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校名誉董事长蔡望怀在揭牌仪式上致辞 一片丹心育桃李,廿载华厦筑新梦。1993年,由知名人士蔡望怀集社会力量捐资创办厦门市首所民办高职院校——厦门华厦职业学院。自创办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非营利、公益性办学理念,在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中,学校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断成长壮大。在现任校长王小如教授的带领下,于2015年成功升本,更名为“厦门华厦学院”,迈上了建设应用技术本科大学的新台阶。 学校升本第一年,就迎来了开门红:入选“教育部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在福建省15个高校科研平台的遴选中,拿下了环境监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智慧教育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项目;以《海水养殖环境质量互联网信息服务系统》获得2015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立项;首次面向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本科招生,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1.4%…… 在国家大力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浪潮中,华厦学院在22年积淀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产业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快速融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机制,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矫健的步伐,坚定踏上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的道路。 明确定位,开放发展,构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平台 华厦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学校董事会提出的: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理念,坚持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定位,坚持发挥民办机制优势,坚持脚踏实地、求新务实、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不懈追求。 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方向和“零回报”办学模式。学校董事会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和精神,始终用“只做奉献,不求回报”的宗旨办学。董事会精心遴选校长,切实践行教育家办学,全心全意地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院校;2013年,成为“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首批57个成员之一。学校公益办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慷慨捐助,如香港的洪涛先生、新加坡的陈水俊先生、菲律宾的庄炳生先生、香港柯朝阳基金会等,近5年来已累计接受社会各类捐赠近3000万元。 坚持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布局学科专业群。学校紧密对接区域“13 10”产业链和产业群发展需要,形成了工学为主,管理学为辅的学科专业格局。近年来,学校大力建设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民生需求领域的优势特色专业群,对接区域支柱产业的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和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管经文创及社区康复专业群。为学校发展检验技术、信息技术、商务管理这三大本科学科专业群奠定了基础。2015年10月,国家领导人调研华厦学院后评价:学校以工学为主,经济学和管理学为辅,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制造业要培养创新技能人才和创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向相符合,学校整体专业构架合理。 坚持开放办学,构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大平台。学校以打造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创新技术应用平台和建成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已育成了6个国家级别、7个省级、8个市级和2个行业级的综合平台。如国家教育部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团组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央财支持的厦门华厦物流培训学院等。福建省科技部门依托学校设立了“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教育部门依托学校建设的“环境监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智慧教育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质监部门依托学校设立了“具有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分析测试实验室”,厦门市科技部门依托学校设立了“厦门市应用技术研究院”、“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商务部门依托学校设立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等。 立足区位优势,努力建设成闽台职业教育对台交流及国际合作的窗口。学校自2007年,已两次协办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论坛,并与16家台湾高校及社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互聘、互派交流学生、专业共建等活动。2015年,学校与台湾修平科技大学共建的“两岸职业教育培育基地”成立,深入推进实验实训基地共建、证照培训、课程开发等项目,目前双方正在推进单片机基地建设,拟建设成为大陆该证照培训推广基地和两岸技能竞赛基地。在对台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学习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与美国伊利诺伊中心学院(ICC)和美国阿肯色大学缔结合作伙伴关系,不仅选派学生赴美深造和开展教师互访,还与ICC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共建“中国语言学院”。近期,学校拟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到德国,与德中经济联合会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把德国工业4.0的标准引入职业教育培训中,培养更多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培育绿色理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创新探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学校启动绿色校园建设,勤俭办学,更重要的是在绿色教育中,培养具有绿色理念、绿色技能、服务社会的绿色战士。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积极探索政行企校社五元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批本科生培养就以中兴-ICT学院为引领,进行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参与面向家长和学生的专业教育互动会,并建立了教师、家长、工程师联动群。在3位企业工程师入校授课的基础上,校企将联合制定评价学生的KPI考核体系,作为未来4年后推荐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以服务学生的多元发展为出发点,全面推行学分制,并设置绿色学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划拨了近1000平方米的场所,引进包括中国移动等多家企业,建立了13个校企创业培训基地。上述系列实践获得了应用技术联盟入盟评估专家的赞誉。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打造智慧校园奔向智慧教育。以互联网共享共建文化教育交流平台为构想,学校抓住互联网 新业态,着力打造智慧华厦。学校正构建基于SDN软件定义网络的下一代有线无线智慧校园网,为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学校紧跟智慧教育这一高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已和华厦—超星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华厦—超星数字教学媒体制作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有多门在线课程进行制作,并且参与制作的多位教师斩获了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二等奖。 集合Microsoft、Apple、百度、华为、Intel等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学校建立了“移动互联·云技术体验中心”。该中心提供了移动互联、动感计算、云端计算、大数据应用及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五大板块,为师生深入进行智慧教育体验、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 以专科升格本科为转型关键点,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学校以优厚条件,从企业、行业或高校引进学科领军人才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如学校引进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保罗谢勒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聘请北京超星集团福建区副总经理陈剑鸿为客座教授;聘请中兴通讯合作部部长林英为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学校做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和机制建设。近年来已有百名教师赴境外培训,首批本科专业已有十几名教师赴企业实践,与企业合作共建9个“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学校学术委员会还针对应用型技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沙龙等多样活动,受到了老师欢迎。 抓住机遇,融入共享,服务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深入开展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服务。近几年学校与企业、地方开展各类项目超百项。如学校与厦门银祥集团共建“肉食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厦门市空气质量网格实测项目;与厦门斯坦道公司合作研发在线重金属水质分析仪,创造销售额650万元;与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网中网公司共建“财会人才服务专区”,并研发“会计人才职业测评系统”,服务企业近百家,学生超千名。 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袁打造区域终身教育学习基地。近年来,学校面向社会一线劳动者、企业员工及退伍军人等群体开展了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服务。学校是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机构”、“再就业、劳动者定点培训机构”以及“第二批厦门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拥有鉴定项目93项,近4年,已经开展万人以上的鉴定考试工作和近八千人次职业技能培训。 慷慨激昂抒壮志,风华正茂吟新篇。华厦学院将牢牢把握机遇,承担起应用技术本科大学对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为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养紧缺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助力地方产业经济腾飞,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加速前行! (罗先锋 黄芳 王铕)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5 , Processed in 0.06648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