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我市组织的名优退休教师下乡支教计划正式启动,首批23名退休教师奔赴农村学校支教。2011年9月,第二批33名“常青树”又启程去农村学校工作。 一年多来,这些“常青树”为农村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他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教学经验。 老翻译为第二故乡出力 人物:退休英语教师吴忠文 “吴老师,新年好!”春节期间,70岁的吴忠文老师走在校园里,听到这样的问候,总会笑眯眯地点头致意。他说,听了一辈子的“老师好”,现在仍然喜欢听。 吴忠文是襄阳一中退休英语教师,年轻时,他曾被外交部选中,派往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担任翻译,前后工作了6年时间。2004年,吴忠文和老伴一起来到成都的女儿家。几年下来,他把成都当成了第二故乡,并于2011年参加了“常青树”活动支教农村学校。 “别看我今年70岁了,我的身体可好着呢,眼睛不花,啥毛病都没有。”吴忠文的工作地点是大邑县悦来镇学校,他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悦来镇学校的英语教师,为学校的英语教育出谋划策。“教了一辈子的英语,这些可是我的长项。”吴忠文乐呵呵地说。 悦来镇学校有160多名老师,1400多名学生。每到星期三的下午,吴忠文就为老师们进行集中培训。“从我支教的几个月里,感受到了这里孩子对英语的热爱和渴望。”吴忠文说。他鼓励学生们开口说英语,还在学生中开展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调动起了学生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为了营造英语环境,吴忠文还自编了几套练习用语、课堂用语和常见缩略语,受到师生好评。 学监瞒着家人去支教 人物:退休语文教师曹中晏 2010年,射洪中学的退休语文高级教师曹中晏成为了“常青树”之一,他是首批“常青树”中唯一的一位学监。 有着40年教龄的曹中晏退休后住在成都女儿的家中,获知我市面向社会选聘名优退休教师的消息后,他瞒着家里人报了名,直到即将赴任,他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家里人做了“交待”。“我的三个儿女全都表示反对,还问我是不是缺钱花。”但曹中晏显然图的不是钱,已经习惯教学工作的他,只能和儿女解释,自己想发挥余热。 曹中晏认为,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学监工作的重心。听完每堂课,曹中晏都要及时和老师们交流。他还根据各学年不同的特点,在高一、高二年级打造有效课堂、实效课堂、高效课堂“三效课堂”,在高三年级打造高效复习课和高效评讲课。 因为“常青树”下乡支教计划是我市的首创,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无形中曹中晏还承担着“探路”的职责,他受市教育局委托,先后起草了《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监工作条例》和《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监工作实施方案》。去年9月,曹中晏再次受聘“常青树”学监,他计划把工作中心逐步转移到都江堰市全市的中小学当中。 农村学校来了个教授 人物:退休教授唐中一等 69岁的西华大学退休教授唐中一也是“常青树”,去年9月他来到大邑王泗镇学校支教。“教授来教我们了!”农村的孩子们对唐中一的到来感到特别兴奋。唐中一特别强调培养中青年教师。他深入王泗镇学校初中部的一线课堂进行教学调研,尤其是对初中数学和物理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指导,一个多月就听了40多节课。同时还与一些教师结成了“师徒对子”,进行跟踪听课指导。 在大邑县安仁镇中学工作的“常青树”李代建也是一位教授。到安仁镇中学后,李代建提出了开展他已实验成功的《国际音标过关》课改项目的想法。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后,马上印制了500多套教材,并为师生们刻录了光盘,在学校掀起了学习国际音标的热潮。安仁镇学校七年级三班的何亚琳在一篇题为《学习国际音标的快乐》的文章中写道,“第一次学习国际音标我怎么也拼不会,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国际音标,所以我考了一个理想的英语成绩……我要感谢李教授的教学方法,让我在英语中感到快乐。”不止何亚琳一个人有这样的体会,安仁镇学校黄忠文发现,班里的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以前那种看到生词就会畏难的情绪渐渐消退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6 , Processed in 0.05255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