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最新排名出炉,上海中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科目均拔得头筹。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表现明显优于欧美国家学生。 以往,由于被贴上“填鸭式教育”的标签,中国教育常被西方人嗤之以鼻。由于PISA题目具体、对学生创造力要求很高,让不少国际媒体将视线转向亚洲,发出“我们能从亚洲学到什么”的感叹。 PISA是经合组织自2000年发起的测试,针对15岁中学生,每3年举办一次。由于测试的科学性,很多国家都会根据结果做出调整改进。德国在2000年参加PISA测试时成绩平平,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堪忧。自此,德国展开一系列学校教育改革,比如统一各州教育标准等。此次公布结果中,德国学生的成绩较2009年又有提高,所有项目均列平均分之上。 德国媒体为自家成绩进步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请了不少专家介绍“亚洲经验”。一些专家强调,亚洲的学习文化和欧洲有很大区别。在亚洲,老师享有更高的地位,这与传统儒家文化有关。在课堂上,学生被要求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如果学生有什么不明白,那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不够努力。此外,大多数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教师都相信,每一位学生只要获得足够的辅导都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在德国这一点常被忽视。 德国老师往往一人兼任数门课程,教师对于一门科目的钻研程度与亚洲同行相比略逊一筹,这也是差距产生的原因之一。在德国某些州,数学等科目常因师资不足,需请其他专业老师代课。 亚洲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值得深思。德国“明镜在线”称,无论在上海、首尔还是新加坡,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对于教师、家长及家庭来说都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丢脸。竞争意识和对成功的渴望,使亚洲学生更加刻苦。有德国媒体举例说,在中国就连寻找未来的生活伴侣都很看重学历。 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学生相比,上海学生的成绩相当于领先数个学期。不可否认,这些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辛苦投入、牺牲课外时间密不可分,过多的补习班与作业让他们失去了玩耍、亲近自然、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而这样“失去的童年”再难弥补。上海中学生的优异成绩也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教育水平,地区间教育资源差异依然较大。但上海学生的好成绩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有好的教育制度、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刻苦努力,人与人之间并不会有太多差距,在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本质不同。或许,促使各国相互学习彼此的先进经验,才是这个测试真正的价值所在。(郑红)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4 , Processed in 0.04944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