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数说”南京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3-10-29 16: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南京市农村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让农村孩子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南京聋人学校学生在新教室里使用ipad上地理课。南京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投入2亿元为学校整体出新改造。 南京市第一中学一批骨干教师流动到瑞金路校 ...

南京市农村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让农村孩子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南京聋人学校学生在新教室里使用ipad上地理课。南京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投入2亿元为学校整体出新改造。

南京市第一中学一批骨干教师流动到瑞金路校区,让该校赢得百姓信赖。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南京市铁心桥小学学生在崭新的运动场上参加“快乐星期三”橄榄球兴趣小组活动。

南京原14个区县2009年全部通过首批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区县建设水平评估,以此为节点,南京市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快全市义务教育从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新要求。

在南京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走访时,笔者发现,南京通过超前的政策顶层设计、智慧的多路径资源配置、博爱的政府扶困助学体系构建,开创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崭新局面,让生活在这座崇文尚教的教育名城里的孩子们普享优质义务教育。

投入:2亿元和10亿元

【数字】“十二五”以来,南京市本级转移支付农村学校的财政资金超10亿元。近两年,南京投入2亿元改善农村中小学食堂,保障农村孩子“舌尖上的幸福”。

【故事】高淳区漆桥中心小学,学生们上午在崭新的塑胶跑道锻炼玩耍,中午在改造一新的学校食堂吃着“比奶奶做得还香”的热乎乎的饭菜,中午原先校门口爷爷奶奶组成的送饭大军不见了,街道城管队员直呼“清闲多了”。

地处南京南端的高淳区刚刚撤县建区,而当地的农村中小学生早一步拥有了不亚于城市中小学的教学生活条件,切身体验到了“舌尖上的幸福”、“足尖上的快乐”。

2009年,南京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标志着义务教育全面达到了省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从那时起,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侧重点已转到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上。”南京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近年来,南京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工作意见》、《关于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经费投入就必须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据了解,南京根据市教育部门、规划部门等共同编制的《南京市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南京市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等规范性文本,对全市城乡学校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形成学校分布均衡、服务半径适中、服务人口合理的教育结构,在规划城乡发展的同时,同步规划教育发展。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南京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16.97%,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达83.75亿元,近5年来,市本级转移支付农村学校的财政资金超过10亿元。南京实施“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建设工程”累计投入2.4亿元,共完成180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塑胶运动场地改造。同时,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近两年累计投入2亿元,改善食堂面积10多万平方米,使农村中小学生就餐环境彻底改善,学生在校就餐率由平均不足50%上升到90%以上。

南京为构建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战略,打造城乡携手、资源共享的立体格局,用3年开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市的中小学全部实现了“校校通”,99%的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了规定标准,98%的城乡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十一五”以来,先后启动了中小学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农村小学提升工程、现代化小学创建工程、区域教育面现代化创建、示范初中创建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运动场改造、农村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等,高位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局每年安排1000万-120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用于暑期组织千名农村教师进城免费培训;开展“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行动”,实行城区与农村,区与区、校与校结对帮扶。

扶困:3700万和1800万

【数字】2012年,投入3700万元用于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年来,南京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券”资助金额达1800多万元。

【故事】自从担任新学校莲花实验学校校长以来,原建邺区热点学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李建华就把起床的闹钟提前了半小时。这所学校80%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要求教师们从细节上注重“有温度的教育”。“我们甚至连卫生间都配了手纸,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他介绍,该校设立了全市首家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研究中心,“融合教育”研究成为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据介绍,建邺区政府按照一类标准为学校新建了校舍,占地34000平方米,校舍面积是26292平方米,现有学生1602人。建邺区对全区所有符合基本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做到了全接纳、同城化、共发展。

2012年,南京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有3700万元作为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在南京,7万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普享同城待遇、同班就读、同步发展的“三同”教育。为提高他们受教育质量,南京近年不断扩大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目前初中接纳率实现全部,小学接纳率也达到95%以上。鼓楼区原宁工小学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他们开展“三同教育”曾受到国家表彰,2012年,鼓楼区教育部门将该校纳入热点名校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并更名为宝船小学,还选派拉萨路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江和平出任校长。

长期以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特殊困难学生的义务教育,是南京的教育经费的倾斜重点之一。

今年9月1日,在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之一的栖霞区南湾营保障房片区,新建成的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正式启用。漂亮的校园和第一中学派来的校领导让家长和学生们兴奋不已。“十二五”期间,南京将先后有十多所像第一中学、金陵中学、南师大附中这样的品牌学校陆续进驻全市四大保障房片区,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中低收入家庭的门口。从2003年开始,南京就率先全国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发放义务教育助学券,之后不断地“扩容提标”。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城乡低保家庭、纯农户低收入家庭、特困职工家庭等六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全市普惠性免收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之外,还能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享受财政拨付的生活补助。

