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中国留美学生的数量呈激增态势。这一现象对美国的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又从侧面反映出什么样的中国“国情”?晨报专栏作者、知名旅美学者薛涌将撰写系列评论,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对“留美潮”的观察体会。敬请垂注。 记得夏天回国时,在北京一所普通的高中教书的亲友告诉我,她的班越教越小,许多学生会突然消失。到哪里去了?出国。有时学生本人都不知道,家长怕孩子分心,背着孩子把出国留学办好,然后拿着录取通知告诉孩子:你不必在这里读完高中了,走吧。 对我这个美国大学里的教书匠来说,这个故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到美国来读书,申请难道不是一定要本人写吗?最近读到《纽约时报》教育版的长篇报道,算是印证了国内大家都在谈论的话题:中国的高中生出国,中介公司包办一切,而且这种中介公司是批量生产。美国也感受到了中国留学生的巨大冲击。中国留美的学生,仅本科生人数三年就增长了三倍,2009-2010年度接近四万人,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像Delaware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2007年仅有8位中国学生,如今则有517位。这还仅仅是录取人数。俄亥俄州立大学每年收到的来自中国的申请达到 2900份;MountHolyokeCollege声称如果放开了录取,所有新生就都成了中国学生。 如此磅礴的“留美潮”,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秩序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大量中国学生留美,是在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为了未来购买国际一流的教育。经济起飞使中产阶级崛起,独生子女政策又使家庭可以倾其全力投资于一个孩子的未来,能够支付留美费用的家庭越来越多了。另外,以中国之大,优秀学生确实也层出不穷。哈佛在2010-2011年度就录取了40名中国学生。这些学生,想必大多是优异之士。事实上,为了应付全球化的挑战,美国的顶尖大学早已采取了扩招外国学生的战略,以增加校园的多元化。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但是,中国留美学生人数的大规模激增,主要并不体现在常春藤名校中,而是普通大学中的现象。这些大学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主要的考虑也不是多元化教育战略,而更多是出于财政需要。如今美国经济仍然陷于 “大衰退”中不能自拔,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尤为惨烈。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是州政府资助的州立大学,由于州政府税收减少、赤字攀升,不得不削减对大学的拨款。与此同时,普通老百姓手头紧张,越来越上不起私立大学,这就使州立大学的名额更加供不应求。问题是,州立大学因为是靠本州纳税人资助,对本州纳税人的子弟自然收费低廉,通常每录取一个本州学生就会赔一笔钱。相反,外州学生的学费则可以比本州学生高出两三倍,每录取一个支付全额学费的外州学生就能赚一笔钱。当州政府拨款减少、州立大学难以为继时,就只有提高学费。但是,提高本州学生的学费会立即受到纳税人的抗议。最终的一个解决之道,就是招收外州学生。外国学生,也是这种“外州战略”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美国家庭困顿,对于加倍花钱送孩子去外州读书慎之又慎,扩大外州学生的生源并不那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越来越依靠录取外国学生来维持财政平衡了。 那些靠学费维持的私立学校,按说不受州政府削减财政预算的影响。不过,私立大学毕竟还是贵不少,在大家都图便宜优先申请州立大学时,私立大学的生源自然相对减少。最终能够拿来填补这个空额的,还是外国学生。 在正常的时期,美国像样的大学录取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素质、成绩、文化种族背景、社会阶层等等,使校园多元化,并维持良好的学术标准。大学雇佣中介招揽学生,在美国国内是违法行为。因为这种商业化的操作,把教育变成了拿学生赚钱的买卖,而不是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核心目标。但是,如今各大学被财政压力所迫,不得不雇佣中介到中国进行教育促销,首要目标是赚钱,而不是教育。这已经严重违反了美国大学一贯奉行的道德规范,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激烈的辩论。事实上,这样的操作方式,虽然刚刚开始几年,但已经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制造了许多问题。不少中国家庭倾重金让孩子留美,图的是“美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却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棵摇钱树,最终并不一定能获取应得的教育服务。(作者薛涌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5705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