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并非盲目学习和采用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不是玩弄国际师生人数的数字游戏。我们应明白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同时保持自己的身份和特点 中国正在积极引进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以促进教育改革。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流行现象。不久前,我到伦敦参加名为“迈向全球2012”的高等教育会议,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 与会者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建立大学网络,原因林林总总,包括社会急速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进步等。 在这个有来自逾50个国家过千名代表参与的会议中,教育家们坦率地讨论了国际化的缺点和危机。有人担心独特文化和种族身份随着教育国际化而丧失,有人忧虑教育国际化会令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也有人担心教育界盲目追求名牌效应等问题。而许多人内心顾忧的是西方大学认为自己提供的教育最优越,自诩是世界教育的明灯。我较担心“高等教育麦当劳化”,会使文化和民族特色湮灭。 大学生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这点相信很少人会有异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际进展如何呢?当前,英国只有6%的高中生出国留学;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出国念书和毕业后出国工作的人,过去10年也有所下降。香港地区的调查也显示,83%的本地大学生不愿毕业后到外地发展。 今天,我们的孩子会在假期随家人外游,也会与同学参加交流计划,他们踏足过世界许多地方,但对于这些城市的文化、日常生活和问题,他们又知道多少?他们是否知道东京面临核能存废的两难抉择?是否清楚伦敦人对政治的不满?是否了解旧金山居民对同性恋的看法?或者是否领略巴黎对劳工权益的择善固执?他们又是否认识其它游客鲜少踏足的城市和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如性别歧视、社会不公、滥用毒品、剥削儿童等等。我们在报章和电视所见到的图片和影像,是否真的反映了世界的真实面貌? 国际化并非盲目学习和采用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不问其是否更优胜;也不是玩弄国际师生人数的数字游戏,以提高学校的排名;更不是独尊英语为唯一的授课、学习和研究语言。 我们应该学会更透彻地了解全球议题和其它地区的问题,并让其它地区明白和欣赏我们的文化。我们应明白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同时保持自己的身份和特点。我们应该走向世界,基于如下三个原因:培养我们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成为明日的世界公民,毕业后能游走各国,有更广阔的天地;借研究和学术合作,协助世界处理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让西方认识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加强我们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沈祖尧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本报记者尹世昌整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6263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