在南京聋人学校,一群聋孩子正在提档升级后的新教室里用ipad上世界地理课,学生们正在用手语热烈讨论着欧洲的风土人情。据该校校长陈金友介绍,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在南京受到高度重视,残疾学生教育长期坚持全免费,全市对特殊教育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的8倍安排公用经费,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市教育部门投入1亿元为我们学校整体出新,学生成长环境让很多外地同行很是羡慕!”据悉,全市90%特教学校已达到江苏省现代化标准。2012年,南京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南京特殊教育“双业创优”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快全市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从义务教育向学前3年和高中阶段延伸,实现残疾学生15年免费基础教育高位普及。初步形成升学教育体系完善,升学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服务融为一体的南京现代特殊教育体系。

“在博爱之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不能忘了困难群体子女、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吴晓茅表示,在南京,这些群体对教育认同度很高,值得欣慰。

优质:80%和95%

【数字】南京80%的小学达省市现代化小学标准,95%的初中为省级示范初中。

【故事】地处闹市区的南京市第一中学瑞金路校区今年为招生人数装不下而犯愁。“两年前,我们刚和瑞金路中学合并时,初一新生也就招到243人,学区生仅比上年多出30来人。”该校副校长朱刚介绍,作为市区教育部门合作的典范,一中管理团队进驻、制度输出、教研帮扶、资金输入四管齐下,两年下来这所学校迅速赢得老百姓口碑。“我们也有些意外,今年初一年级一下子招到485人,学区生大量回流,班额全部满员。不少附近的非学区生进不来还发脾气。”无论是在老城区,还是在长江以北的浦口区,或是在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南京市第一中学所到之处,优质资源不断放大,当地老百姓高度认可。

与朱刚同样犯愁的还有玄武区新挂牌的立贤小学的校长,他总是在拒绝上门择校的家长。在名校集中的玄武区,这所学校的经历颇具代表性。立贤小学原是城北小区配套的一所新校,玄武区将其作为热点学校成贤街小学分校,通过办学品牌、骨干队伍和教学管理输出,如今这所新校孵化成熟、破壳而出,成为城北地区家长们追捧的“香饽饽”,学校也就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南京坚持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新校”“名校托管弱校”和“名校集团化”等不同方式和策略推进“名校放大计划”已有十余个年头。如今,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热点名校,几乎都像一中一样进入“组团发展”的新模式,正是这样,让一大批新校弱校成功实现转身。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南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另一项重要选择。从2002年开始,南京一批办学基础较差、学区生外流严重的小学和初中开始“试水”小班化。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全面推广。目前,南京市参与小班化试验的小学有108所,占小学总数31%;初中有42所,占初中总数26%。这其中,一大批学校已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像玄武区小营小学,10年前,校长愁的是学区生外流日益严重;经过十余年的小班化教育探索,如今学校已成为择校大热门。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标志就是,在今年热点公办学校招生空余学额“电脑派位”报名中,小班化学校学区生报名人数普遍较少,不少学校是个位数、甚至为零。小营小学校长毛丽萍说,学校仅有的一位申请参加非学区择校摇号的本学区生家长后来还临阵反悔了。

通过发挥名校辐射功能、推进学校联盟化发展以及实施小班化教育等切实措施,南京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显著增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目前,南京80%的小学已达到省市现代化小学标准,95%的初中为省级示范初中。

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83.75亿元中:基本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支出12.8亿元,教育技术装备支出4.8亿元,教师培训支出8991万元,小班化教育专项经费4692万元。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10765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1467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1532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1797元。2013年,南京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财政保障标准,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700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950元,分别比省级标准高100元。全市基本实现了城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教师流动:7300人和700人

【数字】3年来,南京全市7300多名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通过轮岗、支教、挂职等方式进行了交流,参与流动的校级领导达700多人。

【故事】今年秋季开学,南京市大批校长、教师随着新学期的上课铃声踏入新工作岗位。南京市建邺区热点学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李建华,秋季新学期出任新校公办九年制莲花实验学校校长。“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工作环境变化很大。”李建华表示:“不过,我的人事关系已转过来了,作好了长期工作的准备。”建邺区两位特级教师——王凌、潘文彬分别出任新城小学和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该区教师和校长流动按照“促进发展有效流动,强化合作双向流动,总量控制分步流动,切合实际有序流动”的原则,采取发展性流动、结构性流动、合作性流动三种方式。“现在只有‘建邺’的校长,而不再有具体哪所学校的校长。”建邺区教育局部门领导表示:“建邺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是一潭活水。”

“教师和校长合理流动,是义务教育均衡资源配置的关键一步棋。”南京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南京市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指导意见》,要求各区从2013年起,根据本地区实际,进行区域教师和校长流动试点,确保到2015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全面推行。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须在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间进行交流。据了解,到2015年,南京各区每年教师交流比例将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城镇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将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15%。

