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最新发展,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价值。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让说汉语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是当前中国理论界面临的时代使命。 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天平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且分量越来越重的砝码。一些重要成果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比如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李德顺的《价值论》均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从国内走向国外,比如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系列学术论坛在国内外均产生了重要反响;一批又一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代表性学者,比如杰姆逊、麦克莱伦、洛克摩尔、诺曼·莱文等纷纷来到中国进行交流,与之相应,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声音也开始响彻世界。 同时必须要看到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既蕴含中国经验,又具有世界视野的高水平、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既精通中国国情,又了解世界学术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真正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还有待拓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话语体系还有待建立,还不能很好地用“中国话语”讲透“中国故事”,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去的步伐。 对于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让说汉语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这一重大问题而言,首要之点在于始终坚守并不断深化中国化之本位,在提升内功上下功夫。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抽象的空洞概念,也不是学术史意义上的知识梳理,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现方式和现实途径。其中至为关键之处在于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之中,敏锐地捕捉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并将之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予以反思,通过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来把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在此基础上,进而让说汉语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产生世界影响,并开辟一条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中国道路。 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世界意义的当务之急,在于打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语体系,让马克思主义说汉语。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自从进入中国之日起,就开始从汉语中寻找词汇来表述自己。封建、解放、矛盾、价值、意识、理论、实践、辩证法……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均源自汉语中的既有词汇,它们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要把思想的触角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敏锐捕捉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痛苦与希望,同时深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逻辑和现实矛盾,提炼出既反映时代本质,又具有世界意义的新范畴和新表述,进而打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语体系。唯有如此,才可以摆脱西方话语方式的束缚,才可以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才可以用中国话语讲透中国故事,也才可以使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崔唯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 分享到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5042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