写短篇的高手。《纽约客》编了门罗稿子十几年的黛伯拉·特里斯曼采访过门罗,问她为什么老写短篇。门罗提到创作时间有限,她佩服那些写长篇小说的,但一想到写500页,写上几年,十几年,她就担心,万一有什么意外,死了,不是白写了吗?

张春铭:37岁时,门罗的第一本书获得了第一个总督奖——加拿大的最高文学奖。这是厚积而薄发的产物。

赵庆庆:1968年,门罗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欢乐影子之舞》出版,荣获总督奖。此前,她在加拿大文学杂志上发表了17篇作品,全是短篇小说。门罗写短篇的投入一点不少,平均每年才出一篇,真正的慢工细活。

读门罗短篇,像欣赏中国山水画

“我们看的,不仅是她在20页中能说那么多东西,比一般小说家说得多,她还能说得周详充分。她的一个短篇跨越几十年,那么自然。”她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真正的艺术家”,是让人心服的。

张春铭:在短篇中,门罗如何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呢?

赵庆庆:门罗的短篇译成中文一般十几页,几十页。短归短,可故事套故事,前后呼应,细节处理,尤其是结尾,一点都不马虎。读到最后,你不由感叹:啊,门罗在谋篇布局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有些读者觉得门罗东拉西扯,单从局部看,有点这样,但统观全篇,就会发觉所谓的“东拉西扯”都不是废笔冗文,是故事之树上活生生的枝桠,不是无用的枯枝野蔓。

比如,门罗第一本书中有一篇《一盎司治病药》,讲述少女经历挫折成长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一个小镇,类似门罗的故乡温格姆。主人公“我”是位少妇,讲述初恋。上高中时,她爱上一个男同学,但两个月后就失恋了。于是,她在当临时保姆时偷喝了主人家的威士忌,没想到酩酊大醉,同学们赶来帮忙,引起了一场闹剧。小镇居民深受传统和戒酒运动的影响,对她有所非议和冷落。她感受了人生的复杂,逐渐成熟起来。这个故事采用第一人称(门罗故事的常见叙事手法),使主人公及其经历真实可信,今“我”回忆旧“我”,插入反思性的评论,把“我”的心理和小镇人事展示得丝丝入扣。整个故事流畅有致,“穿越”自然,非常完满。

还有代表作《我年轻时候的朋友》,也是成年的“我”回忆和怀念母亲和母亲年轻时的朋友,交织着母女两代的冲突。小说以“我”梦见病故的母亲开始,以“我”的母亲梦收尾,中间通过“我”读母亲的旧信,引出她年轻时结交的农场姑娘弗洛拉。在讲述弗洛拉和疯姐姐、姐夫、自私护士、农场命运的故事时,也显露了“我”对弗洛拉何以那么热情、能干、逆来顺受的好奇,这当中又包含了对苏格兰卡梅伦教派的钩沉和“我”对叙事主观性的看法。虽是短篇,却是一波三折,精细复杂,同时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诺奖评委彼得·艾格伦德说:“我们看的,不仅是她在20页中能说那么多东西,比一般小说家说得多,她还能说得周详充分。她的一个短篇跨越几十年,那么自然。”

读门罗,有点像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小见大,尺幅之内,气象万千,也有点像逛苏州园林,亭台楼阁,疏密井然,不是一览无余,而是曲径通幽。

张春铭:门罗被公认为“文体家”,请讲讲她的语言特色。

赵庆庆:老话说,“千古文章重白描”,“墨分五色”。功力深的作家,不在辞藻繁复,新潮,不在浓墨重彩,不在表层的冲击,而靠语言的质地和韵味。门罗是语言大师,是将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结合的高手,她的语言简朴,精确,优美,传神。一句话能写活一个人。她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真正的艺术家”,是让人心服的。

门罗对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女性深层的各种心理,不同年龄的,各行各业的,理性的,非理性的,都捕捉得很准。

有的读者看过根据门罗短篇《熊从山那边来》改编并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柳暗花明》(Away from Her),写老年人的,妻子得了老年性痴呆,不认得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在疗养院里和另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相爱”了,丈夫找到了轮椅老人的妻子,诉说、倾听、商量……这些老年人的语言和心理,门罗写得真是妙。影片虽然和门罗原著有出入,但保留了门罗语言和结构的特色,属于过目不忘,往心里去,让你无奈又有所慰藉的影片,让人不由想起香港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叶德娴、刘德华主演)——也是探讨老人境遇、人生晚景的。

门罗获诺奖,水到渠成

是“坐家”,安心坐在家中仔细想,认真写,给国际知名的文学期刊《纽约客》供稿近40年,平均四年出一本书,出了14本,本本高品质。作家写作,不是为获诺奖。也不应该以有没有获诺奖,来衡量作家。