“流动”成为南京优质教育均衡关键词,江宁区从2007年启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已全面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今年流动校长、教师达130多人;高淳区近两年有483名教师参加交流支教,“不仅有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也有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顶岗。”高淳区教育部门领导介绍,全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流动年均比例达13%;教育规模较小的雨花台区今年也有51名教师进行区内流动。南京的优质教师资源通过区域均衡配置,既积极又稳妥地向平民百姓倾斜。

“制度设计时,就要体现出优质均衡的强烈导向性。比如,我们规定对没有在薄弱学校或非热点学校交流任教经历的,不得申报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以及获市级以上综合表彰奖励。”南京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今后,名校长、特级教师定期流动将成为常态。

招生:5460人和0人

【数字】2013年,南京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达5460人,占全部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今年热点公办学校招生空余学额“电脑派位”报名中,一些小班化学校学区生外出择校报名人数为0。

【故事】“我孩子是学区生啊!我们就是选择这所学校。”一位居住在建邺路小学附近的市民说:“这学校不错,靠家近,下楼就上学。”他介绍,自己一位同事,为孩子上小学进名校,真是跑断腿,结果孩子进了门,学得也一般,“每天上学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听说有时他孩子早饭也吃不好,大人受罪,小孩更遭罪,真是打落牙往肚里咽,划不来!”据了解,地处老城的建邺路小学硬件条件并不出众,但以其教育质量和精细化管理,赢得周边居民的高度认可。该校今年申请到非学区热点名校参加摇号的学生寥寥无几。

今年,在坚持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南京率先全省试点义务教育热点公办学校派位。试点校在保证学区生入学的情况下,拿出空余的学额面向本区派位摇号,派位成功即被录取。今年整个电脑派位工作从派位电脑程序、现场公证监督、派位名单发布等一系列流程完全参照南外小升初电脑派位成熟模式,程序公开透明,场面平稳有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多了一种选择,但很多名气并不太大的学校学区生选择学区校就读比例比往年却有所增加。今年申请参加小学新生电脑派位的学生,大多来自派位学校周边学校。

“尽管盲目择校的家长依然不少,但综合考虑人力、精力、财力因素,尤其是招生政策的变化表明了政府抑制盲目择校的决心,对孩子择校趋于慎重务实的家长日益增多也是事实。”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沈曙虹认为,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场所和范围的拓展,都让家长不得不考虑子女入学时的交通成本、人力成本以及人情成本;另一方面,南京优质特色小学的增加,特别是不少普通小学办学水平的飞跃让家长宽心。“性价比高的家门口学校自然会吸引许多家长做出理性选择。”他表示。“从这次申请摇号的情况来看,南京一大批新优质学校对稳定学区内生源,缓解小学择校热起到了重要作用。”南京市教研室主任汪笑梅表示。

而南京从2002年实行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政策,今年进入第11年,参与高中从最初的9所增加到今年的21所,指标生计划达5460人。指标生对均衡初中生源、缓解择校矛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呼呼往上涨,一个蹭蹭往下减。一增一减,南京义务教育均衡中,招生政策杠杆妙用凸显出来。通过招生政策向普通学校的倾斜,合理配置生源,抑制择校热,是南京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中的重要经验。“招生制度改革为均衡生源、推动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了重要条件”。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据统计,南京市初中择校生比例已从2011年的26.20%下降到2013年10.4%,小学择校生比例也同步下降超过11个百分点。

“常怀草根情结、秉持公平理念、关爱弱势群体是南京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价值取向。”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下一步,南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坚持四条经验:一是制度导向聚焦优质均衡;二是坚持政策配套,综合发力;三是坚持激励政策,强化保障;四是坚持考核督导,落实政府责任,真正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方面步上新台阶。”

玄武区:发挥名校“孵化器”作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今天,我们很多老师都穿上了结婚时的礼服。因为,今天这个日子就如当年我们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一样,值得纪念!

——南京市立贤小学校长朱春明在更名揭牌仪式上激动地说。

立贤小学建校时为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分校,5年来,在总校成贤街小学的一体化管理下,该校已发展成南京城北名校。今年10月,学校更名为“立贤小学”。“虽然有了自己的校名,学校仍会在发展特色的同时,秉承原来成小的优秀文化。”这是立贤小学全体教师的共识。未来玄武区将让其带领区域内其他相对薄弱的小学共同发展。为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玄武区充分发挥名校的“孵化器”作用,通过名校建分校的形式,由名校向分校输出管理团队与骨干教师团队,推动教师流动,加强资源共享,带动分校成长为新的名校。而新的名校在条件成熟后也将承担起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责任,带动周边其他相对薄弱学校成为其分校。这种“名校带分校——分校变新名校——新名校带新分校”的发展模式,成为玄武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新亮点。

