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多样化是旗帜不是“幌子”

2015-12-24 22: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 评论: 0

摘要: 多样化成长本文作者供图 近日,《〈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摘要)》发布,其中提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多样化发展稳步推进”。围绕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目标,各地都在探索路径,推 ...

多样化成长本文作者供图

近日,《〈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摘要)》发布,其中提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多样化发展稳步推进”。围绕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目标,各地都在探索路径,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那么,多样化的特色如何打造,还有哪些困境,如何突破,从而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任务奠定基础?本刊将持续关注不同典型地区或学校,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进行系列追踪。

——编者

■贝学问

目前,围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丰富多彩,从办学体制到办学模式,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方式,从课程设置到评价标准,既有草根的实践,也有借鉴和融合国外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探究,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然而,当我们冷静审视高中教育的现状时不难发现,常态的教育现实与多样化发展的理想仍相距遥远,众多的普通高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等关键因素上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同质化的教育教学并无重大改观。

多样化遭遇“围城”。如何突围?值得每一所学校进行反思,并且迈出改革的步伐。我校“弯道超车”的历程,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量身定做,避开“被特色”

一般认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应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谋划,而特色化建设则要体现在各学校内涵式发展上。有了学校的特色化,才能有发展的多样化。为此,“学校特色化”被写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报告,成为学校的责任目标。一时间,学校向历史要特色,从区域找特色,由学科挖特色,为发展谋特色;辟场馆,建基地,聘专家,求共建;大力投入,重金打造。尽管程度不一,许多高中都被迅速地“特色化”了!然而,大家好像都心里有数:潮流毕竟就是潮流,教学质量才是根本。但我们的教育离不开行政考核,那么这个多样化怎么搞?

如此,在基层学校就出现了“特色化是旗帜,赢取高考仍然是本质”的情形:特色化发展轰轰烈烈,同质化教学扎扎实实。为了这面旗帜,新兴建的校内特色场馆成了摆设;应属社区教育的场馆被搬进名校,为一校拥有,难以惠及更多学校和学生;一些与基层教育关联不大的项目被引进学校,生拉硬扯,建成了教育教学基地。靠学校特色化发展来转型的结果是,得之于形式,失之于本质。

在十多年前,由于办学实力薄弱等诸多原因,我校面临着被撤并的命运,巨大的生存压力逼迫我们另辟蹊径。为了让社会接纳,我们本着“为每一位学生找出路,对每一位学生有交代”的想法,借新课改之利,竭尽全力,积极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学校综合改革。经过不断完善,最终走上了多样化发展的“快车道”。

量身定做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发展多样化的核心,也正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针对生源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我们深入挖掘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渐开拓了三条走向成功的道路:“金光大道”——通过文化高考,直通名牌本科;“银光大道”,通过体育、艺术等专业高考也能圆本科梦想;“阳光大道”,通过职业培训走向高职院校,成就自我价值。三条大道只是三个方向,每一个方向中又有很多学科和门类,同一学科又会细分出更多层次的具体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虽不能做到一人一策,但起码一类一案。

围绕课程设置,我们调整了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变革了行政管理和班级管理模式;内培外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解决了师资问题;急用优先,逐步到位,基本解决了设施配置问题;改革评价模式,自评他评家校评,强化过程激励……问题一个个解决,课程一步步拓展,发展一天天多样,特色也一天天彰显。

自主发展,不靠外力“捏合”

没有行政指导的学校特色化,尽管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些支持,但这只惠及了与学校特色相契合的少数学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有的地方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通过统筹的方式整体布局,调整学校特色,实现区域发展多样化。然而,且不说这种面广量大、错综复杂的统筹能否进行到底,即便是经过艰苦努力达成愿景,也可能与高中教育的目标与特征不相吻合。因为,首先,学校特色应是学校自主发展内涵的外显,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长期积淀,仅靠外力的“捏合”绝不是自己的特色,因势利导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其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高中教育应该是“基础” “选择”,而不是去办国外那样的专科特色高中,也没必要像高校那样进行分科教育教学。

因此,自主发展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是多样化发展的基础。在“基础” “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中,文化课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对象,也对差异化教学提出了挑战。

目前的班级授课制显然不适合改革需要。我校在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同时,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逐步形成了“三个转换”的教学思想,一是由“带着问题学”转换为“学出问题来”,二是把传统教学过程转换为“同构自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过程”,三是由知识的讲授理解记忆转换为方法规律的总结和策略能力的内化。这些教学思想的实施,不仅使多样化的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得到了保证,也使其他门类与科目的教育教学有了积极的借鉴。

多元培养,成就多样化发展

为了多样化而统筹配置的“特色”,于学校,因“特色”与自己发展内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而极易流于形式;于行政,由于统筹乏力等诸多原因常常难以为继。其实,多样化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指向的是学生,只有学校才能直接面对全体学生。因而从本质上讲,多样化发展只能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即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坚守“文化考试是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以及“文化学习是重要的课程却不是唯一的课程”的观念,为适合全体学生个性发展“量身定做”课程体系;逐步建立自主选择、学科细化、模糊分层的学习机制,积极实施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推进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实行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强化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建立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等。

顺应“新高考”是多样化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说起高考和“应试”,很多人都讳莫如深。其实,满足个性的多样化发展,与旨在促进教育和教学评价的高考,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并不冲突。多样化发展关注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它必然要突破单一文化课的“应试”比拼,来满足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目的就是要扭转“唯分数论”,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选考“自助餐”。高考改革发出的积极信号,让学校的多样化发展不再是表面文章或无源之水。

“新高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接下来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如此众多的课程。所以,我校积极设计拓展课程体系,文化学习、跑步跳舞、唱歌绘画、摄影书法甚至跆拳道,都进入了我们的课程。对于高考提供的门类与科目,学校都努力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指导有需求的学生去选修。

在“三条大道”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学校的多样化进一步完善为“五大特色工程”:培优工程——文化优秀者,高考进高校;扬长工程——特长显著者,特长谋发展,高一年级教授文化基础课程,高二分流拓展体艺课程并以之走进高等学府;育能工程——引入职教课程,高二上学期分流学专业,通过职业高考跨进高校或高职院校;“大学先修课(AP)工程”——在高三年级开设国外大学预备班(语言课程)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国际交流跨入国外的高等学府;奠基工程——潜能未现者,进行自考辅导,对接成人高考课程,最终实现本科梦。

不以文化课优劣分层次,不以分数高低定班级,学校的教育培养能力覆盖现行高考的所有类别和项目,学生人人都有高考梦,个个都能上大学。这种学校多样化以“兜底”而不是“拔高”为重心,以“一个都不能少”为己任,帮助学生突破“应试”重围,在自主选择中发现潜能,在有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并在快乐成长中赢取高考的胜利、舒展自己的个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6540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