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之父”乔布斯的谢幕可谓备享哀荣,世界范围的各种悼念活动此起彼伏。10月24日,在乔布斯辞世19天后,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全球同步发售。 自感去日无多,乔布斯生前数次邀请艾萨克森为其立传,而这位《时代周刊》前总编竟然也数次拒绝,拒绝的理由是“乔布斯还不够资格”。当然,乔布斯最终还是达到了艾萨克森的“资格”,但对后者的作品,素来狷狂的乔布斯也只能无奈地说,“我还不想读它,因为我不想被气疯。” 这种对于历史哪怕是个人历史的审慎态度令人敬佩。而艾萨克森的倨傲不禁让我想到乔布斯与中国的种种。 被奥巴马誉为“美国精神”代表的乔布斯的去世,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获得了规模空前的怀念,这恐怕让乔布斯也始料未及。在更多中国年轻“粉丝”眼里,哀伤不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个屡创奇迹的科技天才,更是因为身边从此少了一位改变生活的人生导师。 与中国苹果“粉丝”排队购买苹果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傲慢的乔布斯生前未踏足中国,无视中国强大的购买人群,无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事实,所以就苹果而论,无论产品设计还是销售模式都与中国用户之间存在着不少观念和习惯的冲突,比如其单任务操作系统、不支持Flash、不带读卡器、没有USB接口、不能换电池、不能扩展存储空间等等。在苹果的全球供货体系中,中国市场甚至跟朝鲜、越南同级,属于边缘化地区。有人曾提醒乔布斯,“在中国,任何事情都讲究‘中国特色’,如果不放下身段,结果难以预测。”然而,结果令人震惊,漠视“中国特色”的乔布斯在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多、最狂热的拥趸。 不能否认,对乔布斯的追随使得苹果产品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从在“黑店”购买来路不明水货的胆量,到冒雨排起万人长队的景观可见其盛况;对苹果的追逐使得乔布斯成为最受中国年轻人追捧的美国精神的象征——倔强自由,傲岸不羁,我行我素。在这种追随、追逐、追捧中,乔布斯的生活片断被无数倍放大,他说过的话被编辑成不同版本“语录”,甚至“不要为别人而活”这样的话也被众多中国年轻人断章取义为“创业宝典”。 面对这些年轻的狂热面孔,我们其实不妨冷静翻一翻苹果的“创业账本”。苹果电脑风靡全球,其产品由台湾富士康公司在中国组装。其中一款苹果平板电脑在美国市场售价499美元,生产成本259美元,也就是说,对美国苹果公司而言,利润接近100%。在259美元的成本里面,其中代工费是11.9美元,而富士康公司还要在这11.9美元里面形成4美元的利润,剩下的7.9美元在整个499美元的售价里面显然微乎其微,而且纵使如此,全国各地还在争抢富士康公司在本地落户。为保证富士康的安全“着陆”,在土地方面给出这样那样的优惠条件。土地租金很低、缺乏核心技术,是苹果产业链条中“中国制造”处于最低端的原因所在。 我们还可以把这笔账再算下去——每台售价499美元的苹果平板电脑,结汇后在大陆形成100美元的外汇额度,这样就更造成中国对美国贸易严重顺差。最后的结果不难推测,利益被苹果得去了,反过来中国还被指责限制人民币升值造成贸易顺差,在国际上屡屡遭遇反倾销,遭遇各种政治压力。 结论不言自明,在强权者的话语体系中,资本市场、产业链条从来没有任何人情世故可言,强权是强权者的通行证,弱势是弱势者的墓志铭,利益是最大、最终的硬道理。 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产业无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打造国家品牌、国家精神的“软实力产业”,日本设计“酷日本”国家形象,韩国提出“韩流”国家规划,法国出台“数字法国2012”国家战略……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国家精神的输出,更在于世界市场和全球价值的攫取。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我们如果只看到乔布斯所代表的美国精神,而看不到苹果所代表的美国利益和世界目标,中国文化产业就难以走到独立自主、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来。(李舫)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5897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