建邺区:教师流动,让老百姓对家门口学校更有信心

教师流动,让教育动了起来,激活了我内心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校长李建华谈起新岗位信心满满。

李建华是今年秋季开学建邺区参与流动的9位校长之一。近年来,建邺区校长、教师流动“刚柔相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学区制”与“联校制”管理,对同一“学区”内教师,按照“促进发展有效流动,强化合作双向流动,总量控制分步流动,切合实际有序流动”的原则,实施刚性流动。学区教师流动采取发展性流动、结构性流动、合作性流动三种方式。发展性流动是指首席教师根据学区教育均衡配置的需要,实行骨干教师流动,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25%以上的学校,实施骨干教师强制流动;结构性流动是指中、高级职称岗位超编的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在中级职称岗位工作满10年以上的教师实施流动;合作性流动是指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中小学教师,根据需求,经考核在学区内流动。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如源头活水,均衡了教育资源,盘活了薄弱学校,满足了群众的需求,让老百姓的家门口都有好学校。

雨花台区: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我孩子能在家门口上热门学校——雨花外小分校,开心极了!

——刚入住西善花苑经济适用房小区的业主张先生心情不错。

雨花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中,科学规划,采取和市级名校、本区优质学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保障房片区和经济适用房小区,提升教育质量,为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保障。区里还结合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南京软件谷建设,科学规划全区学校布局,编制了《南京市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雨花台区)》,预留充足的教育发展用地,结合用地控制和调整做好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规划改造工作,合理规划配置教育资源,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来3年,雨花台区还将规划建设、易地新建一批中小学学校,着力实施义务教育现代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江宁区: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师资均衡

我们的改革可以比喻为:消灭大锅饭,砸锅不砸碗。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部门领导这样评价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江宁区在实现硬件办学资源城乡基本一体化之后,通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软件”——教师队伍教育均衡度。2007年起,江宁试点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办学校全员分管理岗、教学岗、教辅岗、工勤岗竞聘上岗,落聘待岗,优胜劣汰,配套出台分配机制,不同岗位不同待遇。今年7月,江宁区部分学校试点侧重于全系统教师学科结构调整的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区建立学校学科教师需求发布平台,将各学校学科教师需求向相关学校学科剩余人员公布,以便其前往应聘。这一做法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在校际间、区域间有序流动,引导了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由重点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流动人员的绩效工资考核也随之转入工作学校,实行“人走关系动”,真正实现变“学校人”为“系统人”。

浦口区:一校一品,提升区域教育品位

我要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让农村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30年走在行知路上。

浦口区在义务教育均衡中,挖掘地域资源,依托人文、地理优势,开展“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建设,让特色变优势、让优势成品牌:行知小学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从乡村小学发展成为传承陶行知思想、实践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阵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红太阳小学将被誉为“南京话活标本”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局艺术引进课堂,“书画教育”走联合创建之路,30余所学校在资源上共享;“青奥文化教育”让一批中小学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教育品牌。体育和艺术在浦口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符号,而是一座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

高淳区:向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食堂的菜比奶奶做的还好吃!

——漆桥中心小学六(一)班学生张燕中午再也不用奶奶送饭了。

高淳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处处为农村学校着想。规划建设上优先考虑农村,投入近1亿元,新建砖墙中学、固城中心小学、宝塔小学,2014年规划易地新建桠溪中学、古柏小学;办学条件提升上以农村学校为主。实施校安工程、塑胶跑道工程、农村食堂提升工程,农村学校总计投入14343.8万元,占比达88.96%,区财政每年安排技术装备经费400万元,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队伍建设上实行高标准,人才强教工程考核,农村学校高于城区学校标准发放,对偏远乡村的教师实行120元/人·月的定额补助;入学机会均等上侧重农村学生。自2011年起,将热点高中的统招生指标的70%以指标生方式均衡分到每个学校,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50万元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生活补助,确保无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六合区:农村孩子眼中的教育均衡

“盛凯,明天我们班要装多媒体了,你们班的效果怎么样?”

“very good!上午语文课,老师放了一段《安塞腰鼓》视频,那叫一个震撼!真想不到,城里同学用的东西我们这么快就用上了!”

——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六(3)班李子璇与六(4)班盛凯对学校新装的教学多媒体设备充满好奇。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这几个字对六合北部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学校的变化、老师的变化、课堂的变化。六合区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区”创建工作,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300多元提高到600元;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的建成,标准化运动场地的改造,图书室电子化借阅系统的开通等等,都为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落实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大批南京城区名师走进农村小学的课堂,师资均衡难题逐步破解;“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减轻了课业负担,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兴趣小组、“快乐星期三”的活动。全区适龄儿童零起点入学,学校零拒绝,让外地来的孩子和本地孩子一起公平地站在了一样的起跑线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6 , Processed in 0.06935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