张春铭:当门罗在睡梦中被女儿叫醒,得知2013年诺奖落在她家时,她说自己并未料到。这是她一贯的谦逊。

赵庆庆:门罗是低调的。从小生长的农村环境,让她觉得“最糟糕的事是让人注意到自己”。最初,她寄出作品时,也考虑到文坛和她的生活圈是井水不犯河水,周围不会有人注意到自己。她甚至希望人们不要读她的作品,担心他们受伤害,虽然她无意伤害任何人。

门罗在小镇居住,即使在温哥华、维多利亚这样的城市里,她也是做家庭主妇。她参加读书俱乐部,也旅游,1981年还随加拿大作家代表团来到了中国,写下了《透过玉帘》这样的游记短文,但她总体来说,是“坐家”,安心坐在家中仔细想,认真写,给国际知名的文学期刊《纽约客》供稿近40年,平均四年出一本书,出了14本,本本高品质。她超强的观察力、将生活点滴艺术化的能力、对短篇的执着,以及自知之明,成就了她自己。门罗获奖后说,“我的作品能传开,主要是因为短篇小说。我真的希望,这能让人明白短篇小说是重要的艺术,不是写长篇前随便玩玩的东西。”

2009年,她的新作《太多的幸福》出版,她让出版社不要送去参加吉勒奖评选,这是加拿大的文学大奖,奖金高达4万加元。她说,要给年轻人机会,而她已得过两次了。

门罗不太喜欢上媒体,但若上了,她接受采访,回答读者提问,既活跃又风趣,而且言语实在,没有什么大话空话。获诺奖后,她接受加拿大广播电台的采访,但说得很少。“获诺贝尔,就像那些白日梦中的一个,可能会发生,但很有可能不会。”门罗一度激动无语,“似乎太不可能了。美妙的事发生了……难以言表。”

张春铭:她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创造态度,不仅对于文学,对于学术研究也有借鉴价值。

赵庆庆:当然有,那还用说。国家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同样需要脚踏实地的人。作为人,应该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门罗,只不过是万千这样人中的一员罢了。

张春铭:这次门罗获诺奖,有人说是冷门,您怎么看?怎么看待她和村上春树?

赵庆庆:是有点意外。因为诺奖很少颁发给短篇小说作家,加拿大另一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长篇、短篇、诗歌、文论都有佳作,创作量比门罗大,质量有口皆碑,没有先得诺奖。不过,她比门罗小8岁,今年74了,也许过几年,她也会得。村上春树据说是第五次被提名诺奖了,知道他的中国读者远比知道门罗的多。他获奖,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作家写作,不是为获诺奖。也不应该以有没有获诺奖,来衡量作家。

张春铭:门罗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了,为什么国内读者对她很陌生呢?

赵庆庆:门罗绝对不是一夜成名的。在欧美文坛,从1968年她出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欢乐荫影之舞》起,门罗的文运都是很稳定、顺畅的,加拿大的总督奖、吉勒奖、延龄草图书奖、摩尔森奖,英国的W·H·史密斯奖,美国的马拉默德短篇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国际性的布克奖、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基本上都拿遍了。她的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影,也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可以说,她在国外享有盛誉。国内研究加拿大文学或英美文学的人,或者关注国外文学的人,还是熟悉门罗大名的。国内有以门罗做硕博论文的,有以门罗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

张春铭:翻译家李文俊先生译的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实体书店买不到,网上书店也卖脱销了。难道门罗就只一个中译本吗?

赵庆庆:不是。李文俊的《逃离》译本出来前,上个世纪80年代,门罗的短篇小说就被翻译过来了,一般在加拿大短篇小说集里,比如《加拿大短篇小说集》(蓝仁哲编,1985)、《欲对你说:加拿大短篇小说精选》(蒋立珠等编译,1991)、《加拿大女作家短篇小说选》(赵璊编,1994)、《冰河之滨:加拿大短篇小说选》(周之南等编译,1994)等。翻译文学杂志也登过门罗的短篇佳作。像中国最悠久的翻译文学杂志《世界文学》不仅在1998年第6期采用门罗的照片做封面,而且发表过她的数篇中短篇小说,如《善良女子的爱》、《逃离》、《激情》和《熊从山那边来》。该杂志(2007年1期)还刊登了门罗访谈录,展示了女作家对创作朴实、认真的态度。《外国文学》(2012年第5期)也发过门罗的短篇。

门罗获诺奖,的确是契机,引起大家欣赏常被忽视的短篇小说,顺道瞅瞅加拿大文坛的风景。门罗接受加拿大广播电台采访时也表示:“我特别高兴,获奖让那么多加拿大人开心,也高兴人们会因此关注加拿大作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7 , Processed in 0.06234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