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也应当是一个被服务的行业。只有社会各界各自承担和履行好促进教育发展的责任,教育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梁海伟 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并不仅仅取决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努力,也极大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现实因素所构成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当前教育所处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有利有弊,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上,矛盾冲突比较明显,机遇大于挑战。目前,党和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教育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深化,不仅要求有学上,而且要求上好学,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前人的艰苦奋斗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教育生态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比如,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在经费投入、人事、编制等方面仍较大地受到体制机制性障碍的制约;社会在对教育提出各种希望、要求、非议甚至指责的同时,并未向教育提供相对等、匹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控职普比例等问题上尚没有形成一致共识;学生、教师、家长、群众、政府等各个层面的“人民”主体,虽然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整体的、长远的目标不存在歧义,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对教育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甚至表现出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体现在每一类主体、每一个人身上的具体的公正和满意无法短期内“一揽子”解决;社会转型期的浮躁、短视、功利主义等思想不断侵蚀着教育这方净土和孩子纯洁的心灵,教育内部也出现了种种偏差,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 理想的教育生态环境应当是共享梦想、共担责任、共尊理性。“打造幸福教育,建设和谐家园”,这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当全社会共同接纳、认可这个梦想并愿意从我做起的时候,教育才能植根大众,根深叶茂。教育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毫无疑问,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但同时,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也应当是一个被服务的行业。只有社会各界各自承担和履行好促进教育发展的责任,教育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办教育还要尊理性,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或漠视教育规律,就有可能出于好心办了错事,最终害了孩子。拔苗助长式的急功近利,育人模式的标准化、同质化,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职业教育等等,都是违背规律、缺乏理性的表现。从事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地以社会评价为标准,更不能直接服从、服务于部分人的一时之需,用表面的和谐损害更大的公正,而必须坚持理性,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 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要辩证对待教育生态环境,既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将之交给后人、留给历史去解决,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阶段和现实国情,忽视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患上问题焦虑症、悲观症;既要有问题意识,也应有过程意识,淡定地面对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去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我们教育系统内部首先要有值得社会尊重的环境,比如公开透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应先有崇高的觉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持续释放正能量,促进环境正向转变。再其次,要着力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对教育来讲,怎么强调自身重要性都不为过,而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教育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教育优先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教育来讲,一个学生只是其中一分子,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几乎是未来的全部,因此有些教育问题往往说别人都好理解,一旦轮到自己头上怎么也难接受。要破解这种僵局,做好宣传工作非常重要。每一名教育人也应当是教育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政策、解读教育规律、描绘教育愿景,让社会了解教育、相信教育,让群众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凝聚形成促进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教育的生态环境尤其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荣耀共担。(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6 , Processed in 0.06877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