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大学生靠家长出钱购名车 与人攀比致借债消费-大学生|高消费

2015-12-21 22:29|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汇点钱来,下半月没有生活费了!  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发布一项在长高校就读学生的个人消费调查:3月到7月,大学生人均消费达5170元。其中消费最高的学生消费达13100元,而消费最低的学生仅为1870元。 ...

汇点钱来,下半月没有生活费了!

  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发布一项在长高校就读学生的个人消费调查:3月到7月,大学生人均消费达5170元。其中消费最高的学生消费达13100元,而消费最低的学生仅为1870元。从消费水平分布情况看,个人消费不足3000元的占14%;消费在3000-5000元的占52%;6000元以上的占33%。

  调查结果显示,高消费现象只局限在相对少数大学生中。然而,由于较高的消费水平对应的是一个纯消费群体,这种奢侈之风背后的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折射出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却引人关注和焦虑。

  谁来为奢侈消费“埋单”

  “我们班同学拿名牌、穿名牌的可多了,一半以上的人电话用iphone4,还有四五个人自驾上学。人家就是家庭条件好,谁能说什么?”聊起这些,我省(吉林)某重点高校体育新闻专业学生邱影(化名)语意轻淡。这个从没体会过挣钱滋味的女孩,从头到脚也是一身名牌。迎着记者打量的目光,她笑着解释道:“这都是我妈给我买的,在家就备好了。我算班里比较节约的,月生活费1500元,主要花在吃和通讯方面。”

  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徐明经常看到有同学匆匆忙忙开车来上课。而今,徐明也买了一台7万多元的比亚迪车,“这车在校园没回头率,比较牛的是那些开高档车的,有个学生总开‘奥迪Q5’上学,大家背地里叫他‘Q5哥’。”东北师大硕士生邵丽(化名)的10多万元轿车是家里全款购买的,油费每月七八百元,全由家里“埋单”。在她看来:“开车上学可能有点显眼儿,可是条件允许就该无可非议。”

  记者在东北师大、吉林建工学院城建学院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发放20份问卷,结果显示,90%的学生经济全靠家庭供给,依靠不同程度的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仅占10%。在这些学生的每月支出里,饮食、日常用品所占比例不到一半,其他都用在添置衣物、购买电子产品和交际应酬上。

  无可厚非,这些高消费的学生家境都非常优越。但家长的这种付出给孩子的并不都是爱,如此长期优越下去,会导致孩子丧失奋斗的意志,丧失前行的目标,丧失自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孩子来说,不啻于一种捧杀。

  攀比导致过度消费

  某重点高校女生张囡(化名)大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她就和两名同学在校外合租公寓。60平方米的“两居室”月租500元,这和学校全年600元住宿费比起来,确实是贵了点,可是张囡觉得这笔钱花得值,公寓里有独立卫浴、洗衣机,比学校条件好多了。张囡的家庭是典型城市工薪阶层。为什么一边向学校交着住宿费,一边在外租房?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别人是有钱花在吃穿上,我们用来改善居住条件。这笔开销不算铺张浪费,也不是过度消费。”

  东北师大文科生王怡旭(化名)的生活费一直是家里按月打进银行卡,因为她经常逛街买衣服,日子过得总是入不敷出。室友们私下分析她的心理就是“别人有的我也非有不可。”王怡旭和男朋友是异地恋,交往期间的开销主要由对方承担,即便男友家境不好,她也十分坦然:“一次约会花上一两百元算是‘节约’的了。每次我过生日前的一个月,他就节省开支,有时还在外面做兼职。去年情人节,我俩去长白山旅游,我还收到一条施华洛世奇的水晶项链。”

  不少学生坦言自己有过“寅吃卯粮”、“借债消费”的经历。“必须承认,大学生消费存在‘两极分化’倾向,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会带给大部分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吉林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董本云说:“这些消费升级的表现,折射出学生消费的盲从性。”

  这些盲目跟风过度消费的学生不可能不知道家庭的情况,不可能不知道父母是如何供他们上学的,但他们看到“Q5”、看到施华洛世奇饰品,就能够把父母的辛劳忘得一干二净,随意浪费,过度消费。从这一点上说,他们连做人最起码的孝心都被物欲淹没了,更不要说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了。

  现实呼唤成熟的价值观

  “靠父母赚钱消费算啥能力?我凭自己的本事赚钱孝敬父母。”吉林工商学院三年级学生任秀影自豪地说。这个从扶余县农村考进省城读书的女孩,每到周六周日都在外面打工兼职,赚取生活费。任秀影也是班上少数几个没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可她照样学习成绩出色,每回考试都拿一等奖学金。

  王微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学生。高考之后他在一家野生鱼馆当传菜员,一个月下来赚了1200元钱。辅导员老师袁健男欣慰地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非常懂事、节俭,他们知道一切愿望都应该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所以每到假期,在周围餐厅打工的基本都是我们学校学生,这让我们做老师的都非常感动。”

  “大学校园确实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是把板子都打在学生身上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多方面原因,其一是物价上涨,造成生活成本提高,它的后果也真实地体现在学生身上;其二是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受社会风气影响很大,这也有整个社会的消费观问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漆思教授分析说:“应当明确的是,大学生阶段不能盲目追求高消费,作为纯消费群体而非生产群体,需要量力而行。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其实从幼儿园阶段就该开始,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金钱和财富,学会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意识。而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早日形成一种成熟的价值观。”(实习生孟艺张楠本报记者金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5 , Processed in 0.05587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