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彬 刘青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一名能够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因此,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不断适应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在重视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在人力资本成为发展核心的今天,技能人才的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企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职业教育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与此同时,企业单一主体的技术创新已不是当今最佳模式,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与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要求产业部门必须与高职院校形成长期、频繁的互动,以此满足智力支持需求。产教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 为深入探索产教协同创新这一主题,我们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产教协同完善培养机制与标准,合作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为解决传统“师徒制”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培养周期长、过程与质量缺乏标准的难题,产教协同培养中心共同开发与湘绣行业标准和岗位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技能类核心课程。行业内专家评价这一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达到了以前传统模式培养的绣女十年都难达到的水平”。二是产教协同搭建技术传承与工艺创新平台,引领产业升级发展。为改变湘绣产品艺术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的状况,学院依托产品开发协同创新平台,面向社会设立湘绣创新研发基金,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家共同组成创新评价小组,每两年评选一次“湘绣创新研发突出贡献奖”。同时,校企协同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题材和艺术形式,将漆画、版画、壁画等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融入产品中;校企协同推动工艺创新与材料创新,研发了米字针法等创新针法,实现湘绣针法与原作风格的最佳结合;校企协同扩大湘绣应用创新,研发了湘绣产品在服饰设计、工业设计等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湘绣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应用创新均是在专业与产业的协同开发、共同推进中完成的,不但实现了技术传承与艺术创新,也取得了较大的商业成功。 通过案例观察和理论分析,我们认为,产教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 一是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围绕产教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形成政府顶层设计、校企协同行动的产教深度融合格局。职业院校和企业在政府搭建的协同创新框架内,发挥各自在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推动产教协同创新。 二是建立价值整合机制。不断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共识,并通过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促进企业认同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 三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政府在顶层制度层面,利用税收、奖励及约束等重要政策杠杆,逐步形成产教协同创新中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并能根据产教协同创新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四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硬件与设备资源、技术标准、专利等和职业院校的智力资源、知识和技术创新资源等,在产教协同的总体框架下进行优化配置与整合,不断满足技术技能积累、技能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需求。 五是建立信息共享和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产教协同创新中的信息共享与沟通。管理部门制定推动产教协同创新的引导性评价方案,出台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奖惩机制,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共同进入区域性、行业性的产教协同创新共同体。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5814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