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一开学,我们将借鉴深圳宝安区海滨中学的做法,尝试让全校同学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同时,让同学们尝试进行早读、课间操等自主管理。”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中学校长付立平谈及新学期的新变化,充满期待。 付立平去年9月和30余位贵州农村中小学校长一起,前往深圳挂职锻炼两个月。在深圳教育局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全程体验学习深圳市中小学的先进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 近年来,深圳对贵州教育人才的帮扶从“请进来”到“走出去”转变。2005年之前,深圳主要以派出骨干教师来黔支教、为我省培训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等形式为主。2008年至2011年,我省选派了八批共28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赴深圳市挂职锻炼。 自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贵州,15年来,除了各种教育教学物资捐助、“义教工程”项目等支持,深圳对我省广大贫困学生群体的帮扶一直在延续。据省教育部门的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1999年,深圳共向毕节、黔南两地教育捐资7300多万元,改扩建中小学152所,救助贫困生入学8423人;投入1280万元为两地分别建立奖教奖学基金。 2002年,了解到我省农村贫困学生较多、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而致使学生失学,深圳市号召全市市民捐赠,共筹措资金1亿元设立“深圳——贵州助学金”,帮助贵州贫困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学业。截至2011年,“深圳——贵州助学金”已拨付4150万元,资助全省中学生119500名。2008年起,这笔资助的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对贵州农村贫困生无疑是“雪中送炭”。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7 , Processed in 0.06038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