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是记者在宁波采访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说起宁波,不能不提宁波天然的港口优势。宁波北仑港是全国第二、世界第四大港口。然而,宁波港大而不强,大进大出的港口转运,不能带来增值效益。宁波经济过分依赖中小企业,其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全市税收80%靠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也是90%靠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不高。因此,宁波市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要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提出教育为地方经济转型服务的新要求。”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说,“如今,全市高校和职业院校主动为宁波产业升级服务的格局已经形成。” 政策优惠、加大投入 政府主导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地处北仑区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被一条马路分割成东西两个校区。在占地200亩的西校区门口,挂着“宁波开发区数字科学园”的牌子。 学院党委副书记史习明告诉记者,这个园区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和学院三方共建的一种新型的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园区自2008年4月设立后,为了鼓励企业入驻,政府对落户企业提供税收减半、场地免费等政策优惠。如今已有160家企业入驻。”史习明说。 为何要建这样的园区?史习明说:“入驻企业的资源优势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此,学院构建了“院园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参与到学院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学生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当然,政府牵头搭建这样的平台,目的不仅是为学院的办学服务,更主要的是希望利用大学的科研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据史习明介绍,这几年,学院与北仑区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依托园区相继成立了“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建立近20家科研机构,以科研孵化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用优惠政策帮助高校创建数字科技园区,是宁波市政府力推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举措之一。最近几年,宁波市政府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大手笔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初步构建起服务型教育体系。 从2006年起,宁波市联合当地高校、职业学校、支柱企业,通过跨校、跨学科专业合作,着重打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纺织服装等10个人才培养基地。至今,市财政已累计投入7500万元,共有27个学科、58个专业参与,建成校内实训基地63个,校外实训基地436个。 宁波还启动20个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建在职业院校内的机械数控、商贸物流、建筑等10个示范基地已建成,每个基地设施投入都在1000万元左右。 根据宁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20个重点产业需要,宁波市政府在高校选择若干具有较好基础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每个专业投入300多万元。同时,市政府鼓励各县区开展特色专业中职学校创建工作。到2009年年底,先后分两批评估认定了10所市级特色专业中职学校。 [1] [2] 下一页主动服务、联合攻关 高校创新机制服务产业升级 地处宁波的浙江万里学院10年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校长陈厥祥说:“10年来,学校立足办一所最有特色、最有创新特点的地方大学。” 正是靠着这种创新的精神,万里学院的会展专业敏锐地捕捉到难得的发展机遇。2007年,宁波市将会展业列为全市战略性产业,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工作目标。“我们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打报告,要求参与相关的服务工作。” “我们学校先后起草多个会展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连续两年作为核心人员完成了宁波市会展业发展报告的撰写工作。”陈厥祥说。 学院先后为宁波企业举办各类专业讲座20多场,连续多年为宁波市从业人员开展长三角会展紧缺人才证书考试提供系统培训。学院还承担了国家人保部“会展策划师”、商务部“国际贸易会展师”等人才证书的考试培训工作。 与浙江万里学院不同,宁波工程学院则发挥自身在工程领域的专业和科研优势,把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为宁波的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上。 伴随着宁波经济快速发展,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上马。为了主动服务这些大工程建设,宁波工程学院大胆创新,打破专业界限,整合学院内部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个专业,搭建起土建学科产学研平台。 这个新平台的构架包括4个分平台:一是在校内建设实验室、研究所,形成科研与检测咨询平台;二是组建设计院,形成工程设计平台;三是成立监理公司,形成工程管理平台;四是与行业协会合作,形成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平台。 几年来,通过这一新型的产学研平台,学院先后直接参与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东部新城等重大工程的科技攻关项目。平台的建工试验中心、设计院和监理公司则直接承担了宁波市的城市建设任务,技术服务产值年均6000万元。 干伟忠是宁波工程学院的老师,他直接主持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预警系统课题的攻关,大桥钢筋混凝土的“一颦一笑”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以致于大桥指挥部称他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保健医生”。 与万里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一样,宁波的其他高校也都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宁波大学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制定出服务海洋经济行动计划;浙江工商职院与地方合作建设宁海产学研基地。 梯度产品教学、学生经营餐厅 不拘形式创新深化校企合作 李莹莹是宁波鄞州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动漫专业一名年轻老师。但是,从2010年12月开始,她被校长卢鹏程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南部商务区当了一名“卧底”。 站在南部商务区行政大楼门前的广场上,小李给我们讲述了她的“卧底”工作:“商务区行政服务中心有我一张办公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挨家跑入驻商务区的各家企业,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每个月我要向校长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卢鹏程说:“我之所以舍得让一个老师全职呆在商务区,目的就是要时刻掌握入驻商务区企业的动态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等,以便更好地调整专业和教学。职业学校必须紧紧盯住行业和企业来办学。” 最近几年,鄞州职业技术中心学校不拘一格创造出多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学校引进企业典型产品构建的“梯度产品”生产性实训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所谓“梯度产品教学”,就是学校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筛选少量典型产品,引入到学校的实训教学中,按工艺复杂程度把专业技能梯度化,开发编写实训教材,形成项目教学式校本教材。 自2006年以来,学校与宁波富泰电气有限公司合作,从机械类专业入手,相继建立起8个系列18个产品的教学梯度产品。并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性实训为标志,延伸到财会、动漫等其他专业,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 学校还与宁波轻轨公司合作创造了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专业调研、共同确定招生计划、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实习就业的“五同”模式,以及“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园区联结”的“三联”模式等。 同样是中职学校,宁波市甬江职高在校企合作上的做法则有些“另类”。校长王阳似乎对办公司情有独钟。在这个学校,各专业纷纷创办起了“企业”:动漫专业办起涌动传媒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服装专业办起宁波崇德服装工贸有限公司,导游专业成立了甬江旅行社,模特专业成立了勇尚模特公司。 最值得一提的是烹饪专业,干脆让学生来经营餐厅。学校把原有的三个食堂中的一个,作为烹饪专业的实践基地,每天向近六七百名学生提供午餐。高二年级3个班的学生,采取每个月轮流经营的方式,负责整个餐厅的运转。这一做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拟市场经营运作的环境。 王阳自信地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在真实的生产流程上开展不同项目的实训,提升学生的实战技能和创业意识。” 宁波职院则利用北仑区数字科技园设在学院西区的优势,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就与园区的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紧密合作,探索形成了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程工艺合一、作品产品合一的“五个合一”育人模式。 前一页 [1] [2]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6 , Processed in 0.06398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