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大阅读”背后的教育追问

2015-12-24 22:04|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8| 评论: 0

摘要: “一所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一种精神的训练,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提供一个眺望世界的平台……过去的中学,不光是那些名校,就是大多数普普通通的 ...

“一所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一种精神的训练,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提供一个眺望世界的平台……过去的中学,不光是那些名校,就是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学校也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这些。”这是著名的独立学者傅国涌在《过去的中学》中,对20世纪前半叶扰攘不安年代里那些中学的整体评价。

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就有一所发轫于民国初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学,一直秉持“过去的中学”的文化传统,致力于学生成为“和谐的人”的教育。这所学校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精益中学”和1914年创办的“文德女中”,1952年两校合并更名为“文益中学”。1953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以下简称重庆十一中),此后就一直以四川省和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形象示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庆十一中逐步形成了以“大阅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发扬了“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办学精神,在规模上也步入了“一校四部、集团化办学”之路。

审视“大阅读”,我们不由得发出一些追问,而思维的光亮以及重庆十一中的实践智慧,似乎能够冲开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文化和特色构建之中的迷雾,让悬而未决或似是而非的一些问题求得一点共识。

追问一:

读书能叫作学校特色、成为学校文化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把读书当特色,因为倡导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是学校的“天然”使命,最多算是一种“回归”或者“尽责”。

这种观点振聋发聩,却是一种极端理想化的认识。实际上对于学校文化、学校特色的考察不能脱离现实或实践的土壤。

不可否认的是,重庆十一中实施“大阅读”的最初动因,也来自对考试成绩的细化分析——学生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失分率高;对其他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题意理解也把握不准,暴露出学生“阅读量不足、不会读书、阅读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

2011年,学校从语文学科做起,开始了阅读探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实验的深入以及成效的凸显,学校对于读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阅读是自主育人的有效方式、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学生建构主体人格、涵养精神气质、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即读书不只是语文教师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事情,而且是涉及学校育人理念、教育哲学落地的大问题。

新课程标准修订之后,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中学、尤其是高中发展提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这都在促进中学要在育人上有新突破。

重庆十一中校长钟进友对“核心素养”有自己的理解,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人文素养指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创新素养意味着学会学习(继承)、主动适应(变通)。据此,学校提出了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的育人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庆十一中的“大阅读”理念拓展至所有学科,而且发展成为学校的一门核心课程。“大阅读”的实施,让师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校园幸福指数大大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气象也更为青春、活泼、阳光。

学校特色或学校文化本质上都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实践之中形成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办学风格和行动方式。以此“标准”来衡量,缘起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大阅读”完全能够称得上是特色或文化。事实上,那些拒绝将读书当特色的人,本意只是担心“特色”二字又将读书拉入功利化、形式化的浮躁作秀境地。

所以,只要保持平常心,以自然的、可持续的方式去推动读书,用读书这种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去“对抗”教育的异化,开创教育新风,那就是极鲜明的学校特色、极美好的学校文化。

追问二:

图书馆有什么用?

我们当下学校的图书馆是怎么样的情形?一方面,有些学校的图书室条件简陋,甚至没有足够的藏书、好书,管理也相当滞后,学生即使想进去看书、借书而不得;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建设了图书楼,设施先进,但学生整日陷入作业、试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和兴致到图书馆看书,冷冷清清、少有人问津的图书馆,就成了一个应付检查和评估、装点门面的摆设。

但是,在重庆十一中,图书馆成为“大阅读”重要的研发中心、推动中心。“大阅读”架构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一体即图书馆主题阅读课程;两翼即常态阅读课程、阅读活动课程。

常态阅读课程是引导学生将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落实到各个学科的课堂学习之中,充分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新理念,建设“展示互动”的新课堂。这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也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立足于学科阅读的抽象思维能力。

而图书馆主题阅读课程、阅读活动课程,就充分展示了图书馆在学校之中的力量和作用。学校利用图书馆的专业力量和资源,根据各年级学生成长阶段、心理特点以及学校育人目标的需要,研发出了图书馆主题阅读课程“青春作伴好读书”,各个年级每周专门一节:初一年级的主题是“成长与感恩”,初二是“自然与生命”,初三是“文化与生活”,高一是“人物与心灵”,高二是“历史与哲学”,高三是“超越与梦想”。各个主题,都有精心研制的书目。由此,学生在校的六年时间就形成一个有导向、有梯度的主题阅读序列。

在有规划的系统阅读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与主体人格得以塑造,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奠基,“成就家国梦想,导航幸福人生”。

围绕着图书馆主题阅读课程,学校还开发了学生喜欢的各种阅读活动课程:比如,每周安排一课时的选修课,内容涉及影视、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科技、时事政治、古今中外政治文化等;抛出某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举办论坛讲座等等。

这些活动拓宽着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读书兴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因为美妙的体验而发生改变。

没有图书馆的学校是不完整的,但拥有图书馆却不能有效利用的学校同样不完整。重庆十一中“大阅读”的重要启示是:图书馆应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宝藏、学校的文化中心,图书馆还可以成为课程和教学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课改的策源地。

追问三:

以课程面目出现的读书能用考试评价吗?

一门课程,想要让学生重视,那就考试;一门课程,想要快速地毁掉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考试。这个“悖论”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过度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和伤害巨大,学生拒绝读书、讨厌读书的“胃口”就是这样形成的。

那么,书香校园建设中,或者以课程面目推动的读书,能用考试这种形式来评价和激励吗?且慢下结论,先看看重庆十一中是怎么做的。

学校确实用了考试的方式推动“大阅读”课程,并把它作为检测阅读效果的一个参考方式,但在命题上用了很多心思,最大限度地降低考试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命题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并紧密结合每一阶段的阅读主题,把试卷变成拓展的阅读资料而非仅仅是题库,这样的考试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突出阅读理解以及知识运用,趣味性比较强,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本阶段的阅读得失。

虽然同为考试,但带给学生的感受却不是压力和紧张,而是自自然然阅读、思考、表达之后沉甸甸的精神收获。

更关键的一点是,考试并非重庆十一中仅有的评价方式和推动手段。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课程,比如,“汉服与古代礼仪”、“明朝那些皇帝”、“美国民主趣谈”、“电影里的美妙表达”、“重庆老街行走”、“时事评论写作”、“演讲与表达”、“辩论之见招拆招”的阅读选修课;关于“二战”老兵的“被遗忘的历史”、关于本土文化的“失落的重庆”等主题探究阅读课;“那些绽放在课文内的红颜”、“那些散落在历史中的美人”,对曹操、鲁迅、乔布斯等人物的解读分析,解读《金刚经》,解读金庸小说等“文幼章大讲坛”等等,都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充满了吸引力,一旦学生投入进去,阅读内在的乐趣就使他们欲罢不能。

阅读活动课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成果都会及时通过班刊、图书角、黑板报、博客、校园网、校刊等渠道展示出来,这种外在的激励,也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重庆十一中学生喜爱的生活方式,课外自由阅读蔚然成风,影响也扩大到家庭、社区,可见“大阅读”评价和推动工作的卓有成效。

这启示我们:不要轻易否定考试的评价手段,关键在内容的设计以及结果的使用以及整体评价方式的多元、丰富。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难点,而目前书香校园建设中的读书评价,更是相当粗放甚至缺失,重庆十一中的“大阅读”评价探索了很好的经验,值得研究学习。

走进校园,学生不应是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应是走向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期待更多的中学能够像重庆十一中一样,“天天大阅读,书香育栋梁”。(闫 瑞 刘 洋 海 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5464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