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的专家耐心向村民讲解服药注意事项。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王敬照 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资料室里,清楚地保存着这样一组档案: 1996年到昌黎,接诊768人次,B超检查196人次,确诊6例疑难病; 1997年赴安平,接诊500余人,为群众赠送价值2000多元药品; 2015年在任丘,诊治病患、查体830余例,查出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下的10余例病症…… 这是历年来河北医科大学专家博士团的足迹。在几经搬迁的百年办学历程中,河北医大除了培养数十万医学专门人才外,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服务当地贫困乡村医疗事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尤其是近30年来,该校通过专家博士团送医下乡、附属医院结对帮扶基层医院、培训乡村医生等举措支农、惠农,深受当地百姓赞誉。 送医下乡,专家博士团来到深山 深冬时节,太行山脉雄伟中弥漫着逼人寒气。革命老区河北易县紫荆关镇医院,因雾霾频发、气候严寒,当地百姓病发不断,住院病号突增到40多人,其中不乏脑出血、心梗患者。 “十几年前,脑出血、心梗这种病号我们万万不敢接,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我们急得直跺脚却束手无策。”医院副院长赵连军说,“现在这些病已经不是难题,因为我们有了‘高参’!” 他说的“高参”,就是河北医大的专家博士团。 河北医大专家博士团送医下乡,源于1995年该校研究生部组织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当时在平山县西柏坡村,队员们查体发现,群众中75%心电图出现异常,45岁以上人群半数以上有高血压病史或相应症状,儿童患佝偻病比例高得让人吃惊。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民治病防病意识淡薄,有病不治或乱投医情况非常普遍。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基层群众的需求。此后,赞皇、阜平、易县、隆化……路走得越远,越能感受到百姓的渴求。“他们的眼神,灼得人心疼。”博士们说,“我们应该也必须要做点什么!” 不久,河北医大专家博士团正式成立,定期到深山老区、偏远农村为当地百姓寻医问诊、把脉开方,成为他们的行动常态。 1998年,张北。专家博士团返程时,一位中年男子拦住车,说自己妻子头疼、恶心、上吐下泻,王建华、白玉、李伟3位博士立即前去,为病人做妥善处理后,才随队上路。 2002年,易县。专家博士团刚下车,就被紫荆关镇医院院长李士良急急拉住:“附近刚刚两车相撞,一名老乡双髋关节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我们做不了,你们有没有骨科大夫?”“我就是。”田德虎博士把随身行李扔给别人,马上投入手术……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医大专家博士团先后有20届毕业生、300多名成员为基层“送医送药送技术”,接诊群众5万多人次,参与手术40余场,组织专题讲座近200场,发放药品价值15万余元,发放卫生防疫宣传材料20多万份。 结对帮扶,援助百所基层医院 三县交界处的紫荆关,是进入太行山脉的重要关口。这里离最近的县城将近50公里,因此紫荆关医院这所乡镇卫生院承担着附近群众寻医问药的重任。 在2000年前,这所医院的医疗水平低得令人咋舌。医护人员大多是中专卫校的毕业生,只有一位年资较高的副主任医师,没有完善的病房消毒等医护制度,缺乏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技术…… 这种状况在当时偏远山区的基层卫生院并非个案。学校口腔医学博士生董玉英参加了多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她为记者举了个例子,“牙齿有病不治就拔”的错误观念,至今还在许多乡镇卫生院流行。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2001年,河北医大在紫荆关医院挂牌成立首个社会实践基地。从那年开始,学校基层卫生扶贫行动有了新内容——结对帮扶乡村医院。 也是在那一年,河北医科大学派出了一支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中医等多个专业的团队,10名博士分到5个科室和当地医生一同坐诊。培训则采取边座谈边讲座的方式进行。彭彦辉博士主讲的“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治”让当地医生听得津津有味,提问也越来越踊跃,结果从下午4点讲到了晚上7点半才散场。 十几年来,河北医大先后7次到紫荆关医院帮扶。在他们的努力下,紫荆关医院逐渐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 河北医大附属第四医院自1983年以来对口帮扶赞皇县医院,先后派出医疗队331批次,专家23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290多期,帮助手术2300多例,并赠送大量医疗设备。现在的赞皇县医院已经从一个落后的普通县医院发展为综合二级甲等医院…… 这,仅仅是河北医大帮扶县域乡村医院的一个缩影。武强,行唐,丰宁……河北医大的帮扶团队每到一处,还会根据当地特点,对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 据河北医大校长崔慧先介绍,近30年来,学校通过“走下去”帮教、“全天候”指导、“物质上”援助、“互动式”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口帮扶县医院、乡镇卫生院93所。如今,这些县域内乡村医院依托河北医大的点对点帮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医疗水平日渐提高,已经成为当地百姓信得过的医院。日前,该校又与巨鹿县、新河县数所医院达成了新的帮扶意向。 薪火相传,倾力培育5万名乡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医大共组建1260多支服务团队,建立了百余个实践基地。每个寒暑假,由校领导亲自带队,全校师生广泛参与,送医下乡为村民进行现场义诊、入户巡诊。但乡村医疗的一线主力是扎根基层的乡医,年年送去一支流动的医疗队,不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才是真正打开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症结的“金钥匙”。 1982年出生的许金泽,是河北省清河县葛仙庄镇许家那村卫生室的一名乡医。 中专毕业的他,一直想更好地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应用于实践,但苦于没有深造机会。直到几年前,他抓住河北医科大学针对基层乡村医生开设大专的好时机,成功考取了该校大专。数年来,他的业务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再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逐渐赢得患者的口碑,成了当地群众信赖的好大夫。许金泽说,感谢河北医大给了这次学习机会,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针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 对此,河北医大抓住乡村医师这个关键群体,大力开展了面向乡村医师的成人学历教育和专项培训: ——1991年至1994年,举办乡村医生函授教育,培养学员近2万人。 ——2005年至2010年,举办5期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培养学生3509人。 ——2006年至2010年,举办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培训班、河北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班。 ——2012年至2015年,承办石家庄市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培训学员2724人。 ——2013年至2015年,举办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现有在校生8440人。 据统计,自河北医大继续教育夜大学1984年恢复招生,1985年举办函授教育以来,至今已经为基层医院、卫生室共培养专科以上医学人才56675人。 这5万多名毕业生,如同火种,传遍了燕赵大地。目前,河北医大正在着手筹建乡村医师学院,推动实施“乡村医师培训计划”。 根据规划,学校将推进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技师、临床护士、临床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开展农村各类卫生服务人员专项技术培训,逐步建成以大学为核心、附属医院为支撑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网络。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教育、医疗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好支农、惠农服务活动,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说。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5936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