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山西探索“非遗”职业培训贫困学子冀改变命运-职业培训

2015-12-21 13:45|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练形体基本功、吹唢呐、学习制作木雕,27日,一群来自吕梁山区的贫困学子在山西大众传媒学校学习山西非遗项目,该校负责人表示,山西非遗项目众多,普遍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局面,探索职业培训,解决传承人的生存 ...

  练形体基本功、吹唢呐、学习制作木雕,27日,一群来自吕梁山区的贫困学子在山西大众传媒学校学习山西“非遗”项目,该校负责人表示,山西非遗项目众多,普遍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局面,“探索职业培训,解决传承人的‘生存’‘就业’问题,才能让‘非遗’生生不息”。

  据了解,山西目前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900多项,而没有进入名录的更多。

  一方面,山西还有众多非遗项目未纳入保护、传承的视野;另一方面,众多非遗传承人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非遗项目因为缺乏市场开发,资金匮乏,难以为继。

  27日,在练功场内,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在辗转腾挪、顾盼生姿。吕梁歌舞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临县“道情”是山西非遗项目,在当地流传久远。近年来,很多剧团青黄不接,“尝试和学校合作培养,进行职业化教育,是对非遗传承的一种有益探索”。

  据介绍,这些练功的学生大多来自吕梁贫困山区县,家庭条件不佳,所以,学生们很珍惜机会。

  “在这里,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各类补助、免费政策”,负责培训的宋老师介绍说,“走出大山,走出吕梁,跨出山西”是孩子们奋斗的目标。

  据了解,历史上,非遗传承大多依靠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加之语言不通、思维方式等原因,致使部分非遗失传。

  对此,中华文促会非遗办公室执行主任侯俊福表示,目前,非遗职业化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和非遗艺术工厂合作办学,规模化培养,借助影像、声光电等现代教学手段,便于非遗的职业培训和广泛传播”。

  此外,通过举办非遗博览会,建设非遗博览园,给职业教育找到出口,解决非遗传承人的就业问题,完成非遗的产业化,才能让非遗生生不息。

  据介绍,目前,浙江、深圳等地已经开设非遗产业园,举办多届非遗博览会,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了解,2006年至2008年,山西先后有两批9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全国第4,有国家级传承人27名,省级传承人228名。

  有专家指出,尽管政府对非遗传承人多有支持、鼓励,甚至给他们给予财政补贴、上人身保险,但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遗的出路,“探索把‘非遗’传承和市场、职业培训结合,或许能解决非遗传承的资金、人才乏力的问题”。(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6 , Processed in 0.04965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